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三十四章


  亞瑟留在門日,露絲路上了瑪利亞家門前的台階。她听見打字机急速地敲打著,馬丁請她進去時她發現他在打著最后一頁稿子。她是來确定他是否去她家參加感恩節宴會的。但是不等她談到本題,馬丁已經談開了他自己的題目,他滿肚子就是他那題目。
  “吶,讓我讀給你听,”他叫道,把复寫的稿頁分別整理好,“這是我最新的作品,和我已寫過的任何作品都不相同。太不同了,連我都差不多害怕起來。不過我自以為不錯。你來當當裁判吧。是一個夏威夷的故事。我叫它《威几威几》。”
  雖然她在這寒冷的屋里冷得發抖,和他握手時也感到他的手冰涼,他仍然滿臉閃亮,洋溢著創造的歡樂。他讀,她細細地听,盡管他讀時也見她臉上只有不以為然的表情,讀完他仍然問道:
  “說真話,你的印象如何?”
  “我——我不知道,”她回答,“它能不能——你認為它賣得掉么?”
  “怕是賣不掉,”他承認,“投給雜志嫌太激烈。不過很實事求是,我保證它實事求是。”
  “你明明知道賣不掉,為什么偏偏要寫這种東西呢”她不客气地說,“你寫作是為了生活,是么?”
  “是的,不錯,但是那悲慘的故事迷住了我,我忍不住要寫。它逼著我非寫不可。”
  “可是你為什么讓你那角色威几威几說話那么粗野?那肯定會叫讀者不高興,也确實說明了編輯們不肯發表你作品的理由。”
  “因為真正的威几成几就是那么說話的。”
  “不過品位就低了。”
  “那是生活,”他直率地回答,“那是現實的,是真正的。我必須按照我見到的生活的原樣寫作。”
  她沒有回答。兩人尷尬地坐了一會儿。他不理解她是因為太愛她;而他卻太宏大,遠在她的地平線之外。
  “我已經從《跨越大陸》收到欠款了,”他努力轉入一個較為輕松的話題,他所見到的三個連鬢胡叫他搶走了四塊九毛錢外加一張輪渡票的景象使他不禁格格地笑了。
  “那么你是要來的嘍!”她快活地叫了起來,“我就是為明确這個問題才來的。”
  “來?”他心不在焉地咕噥道,“到哪儿?”
  “怎么,來赴宴呀,你知道你說過要到那筆錢就把衣服贖出來。”
  “我全忘了,”他乖乖地說,“你看,今天早上牲畜欄看守把瑪利亞的兩頭母牛和牛犢牽走了,——可瑪利亞一個錢也沒有。我只好幫她贖回了牛。《跨越大陸》的五塊錢花掉了。《鐘聲激越》進了畜欄看守的腰包。”
  “那你是不來了么?”
  他低頭看著他的衣服。
  “我來不了。”
  她藍色的服里閃爍起失望和責難的淚花,沒有說話。
  “明年感恩節我要你跟我到德夢尼可去吃大餐,”他快活地說,“或者是到倫敦、巴黎,或是你想去的任何地方。這我明白。”
  “我几天以前在一張報紙上看見,”她突然宣布,“鐵路郵局已發了几項當他的任命。你是以第一名考上的,是么?”
