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七章


  博羅維耶茨基、霍恩和馬克斯·巴烏姆走進了特拉文斯基的官邸;這一家人將第一次舉辦隆重的命名典禮。
  尼娜頭一個出來迎接;她身穿一件雪白的薄綢衣;在這件綢衣的襯托下,她那半透明的优雅的面孔看起來好象是由粉紅色的茶花瓣拼成的;一雙布滿了金點子的淺綠色的眼睛在閃閃發亮,仿佛挂在她那粉紅的小耳朵上的寶石耳環一樣;濃密的栗色頭發被梳成了希腊式的發髻,在美麗的頭上形成一個金色的頭盔;她側面的相貌就象西西里的白色琥珀上精美的浮雕。
  “我給你准備了一件你料想不到的,會使你高興的東西。”
  她對卡羅爾說。
  “你說‘使我高興’,那一定挺有意思了。”他譏諷地說,想努力避開她的肩膀,觀看那幅把客廳隔開了的帷幔。
  “你猜猜,先別看。”
  她擋住了屋門。
  正好在這個時候,從她肩膀上方這幅櫻桃色帷幔的后面,露出了安卡笑容可掬的臉,隨即也露出了她的全身。
  “瞧,我還沒安排好吶,你們倆在這儿呆一會儿。我先把先生們安頓好。”她轉過身來,面向著霍恩和馬克斯,然后帶他們走了。
  “你什么時候來的?”
  “今天早晨,跟維索茨卡夫人一塊儿到尼娜這儿來的。”
  “家里怎么樣,父親呢?”他毫不在意地問。
  “父親身体不怎么好,脾气坏了。告訴你,利貝拉特神父死了。”
  “他早該見上帝了。老瘋子!”他厭煩地說。
  “你說什么,怎么能這樣說呢!”她激動地叫了起來。
  為了緩和剛才的出言不遜,他便挽著她的手,把她拉到了窗前。
  “你瞧瞧那邊的牆,那是我的……是我們的工厂!”他一邊說,一邊指著特拉文斯基紡紗厂的玻璃屋頂,那后面聳立著被高高的腳手架圍起來的厂牆。
  “我已經見過;我剛一來,尼娜就帶我到了厂院的盡頭,指著柵欄后面的你的工厂叫我看了,還說你整天整天拼命地工作……不要勞累過度……不要……”
  “沒辦法,非這樣不行,就說今天吧,三個人一清早就忙著給工人發薪水。”
  “父親給你捎來了兩千盧布,我馬上給你。”
  她略微轉過身來,從錢包里掏出一卷鈔票,交給了卡羅爾。
  “父親從哪儿搞的錢?”他問了一聲,把錢揣起來了。
  “他有錢,就是什么也不說,可是你寫信談到你的困難,說你得借債,他就把這筆錢交給我,叫我給你捎來了。跟你說老實話吧,我是為送錢才來的。”她低聲說著,已經感到十分羞怯,滿臉通紅了,因為她是當了自己的全部首飾,變賣了各种東西,才弄到這筆錢的。這事卡羅爾的父親全知道,安卡确信他父親是不會說出來的。
  “安卡,我真不知道怎么謝你才好,錢來得不能更及時了。”
  “唉,這就好了,這就好了……”她高興地喃喃說道。
  “你的心多好啊,還親自送來。”
  “郵寄要慢多了……”她坦率地說,“我一想到你在這儿發愁,著急,就受不了,送來倒也不麻煩。”
  “不麻煩!也許你這么想,換個別人,就做不到。”
  “因為誰也不能象父親……和我這么……愛你……”她鼓足勇气說完了這句話,用兩道黑貂眉毛下的那雙明亮、質朴、充滿著愛的眼睛凝視著他。他立即抓住了她的兩只手,非常熱情,誠懇地吻著,把她緊緊摟在怀里。
