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駙馬

第一卷 【28】開闢新財。 文 / 幻龍影虎

    【28】開闢新財。

    轉眼就到了崇禎十一年一月,距離清軍南下還剩九個。

    初九,古雨山再次來到海陽。這次來時,古雨山已經不再是布莊的小老闆,他與老家溫州帶了十多個老鄉合夥,共同組成了溫州商幫,由他出任掌櫃。如今的古雨山財大氣粗,一開口就要包銷八萬石糧食。一見到宋友亮,古雨山便送上一份厚禮,恭喜宋友亮坐上了千戶,隨後為了報答讓自己挖到第一桶金的宋友亮,古雨山向宋友亮提出了以商助農,以農促商的建議。

    宋友亮在商業上並不是十分在行,有人為自己出謀劃策自然是最好不過。」不知道古兄有何高見?」

    古雨山一面摸著自己手指上的玉戒指,一面笑道:」正所謂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山?水?」宋友亮琢磨了片刻,答道:」古兄的意思莫非是讓我在糧食之外,再弄山貨和海魚?」

    古雨山微微一笑,答道:」不全是,這些只是小利。宋千戶有沒有想過,山中除了山貨之外還有什麼,海中除了海魚還有什麼?」

    「難道古兄的意思~~~」宋友亮這才恍然大悟,」山中有礦,海中有鹽~」

    「千戶大人果然是聰明人~」古雨山笑道:」我早以派人打探過~~」古雨山從袖子裡拿出一張地圖,」乳山寨與海陽、大山之間的地方繅絲、制鹽、釀造發達,而乳山口港更是重要的商埠。除此之外此地山中還有金、銀、銅、鐵以及大理石石材,這些都是使寶貝,獲利遠大與糧食小麥~~」古雨山又低聲道:」至於鹽的利潤,想必不許古某多說了吧?」

    乳山一帶在商、周時期,農、牧、漁業已很興盛。漢時,人民已將柞繭用於繅絲製帛。隋時,采金業興起。唐時,乳山口已成為與外埠進行物資交流的重要口岸。明時,繅絲、制鹽、釀造、食品等手工業已較發達。到了明末夏村、乳山口等地已成為規模較大的商貿之地。

    「開礦倒是可以,但需要大筆銀子的投入,況且這些地方也不全是本千戶管轄~」宋友亮有些為難地說道:」至於販賣私鹽~那可是大罪~」

    古雨山狡黠地嘿嘿一笑,」乳山寨巡檢司的趙巡檢和大山千戶所的夏千戶和大人您不是親戚麼?」他又說道:」我等草民販賣的才叫私鹽~可是千戶大人,您是官啊,如假包換的正五品。」

    「什麼意思?」宋友亮收起了笑。

    「據我所知,山東濱海一帶向來是私鹽販子的聚集地,這些私鹽販子活動的範圍廣、人數多,而且都攜帶兵器,他們或數十人,或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一夥成群販賣,一遇巡捕人役,自恃梟眾捕寡,執械敵巡鹽人役,輕則帶傷。重則致命。廣東沿海一帶鹽梟各帶大船,攜帶器械,滿載私鹽,往來興販等等,不勝枚舉。」

    「古兄的意思是叫本千戶利用職務之便,販賣私鹽?」宋友亮冷冷。

    古雨山趕緊搖頭,」非也,非也~古某有今天鹹魚翻身的機會,都靠大人那桶活水,古某怎麼會唆使慫恿大人去幹違法亂紀的事情呢?」古雨山低聲道:」只是大人手握兵權,對當地的私鹽販子這種奸民就應該給予嚴厲的打擊~~」

    「哦~~」宋友亮長長一聲,笑道:」古兄的意思叫本千戶去剿了私鹽鹽寨,然後那些繳獲的鹽嘛~~」

    「嘿嘿~」古雨山點了點頭,笑而不。

    「古兄知道哪裡有這樣的鹽寨嗎?」宋友亮也覺得有必要為自己多開幾條財。

    「知道是知道,但是這寨子不在千戶管轄範圍之內~~」古雨山的手指在他自己拿出的地圖上劃過,」它在乳山巡檢司管轄之下~」

    明朝的鹽法是這樣的:沿海產鹽人家稱為」灶戶」,灶戶生產出來的鹽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必須完成的鹽課任務,稱之為正額鹽,每引四百斤,官府給米一石作為工本錢。其餘超額完成的部分稱之為余鹽,也必須上繳,但是官府的收購價格價格比正額鹽高一倍左右,這時朝廷是全部鹽貨的擁有者和經營者,後來朝廷改撥發工本米為工本鈔,並隨著鈔值的不斷下降,灶戶的實際收益也不斷下降,靠低價向政府上繳正額鹽已經難以維持正常生計了,他們只能通過加大余鹽產量的方式以維持收益。同時朝廷因自身經濟狀況的不斷惡化,已無力包收灶戶日益增加的余鹽,於是財雄勢大的商人們便開始直接向灶戶們購買余鹽獲利,到弘治初年,鹽商們的這種私自行為被明廷承認,作為解決守支問題的一個措施,史稱」買補余鹽」。這樣一來,原本被鹽法禁止的灶戶私自賣鹽的行為,就成為一種合法的行為。灶戶余鹽有了合法的出售渠道,又反過來刺激著余鹽的生產,余鹽的產量遂越來越多。據有關資料記載,在長蘆鹽運司,有的灶戶可以一次組織十萬引余鹽,其經濟實力之強,灶戶余鹽之多,由此可見一斑。

    財雄勢大的商人可以去灶戶那裡直接買鹽,有些沒本錢的卻又想發財的人,便鋌而走險,武裝起來製造、販賣私鹽。原來在乳山巡檢司管轄下有三十戶灶戶,每年可產鹽二十四萬斤,以官鹽每斤售銀0.01兩,價漲之時或至0.06兩計算,趙連理每年可以從中得到少則二千四百兩,多則上萬兩銀子的收益,雖然這筆錢只有少部分能落入趙連理的口袋,總是一筆可觀的收入。但是私鹽的價格長期維持在0.0015兩/斤,官鹽1斤之價可買私鹽40斤。官府從灶戶那裡低價收鹽,再高價賣出。灶戶獲利微薄,於是他們乾脆拖著正額鹽不交,開足馬力製造余鹽。趙連理嚴厲懲治了幾次之後,灶戶們乾脆集體逃亡,加入了販賣私鹽的鹽梟集團。這下趙連理不光因為灶戶逃亡被大嵩衛指揮使宋國政一通臭罵,還因為沒錢孝敬宋國政失去了晉陞的機會。所以,一提到私鹽,趙連理恨得牙根癢。

    「不過~~友亮啊~」趙連理有些愁眉苦臉地說道:」那些鹽梟都是亡命之徒,廝殺起來不要命,我也曾領兵圍剿過,但是~~」

    「姑父,他們有多少人?」宋友亮問。

    「四百多人,盤踞在乳山口外一處名叫貓嘴口的海灘上~」趙連理答。

    「侄兒已經練了一營兵馬,他們經過斜山梁剿匪,配有精良的火器,還由帶過兵的五官操練了好幾個月,應該可以一戰了~~」宋友亮對自己的新軍很有信。

    趙連理聽說過宋友亮領著一班軍戶剿滅馬賊的事跡,心想這鹽梟再凶,也凶不過馬賊吧?既然能打得贏馬賊,那鹽梟也應該能成,於是趙連理當下拍板,帶上自己的五十個家丁和四百個健壯的軍戶,隨宋友亮一起剿滅鹽。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