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
第二十章


  從六月份開始,進入冬季了,這時候相當于北半球的十二月,入冬以后,不是狂風就是暴雨,一直沒有間歇。有“花崗石宮”的庇護,居民們可以高枕無憂,對這种險惡的天气絲毫不必擔心。“石窟”卻不同,那里是抵擋不住嚴寒的侵襲的,并且洶涌的潮水恐怕還會再灌進來。賽勒斯·史密斯已經料到這种可能發生的意外,因此他做了許多防御工作,盡量保護已經在那里安置好的煉鐵工具和熔爐。
  在整個六月里,他們做了些雜活,沒有出去打獵,也沒有出去釣魚,因為食品室里已經儲備了很多食物。潘克洛夫閒下來就提議做几個捕獸机,他在這上面寄予极大的希望。不久他就用爬藤做了几個圈套,從此以后,沒有一天養兔場不供應一定數量的嚙齒動物。納布几乎整大都忙著腌肉和熏肉,保證大家永遠吃到美味的食品。然而居民們除了從气球上落到海島上來的時候隨身所穿的衣服以外,再也沒有其他的衣服了。因此他們認真地討論起穿衣的問題來。原有的衣服固然夠暖和,也很結實,他們穿得非常省,甚至他們的襯衣也一點沒有坏;可是馬上就該換裝了。再說,如果到了嚴寒的冬天,居民們就更要冷得吃不消了。
  聰明的史密斯正在這個問題上為難。目前他們已經解決了最迫切的需要:安居下來,儲存了大量的食物;可是這么一來,恐怕等不及解決穿衣問題天气就要轉冷了。因此他們只好設法在不添衣服的情況下度過第一個冬季。他們上次到富蘭克林山去探險的時候,曾經看見摩弗侖羊,以后等到天气轉暖,他們就可以經常獵捕它們。一旦有了羊毛,工程師就能夠把它們織成既暖和又結實的衣料了……怎么織呢?他在考慮。
  “我們就在‘花崗石宮’里象烤肉似的盡量烤我們自己好了,”潘克洛夫說。“反正這里有的是燃料,用不著節省。”
  “并且,”吉丁·史佩萊補充道,“林肯島又不是在緯度很高的地方,這里的冬天大概不會太冷的。賽勒斯,你不是說三十五度相當于北半球的西班牙嗎?”
  “那當然沒有問題,”工程師答道,“可是西班牙的冬天有時候也很冷,冰和雪都不少,林肯島可能也會冷得那么厲害。不過,這是一個海島,我想這里的气候會溫暖一些的。”
  “為什么,史密斯先生?”赫伯特問道。
  “因為大海就好比是一個巨大的貯藏器,它把夏天的熱都存起來了。一到冬天,它就把熱放出來,能保證沿海一帶溫度适中,比夏天低,可是比普通地方的冬天卻要高。”
  “這一點我們到時候就可以知道,不必談了,”潘克洛夫說,“其實我倒不管它冷不冷。有一點是肯定的,現在白天已經短了,夜晚很長。我們談談照明的問題吧。”
  “那再容易也沒有了。”史密斯答道。
  “容易談嗎?”水手問道。
  “容易解決。”
  “我們什么時候開始解決呢?”
  “明天,先去打海豹。”
  “做蜡燭嗎?”