  “卡羅爾……別這樣……有人來了……”她想要推卻,因此閃開了緋紅的臉,閉上了因激動而顫抖的嘴唇。
  在他倆進入人聲喧鬧的大廳時,尼娜對他們表示了真摯的微笑,看見安卡藍中帶灰的眼睛閃出了幸福的光芒,臉上喜气洋洋的。
  安卡今天的确嫵媚動人,她能夠為情人助一臂之力,她的“心愛的小伙子”今天對她是這樣的好,這樣的真誠,僅此就足以使她感到幸福和高興,使她顯得格外美麗,以致引起眾人的注意。
  她在一個地方呆不住了,不由得想到花園或田野里去,放開嗓子唱一曲幸福之歌。在這個愿望和多年習慣的驅使下,她走出了房門,看了看那被紅色樓房包圍著的地面上舖了磚的厂院和各處矗立的房屋,然后,又回到了客廳,找到了尼娜,便和她肩并肩地在客廳里漫步。
  “你真是個孩子,安卡,是個大孩子!……”
  “因為今天我幸福……我愛……”她激動地回答道,一雙眼卻在找著卡羅爾。卡羅爾正在同瑪達·米勒和梅拉·格林斯潘談話,維索茨基也在他們身旁。
  “小點聲,你這孩子……別人會听見的……誰表白愛情這么大喊大叫……”
  “我不喜歡,也不善于保密,愛情,有什么要害羞的呢。”
  “害羞倒也不必,可是應當把愛情藏在心里,別讓人家發現。”
  “那為什么?”
  “因為不能讓別人的冷淡、險惡或者嫉妒的眼光去碰它。我連自己最好的青銅雕像和畫都不給人看,因為我擔心他們的眼睛感受不到這些作品的全部的美,擔心他們玷污、甚至盜竊它們的美,當然就更不允許他們看到我的內心了。”
  “為什么呢?”安卡真不理解這种名副其實的含羞草般的敏感。
  “因為他們不是一般的人,至少我今天的客人中大部分都不是。他們都是工厂老板、資本家、工厂各部門的專門家,都是贏利、賺錢的行家——就知道利潤……就知道賺錢。對他們來說,愛情、心靈……美……善……諸如此類的概念,都不是‘票据’,而是火星居民發放的沒有轉讓簽字的支票——
  就象庫羅夫斯基先生今天說的。”
  “那卡羅爾呢?”
  “他嗎,就不用我說什么了,你最了解他。喲,价廉物美藝術的保護人來啦,還有跟班的,我得瞧瞧去……”
  尼娜于是去迎接恩德爾曼諾娃,這位夫人神气十足地跨進大廳,分外撩人耳目。
  在她身后不遠的地方,跟著兩個年輕苗條的姑娘,穿戴一樣,算是她的侍從。
  一個姑娘拿著手帕,另一個捧著一把扇子,向眾賓客呆板地机械地鞠了躬,同時密切注視著夫人的一舉一動。夫人甚至不屑于把她們介紹給女主人,就一屁股坐在小凳上,戴上長玳瑁柄夾鼻眼鏡1,大聲嚷起來了。她贊揚著尼娜的美貌、滿堂貴客和客廳本身,還以女皇的派頭,三番五次地轉身向坐在后面的侍從要手帕、要扇子。
  --------
  1原文是法文。
  “她的派頭真象一位女王,象真正的瑪麗亞……瑪麗亞·馬格達蓮娜。”
  “瑪麗亞·苔蕾莎,先生!”庫羅夫斯基悄悄對格羅斯呂克說。
  “反正都一樣。你好啊!恩德爾曼,這么興師動眾,破費不少吧?”銀行家問恩德爾曼道。恩德爾曼不聲不響地跟在妻子后面,步入客廳后,同樣不聲不響、十分謙遜地同熟人打了招呼。
  “我挺好,謝謝你,格羅斯呂克,什么?”他把手卷成一個圓筒,對著銀行家的耳朵說。
  “博羅維耶茨基先生,你不知道莫雷茨·韋爾特什么時候來嗎?”