  他只好承認給了他通知,卻被他拒絕了。“那時我對自己很有信心,現在也一樣,”他結束道,“一年以后我的收入要超過十二個郵務員。你等著瞧。”
  他說完了話,她只“哦”了一聲,便站了起來,拉拉手套。“我要走了,亞瑟還在等我呢。”
  他伸手接過她來吻她,可她卻被動,身体沒有激情,胳臂擁抱不緊,接吻也不如平時那么用力。
  他從門口回來時的結論是:她生气了。可為什么?畜欄看守把瑪利亞的母牛牽走了,那很不幸,可那不過是命運的打擊,不能怪任何人的。他也想不出除了他那做法之外還能有什么別的辦法。是的,他應該受到埋怨,因為郵局給了他錄取通知,他卻沒去,而且她也不喜歡恢几威几人
  他在台階頂上轉過身來,去迎接下午那班郵件。他接過那一扎長信封時,一向就出現的期望的狂熱又襲擊了他。有一個信封不長,外面印好《紐約遠眺》字樣。他正要拆信,忽然打住了。那不可能是接受稿件的信。也許——一個异想天開的念頭閃過,他的心几乎停止了跳動——說不足他們是向他約稿呢。可他隨即丟掉了這念頭,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那是一封官樣文章的短信,由辦公室編輯署名,只是通知他他們接到一封匿名信,附在信里寄了來;并通知他不必在意,《紐約遠眺》編輯部在任何情況下也是不會考慮任何匿名信的意見的。
  馬丁發現那匿名信是手寫的印刷体,寫得很糟糕,是一些對馬丁的沒有教養的謾罵,硬說向各雜志兜售稿子的“所謂馬丁·伊甸”根本不是作家,實際上他是在從舊雜志上盜竊作品,把它們打出來据為己有往外投稿。信封上郵戳的地點是圣利安德羅。馬丁不用多想就發現了那作者。那東西通篇顯然都是希金波坦的語法,希金波坦的用語,希金波坦的奇談怪論。馬丁在每一行里看見的都是他姐夫那雜貨店老板的粗糙的拳頭,而不是他那意大利式的細小的字跡。
  可他是為了什么?他百思不得其解。他什么地方得罪了希金波擔了?這事太沒有道理,太荒唐,無法解釋。一周之內東部若干家雜志的編輯部都給他轉來了十多封類必的信。馬丁的結論是編輯們做得都很漂亮,他們誰都不認識地,可有几個對他還頗表同情。他們顯然憎惡匿名信。他明白要想傷害他的陰謀是失敗了。實際上此事如果有什么后果,那就只能是好后果,目為他的名字已引起了許多編輯的注意。以后他們讀到他的稿子說不定會想起他就是他們曾收到過的匿名信所投訴的人。這樣一回憶誰又能說得清它不會影響他們的判斷,讓他的稿子沾點光呢。
  大約就在這個時候馬丁的身份在瑪利亞的心目中卻一落千丈。有天早上瑪利亞在廚房里痛苦地呻吟,軟弱的眼淚沿著面頰往下流,卻仍力不從心地熨燙著一大披衣服。他立即診斷她是害了流感,給她喝了熱威士忌(那是布里森登帶來的几瓶酒里剩下的),然后命令她躺到床上去。但是瑪利亞不肯,她抗議說衣服非燙完不可,當天晚上就要送去,否則明天早上七個饑餓的小西爾伐就沒有飯吃。
  令瑪利亞大吃一惊的是看見馬丁·伊甸從爐子里抓起一把熨斗,又把一件花哨的連衣裙扔到熨燙板上(這事地老講個沒完,一直到她死去)。那可是凱特·美蘭納百的星期日盛裝,而在瑪利亞的世界里誰的穿著也比不上她更仔細,更挑剔;何況她還專門帶了信來要求那件連衣裙當天晚上必須送去。大家鄙知道她正在跟鐵匠約翰·科林斯談戀愛,瑪利亞還悄悄地知道芙蘭納村小姐和科林斯先生明天要到金門公園去玩。瑪利亞企圖搶救那件連衣裙,但是沒有辦法。她歪歪倒倒地被馬丁扶到一張椅子上坐下,在那里瞪大眼望著他。她眼見他只花了她四分之一的時間就把連衣裙平安無事地熨燙好了,而且不得不向馬丁承認他燙得不比地差。
