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14


  “您似乎心事重重,謝爾蓋·米哈依諾維奇,”列沃諾夫說,把莫斯科中心頭夭晚上發來的密電文件夾推到一旁。
  他在每份電文上都簽上了自己姓的第一個字母,以示閱過。
  “沒有任何事,”安德列揚說。
  “是因為那位女演員吧?”上校的觀察力有時很強。
  安德列揚頓時放棄了一切偽裝。企圖蒙騙老奸巨滑的列沃諾夫有什么意思呢!“不知道她現在怎么樣了,”他說,:
  “放心吧,”上校說,“我想她現在正大出風頭呢!”
  安德列揚松了一口气,他倆之間不必再戒備重重了。
  “你覺得美國人會怎樣對待她呢?”
  列沃諾夫從對方談話中感覺到一种焦急不安的心情,盡管他不敢肯定。但愿自己沒有估計錯誤。他向莫斯科打了保票,說安德列揚在這件事中的私人瓜葛很膚淺,完全可以相信他能跟一個女人睡覺而不會被迷住心竅。
  “你在為她擔心嗎?”
  “我不過是想知道她現在怎么樣了,”安德列揚聳聳肩。
  上校心想:該是安慰他的時侯了。“我告訴你,現在他們已經把她秘密轉移出倫敦了,我敢說是到了他們某個基地:可能是奇克桑茲,也許是萊肯希思。他們要核實文件,在此期間得先把她看管起未。”他笑了。“這不是說他們在這方面會有多大進展,与此同時他們還會忙著整理一下他們了解到的有關她的情況,難道你沒听見電子計算机日夜運轉想弄清她的背景嗎?當然他們不會有什么收獲,只能證明她确實象她自己說的那樣----是一位演員,這會使他們頭疼,于是他們可能還要折磨她。此外他們還能做什么呢?”
  看來安德列揚沒有被說服。
  “很快他們就會讓她坐飛机到美國去,”列沃諾夫接著說。“她將在監獄呆一段時間。他們會追問她關于你的情況,他們會拿出你們一起在倫敦的照片給她看。”安德列揚縮了一下身于。“他們會企圖讓她承認你們不僅僅是在一起睡覺(列沃諾夫此處用了俄語中一個非常粗俗的字眼),而且關系更深,她為你工作,接受莫斯科的命令。然后……”
  “是啊,”安德列揚打斷他的話,“然后怎樣?”
  “他們只好罷手,轉而在宣傳上作文章:‘蘇聯女演員選擇西方’。她長得又那么漂亮,每家報紙都會刊登她的照片,說不定你會在《時代周刊》的封面上看到她呢!”上校咯咯笑了。
  “文件卷宗呢?”安德列揚問,“他們會怎樣處理?”
  “我告訴過你。他們開始不會相信,怀疑是否是個圈套。但是,我的朋友,你是了解這种事情的。如果倫敦的一個美國人帶著秘密文件來到我們使館,我們根本不會信任他的,”會怀疑那是一個騙局——但莫斯科就難說了。是個送上門的禮物,可又讓人不大放心。那個文件又是非常誘人的,是吧?關于我們對他們在東歐的特務机构的估計,一份我們認為是他們的特務的編制表,大吸引人了!他們一定會高興得要命,尤其是發現我們還不知道他們知道的東西。”他一直看著安德列揚,發現他對文件并不真正感興趣,擔心的是那個女人。“至于瑪婭·亞歷山德羅夫娜,不必為她擔心。
  不管是哪种可能,她都會平安無事。如果他們認為她帶去的是丰盛的禮物,他們會喜歡她;如果他們決定不了文件的真偽,他們會使她成為受歡迎的人,因為她將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但愿如此,”安德列揚歎了口气。
  列沃諾夫皺起眉頭。“你沒有后悔吧?另有考慮?那將會……”
  他沒有說完,安德列揚就接了過來:
  “那將會——令人遺憾,對吧?”
  “嗅,”上校說,“或者應該講:你最好把這种想法放在自己心里。”他走過來拍拍安德列揚的肩膀:“放心吧,她沒有危險。”
  “你知道我們是如何處置給我們送假情報的人嗎?”
  “噢,是的,”上校點點頭,“可你要知道,我們不是他們……他們也決不是我們,因此不會有問題的。”
  他真心喜歡安德列揚,不愿看到他為了這個女人干出蠢事。列沃諾夫是個老派人,他認為女演員就是台上台下供人取樂,僅此而已。
  “我親愛的朋友,你真的認為她值得你這樣擔心嗎?”