  “他沒有說,也沒來信。”
  “我有點不放心,他可別出了什么事。”
  “死不了……”卡羅爾滿不在乎地回答。
  “誰知道,可是我寄給了他三万馬克的支票,都過一個星期了,還不見他。你哪知道,現在世界上騙子多著呢……”
  “你這是指什么呀?”卡羅爾听他的語調,暗暗吃了一惊,便問道。
  “指什么?說不定在什么地方有人偷了他,把他殺了。現在都是要錢不要命啊!”他頗有感慨,深深地歎了口气。那三万馬克使他坐臥不安,而且他太了解莫雷茨了,他放不下心并非沒有道理。
  “梅麗,別讓特拉文斯卡夫人請了,你彈得不錯嘛,那就好好彈個曲子!”銀行家吩咐女儿道,因為尼娜正在請她演奏一曲。
  梅麗是個干瘦的姑娘,兩條腿跟木頭棍子一樣,鼻子陷塌,嘴癟得几乎看不見。她坐在鋼琴前,毫不在意地彈了几下琴鍵,這种姿態再加上她的長著一堆青春疙瘩的發青的面孔,發紅的鼻子,兩只又瘦又長的胳膊,就跟一只拔了毛冷凍著的,可又穿上了艷麗的綢服的鵝一樣。
  “那些有名的羅茲金毛小母牛都哪儿去了?”霍恩低聲問卡羅爾道。
  “虧你還問。瑪達·米勒、梅拉·格林斯潘和梅麗·格羅斯呂克不都坐在這儿嗎!”
  “波蘭女人一個也沒有?”霍恩的話聲更低了,以免妨礙梅麗亂七八糟的叮咚聲。
  “遺憾得很,霍恩先生,雖然我們已經開始生產呢絨和印花布,可是要等波蘭百万富翁的女儿露面,還得二十年吧。這段時間,你就先欣賞普通波蘭女人的姿色吧!”卡羅爾帶挖苦地回答后,便走開了,因為坐在維索茨卡旁邊的安卡在叫喚他。
  梅麗正在奏著一首奏鳴曲,因為冗長枯燥已极,令人厭煩;所以她稍一停,客廳里立即話聲鼎沸,嚷得最凶的正是格羅斯呂克本人。他由于听老恩德爾曼說,貝爾納爾德皈依了新教,起了無名怒火。
  “我說過,他沒好下場。他冒充哲學家和世紀末風度,終了不過是個沒什么了不起的混混儿。他信新教干什么?我原以為他有點心眼呢。他改變信仰我倒不在乎,因為不管他信天主教也好,新教也好,伊斯蘭教也好,也到底還是個猶太人,還跟咱們站在一起。”
  “你不喜歡新教嗎?”庫羅夫斯基問道,一雙榛子色的眼睛卻跟蹤著和尼娜一塊儿穿過客廳的安卡。
  “不喜歡,一輩子也不信它。我是一個喜愛并且需要美好事物的人。我拼死拼活干上一星期活儿,在星期六、星期天就要休息一下,要到一間大廳里看看,當然得有好看的畫,好看的雕刻,好看的建筑,优雅的典禮。我很喜歡你們的這些典禮,有漂亮的顏色,扑鼻的芳香,有音韻,有光彩,有曲調。而且,要是讓我听布道,就希望那布道別枯燥無味,我想听的是談天說地的优雅的談話,那是很‘高尚的’1,給人提神鼓勁。可是進‘教堂’2能怎么樣?四堵牆,空空蕩蕩,好象全部家當都毀了似的,更不用說還加上個牧師亂吹一番了。你想知道他盡吹什么吧?……大談特談地獄啦,還有別的,一听就頭疼,你保重吧。難道我去教堂就是為了找不痛快嗎?我有自己的想法,我不是鄉巴佬,我不愿叫那無聊的廢話把自己憋死。不過呢,我倒想知道,我是跟誰打交道,新教算是什么公司?羅馬教皇——才是一家大公司呢!”
