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唐順宗(唐朝吳老二)

第一卷 第134章 文 / 淮南老雁

    第134章

    幾位宰相一邊在心裡腹誹老天爺,一邊拿眼瞄杜黃裳,杜黃裳哼哼唧唧半天,才說道:

    「上天降災,自然有上天的道理,陛下還是不要深究了,各地官員百姓都等著呢。」

    一向老成持重,事事講理的杜黃裳居然講出這種話來,李誦繃不住撲哧一聲笑了,連杜黃裳本人都忍不住了,一時間尷尬的氣氛一掃而光。李誦想想也對,要說自己對不起老天爺也是有的,自己現在幹的事情不就是逆天嗎?不過這也怪不得我,是你先帶我玩的。李誦盡力板起臉道:

    「要朕下罪己詔也可以,不過一定要有道理,沒有道理朕絕不同意。」

    還是沒門,幾個宰相頓時傻眼了,不過剛剛的一笑已經緩解了宰相們的心情。做宰相以來一直忙著國計民生,正在寫《永貞國計簿》的李吉甫突然抬起頭來道:

    「陛下確實有錯,而且是大錯。」

    宰相們一愣,李誦臉色陰沉地問道:

    「朕錯在哪裡?」

    李吉甫道:

    「陛下錯在沒有大力約束不臣之藩鎮!」

    不單李誦,幾個宰相看李吉甫的目光都變了,這小子,太有才了!既保全了皇帝的顏面,又給藩鎮找茬埋下了種子,一石二鳥,一箭雙鵰啊!

    皇帝的罪己詔當然寫的非常委婉,委婉到各鎮大員們心裡有數,而老百姓們不太明白,不過老百姓們不明白歸不明白,一點也不妨礙他們給李誦起了個「免稅皇帝」的綽號。關中本來免稅兩年,今年一場雪災,李誦又下令免除了幾個重災州的賦稅,幾個輕災州的賦稅也打了折。再加上此前應王叔文奏請,拿李琦家產充了鎮海六州的賦稅,這個綽號叫得既親切又恰當。

    李誦聞聽以後也自嘲道:免稅皇帝就免稅皇帝吧,總比周扒皮強。

    李誦之所以不願意被稱為「免稅皇帝」,是因為不想讓人認為他只會免稅,落得個仁弱的評價,就像唐朝最喜歡免稅的高宗皇帝一樣。高宗李治對內積極改善民生,對外拓地千里,內聖外王,為的就是從他老子的陰影下擺脫出來,結果折騰出一身病來,最後被評價為……算了,還是不說了。

    所以就在李純還在忙著賑災組織災後重建的時候,李誦的精力重新投入到鞏固帝國統治上來,一道道詔令次第發出,顯示了大唐皇帝大刀闊斧的尋求變革的決心。

    正月,裴垍以門下侍郎同平章事。

    二月,忠心耿耿的右金吾衛大將軍范希朝將以宰相身份出任靈鹽,朔方兩鎮節度使。涇原節度使段佑調任右金吾衛大將軍。

    右近衛軍大將軍郝玼將出任涇原節度使。在長安憋屈了一年多的郝大將軍終於如願以償,要回去禍害吐蕃人了,要知道,郝大將軍出境作戰是從來不帶給養的∼∼

    三月,御史中丞李庸出任河中,晉絳節度使。起居舍人裴度任御史中丞。

    右庶子盧坦出任宣歙觀察使。

    河中少尹陳奇調任京兆少尹,原京西行營行軍司馬韓泰調任東都負責軍事,協助鄭餘慶。

    翰林學士凌淮調任洪州刺史。翰林學士,和呂溫一同作為屬官出使吐蕃的李崇儉調任鳳翔節度判官,原被貶為鳳翔節度判官的王丕調回朝中任軍器少監。

    ……

    三月,西川亂平後,被徵入武學學習的原西川軍將官仇良輔、李文悅等十數人終於獲准畢業,被分派前往鳳翔、隴右、邠寧、涇原、朔方等鎮效力。此前參與平叛有功的長武軍及東川軍,山南西道軍軍官數十人已經從武學畢業,分往夏綏、靈鹽、以及近衛軍中效力。