  “對了。”
  這就是工程師的計划,這個辦法完全可以行得通,因為石灰和硫酸是現成的,而小島上的兩栖動物又可以供給他足夠制造蜡燭的脂肪。
  現在是6月4日。這一天正是圣靈降臨節的星期日。大家都同意按照習慣休息一天。所有的工作都停下來了,他們還對天做了禱告,說了些感恩的話。現在林肯島上的居民已經和當初掉在小島上的可怜的遇難人大不相同了。他們不再祈求什么——他們只是感謝上蒼。第二天,6月5日,天气有些靠不住,但他們還是向小島出發了。目前他們只能在退潮的時候才可以跨過海峽,因此大家決定要造一只小船,并且要盡量造得好,有了船以后,交通就便利得多了,將來往海島西南部去進行大規模探險的時候,還能用它沿慈悲河往上游航行,這探險工作,他們決定等到天气好轉以后就立刻進行。
  海豹的數目很多,獵人利用標槍,毫不費力就刺死了六只。納布和潘克洛夫就在那里剝皮,單把皮和脂肪帶回“花崗石宮”,海豹皮是用來做皮靴的。
  打獵的結果得到將近三百磅的脂肪,全部都將用在制造蜡燭上。
  制造蜡燭非常簡單,即使不能做得十全十美,至少可以非常實用。賽勒斯·史密斯手里只有硫酸,然而把硫酸和中性脂肪一起加熱,就可以分离出甘油;然后,他又從這种新的化合物里,用開水很容易地分离出油脂、人造奶油和硬脂來,為了使工序簡單化,他用石灰鹼化了脂肪。這樣他就得到一种石灰質的肥皂,這种肥皂很容易被硫酸分解,硫酸使石灰沉淀為硫酸鹽,游离出脂酸來。
  在這三种酸——油酸、真珠酸和硬脂酸——中,第一种是液体,只要施加足夠的壓力,就可以排出去;其余兩种正是制造蜡燭的原料。
  這項工作一共花了不到二十四小時。接著又試驗了几次。他們用植物纖維做成蜡燭芯,把它放在熔化的蜡油里,用手捏制,就成為道道地地的油脂蜡燭了,所差的只是顏色不夠白和外表不夠光滑罷了。蜡燭芯如果在硼酸里浸過,就可以在燃燒的過程中半熔化并且隨著蜡油燒盡;自然,現在的蜡燭芯還不能具備這個优點,可是賽勒斯·史密斯做了一把巧妙的燭花剪刀。在“花崗石官”的漫長黃昏里,這些蜡燭無疑將要大大受到歡迎。
  這一個月他們在新居里有許多工作要做。這些都是細活,他們把粗糙的工具改得精致了,并且還新添了一些。
  居民們首先制造了剪刀,直到現在他們才第一次理發,不過刮臉還不行,但至少可以把胡子剪得短一些。赫伯特沒有胡子,納布雖然有,但也很少,另外三個伙伴卻都滿臉須毛了,可見剪刀還是十分需要的。
  要想做一把小鋸子非常麻煩,可是最后終于做成了,只要使用的時候用一些力,就可以把木頭鋸開。于是他們做了許多桌子、凳子、碗柜,放在主要的房間里,此外還有床架,床上舖著草墊當作被褥。廚房里放著食具架,上面擺著烹調用具,另外還有一個磚爐。整個的廚房顯得井井有條。納布經常勤勤懇懇地工作,好象化學家在實驗室里一樣。
  這些做細活的工人很快就必須變成大木匠了。由于爆炸以后產生了瀑布,必須搭兩座橋,一座在眺望崗上,一座在岸上。現在有一道水把高地和岸邊分隔開了,必須跨過這道水才能到海島的北部去。移民們為了避免涉水,就不得不爬到紅河的發源地,從那里繞道過去。最簡單的解決辦法就是在眺望崗和岸邊各搭一座長二十到二十五英尺的橋梁。在這項工程里,所需要的全部木工就是伐木,這需要几天的時間。橋梁很快就搭好了,納布和潘克洛夫過了橋到上次在沙丘附近發現的蛤蜊場去。他們用一輛簡單而粗糙的大車代替了原來不便使用的筐子,拉了好几千蛤蜊回來,把它們放在慈悲河口。不久它們就在岩石叢中繁殖起來,形成一片新蛤蜊場。這种軟体動物非常好吃,移民們每天都要吃一些。
  雖然居民們到現在僅僅探索了林肯島上的一小部分,但是可以看得出來,這一小部分几乎已經完全可以滿足他們的需要了。如果他們深入最隱蔽的地方,到慈悲河与爬虫角之間整個的森林區域去打獵,他們還可能發現新的物產。
  居民們只有一樣不滿足。肉類和菜蔬都不缺少;找來的木質樹根經過發酵以后,又可以供給他們一种帶酸味的飲料,比涼水的味道好得多;他們不用甘蔗和甜菜,就能煉制糖,所用的原料是“釀母楓”里蒸餾出來的液体,這是楓樹的一种,各個溫帶地區都有,這個海島上也生長著很多;他們再往飲料里加一些從養兔場采來的香草,就成為非常芬芳可口的茶了,最后,他們還有大量的鹽,這是食物中唯一的礦物,……可是卻沒有面包。
  也許不久以后居民們可以找到面包的代用品,這完全是可能的,因為在南部的森林里可以找到西米或面包樹,不過直到目前,他們還沒有發現這种寶貴的樹木。然而在這件事情上,上天不久就直接給他們幫助了。的确,它所賜給他們的東西十分渺小,但賽勒斯·史密斯即使絞盡腦汁,使出全部的智慧,也創造不出來,有一天,當赫伯特補坎肩時,無意之中在夾層里有了發現。
  這一天外面下著傾盆大雨,居民們都聚在“花崗石宮”的大廳里,突然少年高聲大叫起來:
  “瞧啊,史密斯先生,……一粒小麥!”