  --------
  12原文是德文。
  庫羅夫斯基什么也沒說,他走了,坐在一群小姐近旁,用奇特的目光瞅著尼娜和安卡。她倆手挽著手,在漫步穿過几間客廳時,在窗前擺著的每簇鈴蘭花和紫羅蘭前,都要停留一下,躬著身子聞聞花香,然后再向前走——她們自己也和春天明媚的鮮花一樣。
  尼娜有時還用冰冷的雙唇触触鈴蘭花的清涼的葉子,以閉著的眼皮擦擦雪白的風鈴草,或者用手指撫摸那正在探望著一個雙耳瓶瓶口的銅雕山林女神的屈臂;這個瓶里插著鮮花。然后,她倆開始親熱地竊竊私語,便走開了,卻沒有注意恩德爾曼諾娃在侍從簇擁下,正在她們后面跟著。這位夫人帶有几分妒意地張望著那一間間簡朴而优雅的客室,當她看到了牆上尼娜冬天拿來的那件配上了大框的鑲嵌藝術品之后,便興致勃勃地停住了腳步。
  “這多漂亮!顏色多好!多么光彩!”她眨著眼睛,又惊又喜地大聲喊道,因為陽光射在這件鑲嵌藝術品上,發出了耀眼的反光。
  等她說夠了這些陳詞濫調,便又在侍從的保護下,邁著外省闊太太的步伐,繼續朝前走去。
  “可笑,太可笑啦,不過骨子里倒是個善心的女人。是几個慈善机關的主席,給窮人做了不少好事。”
  “喜歡讓人夸她嘛!”馬克斯·巴烏姆听見了他的后半句話,朝庫羅夫斯基走了過來。
  “你們覺得很無聊嗎?”尼娜問。
  “不呀,我們有看的。”庫羅夫斯基打量著他倆,說道。
  “意思說有的人覺得無聊,因為他們沒有什么可看……”
  “是有這种人!您看眼前吧:米勒小姐和格林斯潘小姐不是呆坐在那儿嗎——哼,羅茲的兩條金色小母牛。瑪達·米勒穿的綢子衣裳太瘦,因此透不過气來,她還擔心廚娘把果子餅烤糊了,所以急得老是出汗,沒過五分鐘,我數著吶,她就喝了四杯檸檬汁!梅拉·格林斯潘小姐看樣子倒是挺熱情。我故意三次向她打听了那不勒斯的情況,——三次她都一樣哼哼呀呀的,翻著白眼,用最漂亮的字眼儿贊不絕口……就跟留聲机一樣,放上一張新華爾茲舞曲的片子,一按就唱出同一個曲調。”
  “可是今天她看來有點沒精打采,走,瞧瞧他們去。”尼娜說。
  “因為維索茨卡夫人今天討厭猶太女人,一抓住哪個年輕人,就教他防備猶太女人,而且大聲嚷著,結果梅拉小姐只好坐在那儿听著……”馬克斯解釋道,一面走到安卡跟前,很不放心地朝前望去,想找到卡羅爾。
  “好些人都出去了!”尼娜吆喝了一聲,其實她并沒有注意到主客室里還有格羅呂斯克父女和其他几家猶太人。
  “男人們都膩了,女人們卻想借聚會之机閒扯几句。”
  “哼,他們真的膩了才好呢!”尼娜不高興地說。
  “得弄明白這儿究竟有什么給他們玩的!大衣不能脫,不給香檳酒喝,你還請來了一大幫干活的波蘭老粗:工程師呀,大夫呀,律師呀,以及諸如此類的專門家,又想讓百万富翁老爺們在這儿舒服。有了這幫人,就等于降了他們的格,所以他們都要出去嘛!我敢擔保,他們再也不會登你的門儿了。”
  “誰還有心再請他們,今天我才看到,連在這樣的聚會上,也找不到共同點,至少在羅茲是這樣。”