  “我可以燙得更快,”他說.“若是你的熨斗燒得更燙的活。”
  可那揮舞在他手上的熨斗已經比她敢用的那种熨斗燙了許多。
  “你噴水也完全不得法,”他接下去又抱怨,“來,讓我來教你怎么噴水。需要壓力,要想熨燙得快,就得用力噴。”
  他從地客的木料堆里找出了一個打包箱,裝上蓋子,又在西爾伐家的孩子們搞來准備賣給廢品商的廢料里搜刮了一番。剛噴過水的衣服放進箱子,蓋上熨燙板,然后用熨斗熨,那設計就像這樣完成了,可以用了。
  “現在你看我,瑪利亞,”他說,脫得只剩下一件貼身襯衫,抓起一把他認為“真燒燙了”的熨斗。
  “他燙完衣服又洗毛線,”她后來敘述說,“他說,‘瑪利亞,你是個大笨蛋,我來教教你洗毛線,’然后就教了我。他十分鐘就做好了這部机器——一個桶,一個輪轂,兩根杆子,就像那樣。”
  那設計是馬丁在雪莉溫泉旅館從喬那里學來的。輪轂固定在一根垂直的杆子上,构成了春祥,然后把這東西固定在廚房的梁上,讓輪載拍打水桶里的毛線衣物,只需要一只手他就可以通通拍打個夠。
  “我瑪利亞以后再也不用洗毛線了,”她的故事總是這樣結束,“我只叫娃娃們弄輪轂和水桶就行了。他這人可靈巧,伊甸先生。”
  可是,馬丁的這手精湛的功夫和對她廚房洗衣間的改進卻叫他在瑪利亞眼中的身分一落千丈。她的想像給他博士的浪漫色彩在現實的冷冰冰的光照前暗淡了下去——原來他以前不過是個洗衣工。于是他那所有的書籍,他那坐了漂亮馬車或是帶了不知多少瓶威士忌酒來看他的闊朋友都不算回事了。他不過是個工人而已,跟她同一個階級,同一個層次。他更親切了,更好接近了,可再也不神秘了。
  馬丁跟他的家人越來越疏遠了。隨著希金波坦先生那無端的攻擊之后,赫爾曼·馮·史密特先生電攤了牌。馬丁在僥幸賣掉几篇小小說。几首俏皮詩和几個笑話之后有過一段短暫的春風得意的時期。他不但還掉了一部分舊帳,還剩下几塊錢把黑衣服和自行車贖了回來。自行車的曲軸歪了,需要修理。為了對他未來的妹夫表示好感他把車送到了馮·史密特的修理店。
  當天下午那車就由一個小孩送了回來。馬丁很高興,從這番不同尋常的优待馬丁得到的結論是;馮·史密特也有表示好感的意思,修理自行車一般是得自己去取的。可是他一檢查,卻發現車并沒有修。他立即給妹妹的未婚夫打了電話,這才知道了那人并不愿意跟他“有仔何形式、任何關系和任何狀態的交往”。
  “赫爾曼·馮·史密特,”馬丁快活地回答道;“我倒真想來會會你,揍你那荷蘭鼻子一頓呢。”
  “你只要一來我的舖子,我就叫警察,”回答是,“我還得戳穿你的真相。我明白你是什么樣的人,可你別想來惹事生非。我不愿意跟你這號人打交道。你這個懶虫,你就是懶,我可不糊涂,你別因為我要娶你的妹妹就想來占什么便宜。你為什么不老老實實去干活?哎,回答呀片
  馬丁的哲學起了作用,它赶走了他的憤怒,他吹了一聲長長的口哨,覺得難以相信的滑稽,桂掉了電話。可隨著他的滑稽之感來的是另一种反應,一陣寂寞壓上他的心頭。誰也不理解他,誰對他都似乎沒有用處,除了布里森登之外,而布里森登又不見了,只有上帝才知道到哪里去了。
  馬丁抱著買來的東西离開水果店回家時,大巴斯黑。路邊有一輛電車停了下來,他看見一個熟悉的瘦削身影下了電車,心里不禁歡樂地跳躍起來。是布里森登。在電車起動之前的短暫的一瞥里地注意到布里森登外衣的口袋鼓鼓囊囊的,一邊塞著書,一邊是一瓶一夸脫裝的威士忌酒。
  ------------------
  亦凡公益圖書館掃校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