  于是他把一粒麥——獨一無二的麥粒——給伙伴們看,它是從坎肩口袋的一個窟窿里掉到夾層里去的。
  麥粒的來源可以這樣解釋:在里士滿的時候,有一次潘克洛夫送給赫伯特几只鴿子,麥粒就是當時赫伯特用來喂鴿子的。
  “一粒小麥?”工程師馬上問道。
  “是的,史密斯先生,可是只有一粒!”
  “呃,孩子,”潘克洛夫笑道,“我們的日子就此越過越好了啦!嗯!一粒小麥能做什么呢?”
  “做面包。”賽勒斯·史密斯答道。
  “面包,蛋糕,餡餅!”水手說。“哈,這粒麥做成的面包保證不會把我們噎住的!”
  赫伯特覺得這個發現沒有多大意義,正打算把麥粒扔掉,可是史密斯把麥粒接過來,仔細看了一下,發現麥粒是完整的,一點也沒有損傷,于是就對水手嚴肅而平靜地說道:“潘克洛夫,你知道一粒小麥能結多少穗子嗎?”
  “我想也就是一個吧!”水手听了這個問題覺得很奇怪。
  “十個,潘克洛夫!你還知道一個麥穗能結多少粒麥嗎?”
  “不,這我可不知道。”
  “大概八十粒!”賽勒斯·史密斯說。“所以,要是我們把這粒小麥种下去,第一次可以收到八百粒;再把它們种下去,第二次就能有六十四万粒;第三次就有五億一千二百万粒;第四次就有四千億粒以上!比例數字就是這樣。”
  史密斯的伙伴們默默地听著,這些數目使他們惊訝,然而卻是實在情況。
  “是的,朋友們,”工程師接著說,“這就是一般繁殖的等差級數。可是不要以為小麥每一個穗子結八百顆麥粒就算多了,比起罌粟和煙草來又算得了什么呢?罌粟能結三万二千顆种籽;煙草能結三十六万顆,要是沒有种种原因限制它們繁殖,几年之內整個地球就要被這些植物長滿了。”
  工程師沒有繼續往下細講。
  “現在,潘克洛夫,”他接著說,“你知道四千億粒麥合多少蒲式耳嗎?”
  “不知道,”水手答道,“只知道我是個大傻子!”
  “每蒲式耳平均十三万粒,四千億粒可以合三百万蒲式耳以上,潘克洛夫。”
  “三百万!”潘克洛夫叫道。
  “三百万。”
  “在四年之內嗎?”
  “在四年之內,”賽勒斯·史密斯答道,“甚至也許只要兩年,根据這里的緯度,我想每年是可以收成兩次的。”
  潘克洛夫還是老脾气,他又禁不住要用大聲的歡呼來代替回答了。
  “因此,赫伯特,”工程師補充道,“你的發現對我們非常寶貴。每一樣東西,朋友們,在我們目前的環境里,每一樣東西對我們都是有用的。希望大家不要忘記這一點。”
  “不會的,史密斯先生,我們不會忘記的,”潘克洛夫答道;“万一有一天讓我找到一粒能結三十六方粒种籽的煙草,我向你保證,決不把它扔掉!現在,我們應該做什么呢?”
  “我們把這粒小麥种下去。”赫伯特答道。
  “對,”吉丁·史佩萊補充道,“要盡量小心,我們將來的收獲全指望它呢。”
  “就看它是不是能發芽了!”水手喊道。
  “會發芽的。”賽勒斯·史密斯說。
  這一天是6月20日。播种這唯一的寶貴麥粒正是時候。最初有人提議把它种在盒子里,經過考慮,最后還是決定种在地里,任憑大自然去安排。當天就把它种下去了。不用說,他們關怀得無微不至,一心要使實驗成功。
  雨過天晴,居民們爬上了“花崗石宮”的高崗。他們在這塊高地上選了一處朝陽而又避風的地方。他們打掃了地面,清除了雜草,消滅了昆虫,做成一個土質优良的苗畦,上面撒上一層石灰,畦的四周圍上欄杆,麥粒就埋在滋潤土壤里。
  居民們的這种景況,不是恰恰象在為一所大廈奠定第了一塊基石嗚?潘克洛夫不禁想起燃點唯-的火柴那天的情景以及當時的焦急心情來了。這一次情況更嚴重。火要是滅了,遇難的人總可以想一些其他的辦法,然而要是不幸遺失了這粒麥,要想再找一粒就不是人力所能辦到的了。飛揚网絡書屋(http://yunfeiyang.126.com)云飛揚(alfrich
后一頁
前一頁
回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