  “全世界都這樣,全世界。安卡小姐!羅伯特·凱斯勒先生他一個鐘頭前就想讓人介紹跟你認識……”庫羅夫斯基帶輕蔑地給她介紹了一個粗短的人:這個人的腦袋縮在肩膀中間,長著兩只大扇風耳朵,頭頂尖尖的,上面生著一束束黃頭發,真象一個大蝙蝠的腦袋。他的臉象是用鞣制拙劣、繃得不緊的馬皮做的,嘴象一條長長的裂縫,兩個肥大的腮幫子上長滿了剪得很短的紅毛。
  他寒暄起來大大咧咧的,等大家都在客廳里落坐,他又湊到安卡身邊,把兩只骨關節突出、長滿了紅毛的手擱在膝蓋上、用兩只滴溜轉的黃眼睛死盯著安卡。安卡無法忍受了,因為他的目光使她直打寒噤,感到一种奇特的恐怖。她一句話也沒有和他說,就急忙走了。
  “她挺美,美得出眾!”他沉默半晌之后,對坐在他身旁的霍恩低聲說。
  “在審美上,你挺內行嘛!羅茲城人人都知道你有眼力!”霍恩強調說,他因為這時想起卓希卡·馬利諾夫斯卡和許許多多當了犧牲品的女工,她們在凱斯勒的暴力和開除的威脅下,不得不委身于他。
  凱斯勒沒有理睬,冷冷瞥了他一眼,不以為然地离開他,便去找馬克斯·巴烏姆。巴烏姆也感到十分煩躁,一小時前就想從這間大廳溜掉,可他又走不脫,因為安卡在場,纏住了他。
  這時候客廳里亂起來了。一伙伙客人走來走去,互相行禮問候,觀賞各間客室,然后就都到門外去了。只剩下十几個人,他們都是波蘭人,地方知識界的要人,在百万富翁們离開后,便隨即來到客廳中間,占据了空座位。
  不是波蘭人的只有米勒一家,因為他們跟特拉文斯基一家相處很好;還有梅拉·格林斯潘和她的姑媽,這位姑媽好几次嚷道:
  “梅拉,你不想到外面看看去?”
  梅拉象馬克斯一樣,听到維索茨卡不留情面的冷嘲熱諷,感到不痛快,早想走了;可是她出不去,一直坐在一個地方,十分煩躁地和瑪達拉話,偶爾也笑一笑,說說自己旅行的故事,卻全不知道自己該怎么辦。
  她感到一种強烈的、十分奇特的痛苦,覺得她迄今的一切理想和希望都破滅了。
  維索茨基跟她談了几次話。她老是看著他的充滿了撫愛的眼睛,听著他低聲地對她說著一些事情:這些事昨天曾給她帶來幸福,今天就給她造成更深的悲哀和痛楚了。因為正是在今天,在這間明亮的大廳里,她憑她對愛情的本能的敏感,預感到自己永遠也不會嫁給維索茨基,也不應嫁給……
  每當她沉思默想時,當她痛苦地可是清楚地看到把他們分隔開的鴻溝時,她便從害怕變得沮喪了。她以呆滯的眼光恍恍惚惚環顧著人們一張張的面孔,尋覓維索茨基那明亮的含笑的目光,似乎要在他的目光中,看出對自己种种想法的否定,因為她的這些想法,就如同成把成捆熾熱的鐵絲一樣,正在刺著她的心靈。可是維索茨基太愛她了,心情太好了,又和至交好友在一起,他今天体會不到她的心理狀態。
  他正在跟特拉文斯基、庫羅夫斯基以及几個年輕人高談闊論,對他們激昂地表示他對社會和社會需要的廣泛的利他主義觀點,說著說著他就拉開了領子,捻了捻胡須,同時反复拉著袖口,對能遇見知識界的人听他談話感到高興;他也可以借此机會暫時擺脫工厂每天的事務,高興地提出假設,作出結論。