  他以長輩的口气關切地問道。“我的意思是,我知道她很漂亮,我自己也注意到了,可她不過是個演員,不是嗎?你看過他的檔案,她跟誰都摘,甚至波利索夫……”
  他犯了個錯誤,安德列揚站起來,突然變得冷淡,一付一絲不苟、公事公辦的樣子。“還有別的事嗎,上校同志?”
  他問道。
  “沒有了,”列沃諾大溫和他說,“暫且到此吧!”但是當安德列揚轉身要走的時候,列沃諾夫又叫住了他。“你忘了件東西,”他說,敲著譯出的密碼電文夾:“這些應放回閱文室.”安德列揚拿起文件夾。
  “不要放錯了地方,”上校補充說,有些畫蛇添足,“不要忘了這是机密。”
  安德列揚心想,這個灰白頭發的人是否在威脅自己呢?
  這在他們的關系中還是第一次。
  不過,這种想法一閃而過,他隨即离開了。
  在閱文室,他向值班員出示了身份證,后者為他打開沉重的防火伙門,此門通向使館地下室里一個禁區。他把送還的電文登記好。打開保密柜時,他掃了這些電文一眼,其中有一份引起他的注意。
  “絕密。發電:指導局長;收電:伊格爾。”
  伊格爾是列沃諾夫現在的代號。
  “同意執行計划。”這就是電文的內容。
  一种危險感突然攫住了安德列揚,他回頭看看值班員,那人正忙著登記什么。安德列揚感到害怕是沒有道理的;不過他想不通為什么列沃諾夫沒有向他提及此事,盡管他沒有向自己隱瞞電文。是不是老滑多;有意讓自己看見?是不是他實際上在警告自己呢?
  安德列揚咽了一口唾沫。他拿出電文,把它放入保密柜,重新鎖上,然后簽名,离開。
  他不知道“行動計划”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從現在起他得保持警惕,對任何人都如此。
  對奧爾科特的調查安排得很好,只進行了5分鐘。
  “我僅建議今天開始驗尸調查,以后的活動另行擇日進行。”驗尸官說道。
  因此只宣布了法醫的簡短證詞和辨認尸体的正式證明,使在場的兩名記者大失所望。
  偵探長比尼恩走上證人席。
  “先生,我們需要進一步調查。”他油腔滑調他說,“我們歡迎休庭。”
  驗尸官透過半圓形眼鏡瞥了他一眼。比尼恩沒有提到的是他來自特別科,不過驗尸官了解這點,開庭前在他的辦公室他們私下碰過頭。
  “你認為你們什么時候可以繼續進行?”驗尸官問。
  比尼恩說得一字不差。“先生,我們掌握了一些線索,但是在目前階段,還很難講需要多長時間才能解決所有問題。”
  坐在听眾席第二排的拉思伯恩歎了口气,實際上不說謊可又不吐露真情是多么容易啊!有時容易得使人惊奇。那么好吧,”驗尸官邊說邊寫,“我宣布無限期休庭。”
  “謝謝你,先生,”比尼恩說。記者罵了起來,這篇報導寫不成了。
  在乘車口辦公室的途中,拉恩伯恩心想,不知奧爾科特九泉之下對他死時從事的職業作何感想。
  在驗尸官的名單上,他被列為“商業推銷員”。
  波利索夫和斯蒂芬神父在修道院的花園里散步。走過魚塘的時候,波利索夫說:“有件事我不明自。”
  “請講,”斯蒂芬親切他說。
  “你從來不向我提問題。為什么你不想更多地了解我呢?”“困為這与我無關,我親愛的朋友。您在這里不是……”
  他斟酌著字眼,……“不是交待情況。您是客人,您可以自由自在。當然,如果您愿意談,我會洗耳恭听……”
  波利索夫沒有說話。您是不是有什么心事?”斯蒂芬問。他沒等對方固答,就指著常青藤盤繞著的牆壁旁的一棵古樹接著說:“它有400年之久。想想看,剩:這棵樹的時候,哥倫布還沒有發現美洲大陸呢!”
  樹,波利索夫心想,該死的樹!這些修道士真是魔鬼一樣的雜种,總是指桑罵槐。
  “你為什么不問問我……留在這里的原因,我為什人……”
  “叛逃?”斯蒂芬平靜地提醒他。
  “我不喜歡這個字眼。”波利索夫說,“我不是叛逃者,我沒有背叛祖國。”
  斯蒂芬指著張長凳:“我們坐下談吧!”