    在這些軍官上路的時候,鳳翔節度大使張敬則也在趕回長安的路上。正月裡,張大使身體抱恙,不想病情越發沉重,只得申請回長安養病。朝廷於是就用李愬代節度大使,征張敬則入朝任刑部尚書,杜佑則晉位司徒。四月初,張敬則病死在長安,臨終遺言「恢復河湟」,口誦杜甫「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而卒。朝廷追贈尚書左僕射,廢朝一日。

    因張敬則重病而中止的鳳翔軍整編一直拖延到冬天才進行。鳳翔全軍被整編為三個軍,每軍一萬兩千五百人,連同其他兵員,全軍四萬人,合計裁汰老弱五千餘人,裁汰老弱分別發給錢糧,老者回鄉或轉為各州縣雜役,每月除工錢外另得一部分少少的錢糧。年輕者則或回鄉務農,或拿著遣散費學習經商,還有不少人加入了來往商隊做護衛,至於什麼都不肯做的,新節度使李愬給他們介紹了一個很有前途的職業:馬賊,當然這個職業的經營範圍是在吐蕃境內。

    雖然整軍計劃是最後才完成,鳳翔的三個軍依然獲得了大唐步軍第十一、十二、十三軍的番號,排在貞元二十一年和永貞元年完成整編的神策軍十個軍之後,而第十一軍更被命名為「敬則軍」。神策軍原本應當有十二軍,但是一軍因為隨俱文珍楊志廉謀反被裁撤,一軍被編為右近衛軍(近衛第一軍),所以只剩十個軍。在永貞二年這一年,除了鳳翔外,涇原、朔方、靈鹽、夏綏、西川、邠寧、隴右、河中、山南東西道各軍也都完成了整編,每鎮一到兩軍不等,最多的三個軍,靈鹽,夏綏、鄜坊、兩鎮最後被撤銷。編成的軍隊全部由朝廷財政供養,這樣到永貞二年結束的時候,朝廷直轄的武裝力量一共有二十九個軍(包括兩支近衛軍),三十八萬餘人。

    節度使之所以手握軍政大權,原因就在於唐朝中期財政無力供養軍隊,所以命令節度使自行解決,於是節度使就擁有了軍權。永貞二年盧從史擅自出師成德,朝廷命他撤軍,他辯解的借口就是「就糧」。整軍之後軍隊由朝廷供養,節度使的治政以及財賦之權自然也就被收回,數十州重新由朝廷直接治理。整編過程中自然有官員軍將利益受損,妄圖對抗的為數不少,嘩變的也不是一處兩處,一向仁慈的皇帝只好微微一笑,鎮壓了之。和平解決的也有,典型的是山南西道府兵,在平定西川之戰中立下大功,正在鼓噪要嘩變的時候,山南西道節度使柳晟輕騎而至,道:

    「你們為什麼會建立功勳得到賞賜?」

    士兵們回答:

    「因為我們平定西川叛變。」

    柳晟大聲道:

    「難道你們現在要叛變成全別人的功勞嗎?」

    士兵們聞言大驚,這才乖乖就範。

    整編了三十幾萬人,裁汰的兵員數也極為可觀,達到五六萬人,內中甚至真的有十五出征,八十得歸的。觀軍容使李藩、馮伉都上奏說,裁汰這麼多兵員,必然造成社會不穩定。平心而論,為了平息士兵中的不滿,李誦給的遣散費是很可觀的,但是問題是他只能提供遣散費卻無法為這些退役士兵提供職業,裁汰士兵這麼多,現在前往西域的商隊請護衛的價格已經一跌在跌,這些士兵本來應該是農民,但是土地兼併這麼嚴重,李誦哪裡來這麼多土地給這些只會殺人的士兵呢?許諾給他們嶺南的土地,條件再優惠士兵們也不肯去未知的地方。這麼多有暴力因子的人在鄉間游手好閒是很危險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