  “到底為什么呢?”梅拉苦思冥想時,卻不很知道這些可怕的思想為什么竟纏住了她,使她心里充滿了無法解釋的痛苦。只有一點她知道得很清楚:她心上的人的這個世界,所有這些庫羅夫斯基們、特拉文斯基們、博羅維耶茨基們,他們所談論的所有問題,引起他們注意的一切思想——他們如此熱愛的整個波蘭世界——完全是异樣的,和她的世界完全不同。之所以不同,是因為他們的思想感情并不局限在利己主義范圍之內,也不局限在賺錢、發財和聲色犬馬的生活圈子之內。
  “我們猶太人跟他們太不一樣了!”她望著特拉文斯基清秀的、顯得很精神的面孔,心里想道。可是特拉文斯基由于對維索茨基的結論在慷慨激昂地提出抗議,他的臉變白了,太陽穴上也露出了微細的青筋。接著她看看維索茨卡、尼娜和安卡,她們坐在一圈十分高貴的、充分表現著优雅風度、輕聲慢語著的婦女中間;与此同時,她又想了想自己家里的人:父親、姊妹、內弟;只是在這個時刻,在她不由自主的比較之下,她才痛感自己生活圈子里的全部鄙陋和庸俗。
  也在這個時候,她才知道,自己如果置身于這些波蘭人中,會感到永遠陌生,她是從另一個世界來的,人家即算容納,她在這里也只可能作為女人給丈夫遞送嫁妝。
  “這樣不行,任何時候都不能這樣!”她高傲地、反复地說著,就想起身出去,因為姑媽來到了她的身邊,在拉著又長又沙啞的嗓門問她:
  “梅拉,你要不要回家去呀?”
  她從椅子上站了起來,下決心要走,要离開這里,再不回來,永遠不回來。
  她深深感到,這次离別無异于与几年來縈迴腦際的理想訣別,無异于同青春、愛情訣別;然而她決心离別。
  她全心全意地愛著維索茨基,但是她已經預感到,她必須拒絕他,永遠不再見他。
  “永遠不見,永不!”她咬緊牙關,反复地說。她清楚地記得她認識的一些女人的遭遇:她們嫁給波蘭人后,甚至受到親生孩子的欺辱,孩子責怪當母親的出身;她們常要听到那些表面上十分文雅,可是卻帶輕蔑或歧視的話,因為她們正是生活在這個環境中,這就是她們在自己家中,在自己的親屬面前所感到的陌生。
  “你要走,干嗎這么急呀?”維索茨基一面給她讓路,一面問道。
  “我不舒服,一路還有點累。”她雖然作了解釋,但沒有看他。這時她要竭力壓住那心頭發出的哽噎,打消他的話使她產生繼續留下的愿望。
  “我本來以為你要呆到晚上,然后咱們一塊儿去魯莎那儿;你說咱們今儿整個晚上都在一塊儿的。我有整整兩個月沒見你了。”他輕聲地說著,由于情緒激動,他的嗓音好象被壓住了。
  “我記得……記得……兩個月……”她回答道,心里也驟然感到熱乎乎的。這是愛情的溫暖,在痛苦中感到的溫暖,因此淚水在她的眼中開始閃現,心也跳得很猛,很猛的了……
  “現在方便點了,沒走的都是自己人……”
  “那我更得走了,以免眾目睽睽嘛!”她十分痛苦地說道。
  “梅拉!”他帶責備口气地叫了一聲,由于語調十分溫和,十分誠懇,以致她听后也軟了下來,剛才的決定不复存在,心里感到了很大的幸福,感到安宁。
  “你不走啦,是嗎?”他熱烈地央求道。她沒有回答,由于看到了維索茨卡咄咄逼人的目光,更不知所措地看著她。最后,維索茨基請求尼娜:
  “請你說服梅拉尼亞小姐留下吧。”