  “人生有時要做出抉擇。”波利索夫沒有看著斯蒂芬。
  他開始講了,說得很快,就象一個人有滿腹的話要說,可時間很少。“這件事我考慮了很久,斗爭很激烈。我知道自己不會再有第二次机會了。相信我,這個決定不是輕易作出的,一個人不會輕率地把自己的根切斷。對我這樣一個演員尤其不易。”當然,”斯蒂芬同情地點點頭。波利索夫等著他還說些什么,比如問:“那么你為什么又作出這种選擇呢?”可是斯蒂芬只等著他往下說。
  “那种制度,你知道……”波利素夫說到此又停下來。
  這個該死的修道士,為什么他不把事情弄得容易些呢?
  他看了看斯蒂芬的左手。“你不也出來了嗎!在經受那么多的磨難之后,你想必下決心忘掉過去。你是逃出來的吧?”
  修道士搖搖頭:“恐怕任何人都不可能真正逃脫。”他歎了口气。他們默默地坐著。
  過了一會儿,波利索夫問道:“關于我,他們給你講了些什么?”
  “‘他們’?”
  “英國當局,”他們關于波利索夫說了些什么?”
  斯蒂芬笑笑:“他們有些迷惑不解,不知如何處理。我想您大概使他們很為難。您看,您身上油水不大,·您不是核科學家,也不是外交人員,也不是了解很多机密的人物。十分之中,你只能得兩、三分。請原諒我的坦率。”
  波利索夫也對他笑笑:“我一點儿也不在意,所以他們把我帶到了這里。在一個修道院里我干不了什么坏事。這是一個臨時的解決辦法。以后……”
  “他們會給您找些事干的。”
  “這個我相信,”波利索夫說。“問題是我會不會去做?”
  斯蒂芬很快地掃了他一眼,然后站起來。“來!”他說,領著波利索夫穿過一個門,沿著光線很暗的過道走去。
  在花園領略了燦爛的陽光之后,這里使人覺得又悶又暗。他們走下几個台階,又穿過一個門,來到排著書架的山洞式的大房間。
  “這是圖書館,”斯蒂芬說,“您盡可把它當成自己的”這里有几千冊、十几种語言的書,從頂棚到地板,排得滿滿的。
  “您在這里可以找到許多俄語書,”斯蒂芬介紹說,一邊同他走過一排排書架,“詩歌、戲劇、歷史.”還有許多其它書籍:裝訂得很漂亮、書背上印著精制的金色書名的書;用羔皮紙裝訂的對開本;希怕來、阿拉伯和希腊文的書;教會法規、神學和哲學方面的大部頭書,關于玄學和巫術的著作:甚至還有一冊卡爾·馬克思的《資本論》。
  在屋子一角,有個裝著大部頭書的巨大的書柜,里面鎖著,外面是玻璃罩。
  波利索夫走到書柜前停下來,斯蒂芬解釋道:“對了,這些是禁書,素引里可以查到。這些書----冒犯神道。”
  “斯大林或許也會這樣說的,”波利索夫說道。這句話講得很沒有外交策略,可是他禁不住脫口而出。斯蒂芬沒有理會。
  “這些書可能會破坏我們這個團体的融洽的思想。”
  “确實如此,”波利索夫說。捕捉靈魂者自己的盔甲上或許也有裂口。“斯大林也可能會這樣解釋的。”
  斯蒂芬從他黑色長袍里掏出一把鑰匙交給他。
  “您可以隨意閱讀此地任何書籍,對您來說沒有禁區。”
  他又淡然一笑。“我知道您在想什么。此話您并不陌生,特權……”
  波利索夫接過鑰匙。
  “您可以借任何書拿回房間去讀.”是啊,确實如此。然后你就仔細查看我借的書名,波利索夫心想。
  “你不擔心我的靈魂會起什么變化嗎?”他禁不住又問。
  “我應當擔心嗎?”斯蒂芬說。
  走到台階上時波利索夫說:“你知道,你改變不了我的信仰。”
  “我根本沒有這個打算,我的朋友。”
  “我只是想提醒你。我不信教,這里所有的一切我都不信,”波利素夫把手一揮,表示這一切都包括在內。“對我來說為時已晚,灌輸得從小做起,”“真的嗎?”斯蒂芬不感興趣他說。
  在走廊里,有兩個修道士從對面走過。他們眼睛朝下,行動無聲,波利索夫心想:這個地方就是這种毛病,你從來看不到他們的眼睛;他們就象蜡制的光頭鬼魂一樣。
  “您有些心煩吧?”