  尼娜原來听老太婆說過他們的事,因而對梅拉沒什么好感。可是現在,她看了看她那張愁云密布的臉,覺得她很痛苦,因此動了同情心,便熱情地勸她留下。
  梅拉執拗了一陣,經過一番思想斗爭,終于留下了。
  “最后一次吧!”她雖然暗暗提醒自己,可是現在愛情又支配了她,維索茨基的言談話語又使她飄飄然了。維索茨基當著母親的面故意分秒不离開她。安卡和尼娜把她拉到了她們中間,真心誠意地相勸;她受到這番盛意的感化,早已忘記這是最后一次,反而想著:這是第一次,以后永遠這樣……
  永遠……
  為了這些高貴客人舉辦的這次盛會延續了很長時間,直到黃昏,在大餐廳里才擺上晚餐。餐廳四壁鑲有淺色的橡木,壁上唯一的裝飾是一條釘在上面的寬帶子,它在那牆壁半截高的地方繞了一周;此外,壁上還挂著葡萄藤,藤上長著一串串的紫葡萄;這些葡萄都挂在用金黃色楊木雕成的滑稽面具的耳朵上。
  大餐桌上的水晶杯盤、銀器、鮮花,晶光閃閃。這些花由于排成了長隊,形成一個大花壇,五彩繽紛,芳香襲人。形同多瓣仙人掌的燭台上的蜡燭朝在坐的人的臉上散發著柔和的亮光。
  气氛十分親熱,大家頻頻舉杯祝酒,鼓掌歡呼,說笑不停,非常高興。就連米勒也為特拉文斯基一家人祝酒,還想美言几句,可是他已經有了五分醉意,坐在馬克斯·巴烏姆身旁的瑪達因為沒法去提示他,他只好語無倫次地胡謅了几句,然后坐下,用袖子擦了擦發紅的大胖臉。
  “這老兄真逗人,我要把他帶回去關到我那動物園里。”凱斯勒斜著身子,沖坐在身旁的梅拉輕聲地說。
  可是梅拉沒有听見他的話,因為她跟維索茨基聊得正起勁,更何況她對他那個蝙蝠腦瓜儿和他那只黃眼睛本來就有著一种不可克服的厭惡感。這兩只眼老是盯著坐在他和博羅維耶茨基之間的安卡。
  在場的全体賓主中間,也許只有瑪達·米勒今天沒心思娛樂。
  馬克斯雖然力圖和她說笑,她卻不予理睬,只是注視著卡羅爾和安卡,瞧著他倆親密無間,才悄悄問馬克斯:
  “博羅維耶茨基身旁的那位小姐是他妹妹嗎?長得挺象的。”
  “是遠房表妹,也是未婚妻。”馬克斯強調說。
  “未婚妻!沒听說過卡羅爾先生有未婚妻……沒听說過……”
  “兩個人已經相愛一年啦!”馬克斯有意說道,因為瑪達說話考慮不周,在望著和談到卡羅爾時,也不掩蓋羡慕之意,這使他反感。
  姑娘金色的睫毛突然象翅膀一樣扇了几下,然后沉重地蓋在藍眼睛上,她的通紅的臉頓時變得蒼白,失去了血色的嘴唇奇怪地哆嗦起來。
  馬克斯瞧著這突如其來的變化,感到惊异,但是他已經沒有時間再觀察了,因為一個仆人在對著他的耳朵說,有人要見他。
  “你母親去世了!”尤焦·亞斯庫爾斯基站在前廳,直截了當地對他說。
  “什么?什么?什么?”馬克斯連聲問,他以為听錯了。他神魂顛倒地轉了几圈,毫無目的地到處亂摸亂掏了一陣,然后瞥了尤焦一眼;尤焦這時也淚流滿面,因害怕而渾身發抖,把這噩耗對他又說了一遍,便急忙回去了。
  ------------------
  一鳴掃描,雪儿校對
  轉載請保留,謝謝!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