  “不,”波利索夫說,“只是覺得這种生活不是真實的,就象封閉在魚缸里一樣。”
  “您高興的話隨時可以出去,我的朋友。”
  波利索夫心想,是的,也許是時候了,有些事情要做,是真實世界上的事,是至關緊要的事。
  但他一言未發。
  在睡覺前他到底借了一本書,名叫《宗教法庭審判錄》。
  當斯蒂芬向拉思伯恩談及此事時,后者頗感興趣。
  布勞上校住在公園街旅館六層樓的一套房間里。他仍然帶著軍裝,挂在衣櫥里,貝雷帽放在衣櫥上面的擱板上。他不管到哪里總帶著這套軍裝,這次從達拉斯到達希思羅机場時,軍裝同以往一樣整齊地疊放在乎提箱里。
  如今他是老百姓了,穿著便衣;但是軍裝不在身旁會使他覺得自己一絲不挂。有時他會把軍服拿出來,譚譚平,檢查一下軍功章,擦擦銀鷹徽章,然后再把它挂起來,心里覺得踏實多了。
  他花了很長時間寸适應過來,總覺得當一名老百姓不大自然。如今不是每個人都叫他“長官”了,沒有人向他敬禮,唯一例外的是看門人,并且是在接到相當可觀的小費之后,才這樣稱呼他。他走進房間時沒有人立正;人們對這個大人物似乎不再敬畏。
  不過,在達拉斯的一個星期大長了他的志气。他為自己受到款待深受鼓舞,他遇到了情投意合的人,坦率、熱情、相信權力、說干就干的人。他們中大部分人都很富有:兩位石油百万富翁、一位退役的海軍四星上將、一位手下有11万雇員的企業家、一位頭發斑白的、資歷根深的參議員、一位擁有兩百万英畝牧場的庄園主。這些都是出類撥萃的人,他們組成“歐洲聯盟”的執行理事會。
  他們熱烈歡迎布勞,并且聲稱,得知五角大樓把他一腳踢開的消息時,他們都大吃一惊。
  “我們在那里需要你這樣的人,”他們說,”需要懂行的人、敢作敢為的人,上校,只有象你這樣的人才清楚我們面臨的威脅,才知道如何對付,我們不能讓華盛頓那些膽小如鼠的笨蛋和歐洲的所謂盟國來處理,對這點你比任何人都更清楚。我們現在能做的就必須去做,并且進行回擊!”
  對布勞來說,這憂如仙樂。他坐在那里,听著眾人的贊美之詞,心曠神怕。使他惊奇的是,他們如此熟悉他的方法以及他在巴伐利亞培育的特种部隊。
  他們問他如何看待鼓勵東歐人起來反抗蘇聯控制的問題;他們想知道他是否真正相信終歸有一天會爆發反抗克里姆林的暴動。是的,先生,”布勞熱情地回答道。“記住1940年溫斯頓。邱吉爾說的后:在歐洲燃起熊熊烈火。如果他們當時能做,我們現在也能做。他們派來特務,組織當地人成立抵抗小組,開展地下活動。他們當時在西歐做的,我們今天也能在東歐做!”
  開展這种活動你需要什么,上校?他們問道。
  錢,布勞說,他們笑了。這不成問題。
  人,布勞說,志愿兵。這也不成問題。
  “電台,”布勞說,“廣播假消息:同時向抵抗力量傳送信息。”
  “這個我們有,”他們說道。
  于是他們一五一十地告訴了布勞,這是他第一次听說“俄國自由之聲”。
  “誰在負責?”他問。
  “倫納德·朱里博士,”他們說,”一位心理戰專家,在倫敦干得很漂亮,你會喜歡他的,他的思路對頭。”
  他們談到深夜,然后參議員說:“上校,現在一切具備:不過你還需要一個頭面人物。英國人當時有戴高樂,他是一個集結中心點,是一個對法國人有吸引力的法國人。我們得找一個人能把俄國人集結起來,由你或者我來指使他們赶走共產党不是聰明的做法。必須有一個對他們來說一點就著的人,就象團結工會在波蘭干的那樣。”
  布勞平日喝酒很有分寸,可是這一次的熱烈气氛、雪前煙霧和令人頭暈目眩的話語可能使他比往常多喝了几杯,說起話來語無倫次。
  “先生們,”他大聲說,“這話絕對正确,可你們以為我沒想到嗎?”
  大家都眼巴巴地等他說下去。
  “我已經找到這個人,他自己還不知道,我還沒有限他談過。最好暫時不讓他知道,不過我可以告訴你們,他是我們的王牌。”
  他得意洋洋,笑容滿面地看著大家。
  “那么上校,他是誰呢?”海軍上校終于問道。
  “下一個沙皇。”布勞說。
  他們默不做聲了。
  “對不起,”一位石油百万富翁說道,“你說的是誰?”
  “下一個沙皇,”布勞重說一遍,“弗拉基米爾大公陛下。”
  “你在開玩笑吧?”農場主倒吸了一口气。
  “先生們,在戰時無所不能,而我們現在正處于戰時。
  我們不要自欺欺人了。素爾仁尼琴說得好: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日,即第三次世界大戰開始之時。而如果我們處于戰爭狀態,使用任何武器都不為過。”他聲調激昂地談到主題,"我們需要頭面人物。一個新沙皇是個好玩之儿。我們需要利用對立和妒恨的情緒:烏克蘭人恨格魯吉亞人,立陶宛人不喜歡俄羅斯人,穆斯林討厭阿富汗人。我們要把水攪混,讓它大亂一場。冷戰的時間太長了,讓我們加加溫吧!”
  “你是在談革命吧?”海軍上將毫不掩飾自己的怀疑態度,“你不是在開玩笑?”不.”“有什么具体想法嗎?”
  “是的,先生。”于是布勞向他們和盤托出。他擴計划是鼓動造反,進行暗殺、破坏和顛覆,制造混亂,向對方滲透和打入,利用他們缺乏戒備的薄弱環節散布流言蜚語、傳播恐懼和互不信任。
  “先生,”布勞接著說,“這個人是全俄的嫡傳沙皇,他的父親是已故沙皇尼古拉的堂兄弟。繼承皇位的這一代中已經沒有別人了,我們將宣布他為沙皇,在俄國打出他的旗號。”
  企業家搖搖頭:“他們不會听的。”
  “我敢以名譽打賭,”布勞宣稱。“我們只要點著導火線,克里姆林宮和整個共產党就會被炸到九霄云外,那時我們就可以把大公放到皇位上,然后縱情慶祝吧!”
  參議員等了一會儿說道:“這可能行不通,但是也夠使克里姆林宮里那些家伙們頭疼的了。”
  他們又問弗拉基米爾大公現在何方,布勞講他住在西班牙,他于1917年出生在芬蘭,當時還是俄國的領土。他如今仍健在。
  “我肯定,如果提出要他即位,他會答應的。”布勞說。
  “國務院循規蹈矩的那些老兄,如果听到你的高論會犯心髒病的。”參議員笑著說,他們一齊哈哈大笑起來。
  “比這更奇怪的事都發生過,”一位石油大王點點頭說。
  他們發現有不少問題可以討論。第二夭又碰頭時,他們問布芳上校愿不愿意受他們雇用。
  “我是個失業者,”布勞說,笑了一笑,大家都被逗樂了。“什么交易?”
  他們告訴了他。
  “好吧,”布勞說,"我試試看,先生們。我將盡力而為。”
  “上校,”較為年輕的那位石油大王說,“我們為你入伙而自豪。”
  他們和他一一握手,布勞覺得命運之神終于到他這邊來了。有些諷刺意味的是:“歐洲聯盟”准備付給他一個四星上將的薪水,并且另代付其它費用。從某种意義上說,他失去軍職倒是賺了。
  倫敦机場辦理入境手續的官員友好地對他笑笑。他根本不象一個不受歡迎的外國人。歡迎到英國來,”入境官員說道,“您來這里有何貴干?”
  “度假。”布勞上校說道。
  入境官員按通常手續查看自己的黑色名冊,吃惊地發現在名冊中列有杰羅姆·布勞上校的名字,旁有特別注明,要求在他-登上聯合王國的領土就必須立即向倫敦的某個部門報告。
  在他下榻的旅館的套問里,布勞叫接線員接通了他們在達位斯給他的電話號碼。
  對方口答后,他說:
  “朱里博士嗎?我是布勞上校。我想他們跟你講過我的情況。嗅,好!我現在已經到達你們美麗的城市。我們見見面,好吧?”
  通話時間很短,整理出來的文字送到了拉思伯恩的辦公桌上,沒有什么內容,就是說,沒有什么他尚未了解到的東西。
  ------------------
  轉自白鹿書院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