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35章 文 / 淮南老雁
第135章
姥姥的,老子本來愛好和平,你非要逼我開疆拓土嗎?李誦恨恨地想,最後只得從這些裁汰軍士中挑選了萬餘人編成預備軍,放到了天德軍,薪餉為正規軍一半,想補齊另外的一半,你們去朝草原要吧。
這樣雖然控制嚴密,依然有萬餘人流入了河北各藩鎮,甚至淮西都得到了一部分。這麼多軍隊,每年的軍費有幾百萬緡,而依《永貞國計簿》所言,產生財賦的只有八道,若不是這一年海貿興盛,朝廷真是喘不過氣來。
即使如此,李誦依然打起了海貿的主意。他打算從海貿中拿出幾個大項來,一方面作士兵退役保障之用,另一方面,打算換取足夠的土地。
一個王朝建立初期,由於經過長期的戰亂,往往會人口銳減,政府手中也會擁有大量的土地,人少地多,怎麼分派好說。而幾代之後,隨著人口繁殖,既得利益集團的勢力越來越強,就會造成大量的土地兼併,使得政府手中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越來越少,大量的土地集中到少數人手中,大量的人口淪為少數人的奴隸。而供養龐大的統治機器的人口資源越來越少,最終導致王朝的崩潰。
事實上,如果不是武則天對李氏皇族的清洗,唐朝的統治可能等不到安祿山出現就會搖搖欲墜。同樣,如果涇原師亂時七十七個皇族沒有被殺死,那麼現在關中的土地還不知道會緊張成什麼樣子呢。
算明白這筆帳的李誦頓時對自己那些名義上的叔伯、兄弟、甚至子女都有了想法。只可惜現在不是兵荒馬亂的時節。而如果硬來,又有可能造成統治集團內部的分裂,這種情況是李誦現在不願意看到的。如果說李誦感激唐朝先人的話,可能現在最感激的就是高祖太宗沒有像朱八八那樣規定皇族子孫不准做事,不管多少代都有國家供養。既然這樣,李誦動點腦筋也是情有可原的了。
李誦的想法來自「土地換和平」,他的想法是「土地換股份」。簡而單之的講,就是將海貿中的幾個大項,比如香料,絲綢,瓷器,茶、琉璃等中的一個拿出來,專門組織一個商行,實行進出口專營,這個商行由內府掌握,盈利的主要部分拿出來,成立基金,作為朝廷供養宗室之用。此法實行後,包括新的皇子在內,以後不再賞賜土地,而是賞賜股份,說白了就是創業基金。同時用這一項的股份換取現在掌握在皇親國戚手中的土地。解決土地兼併的問題最大的障礙來自皇親國戚,如果皇親國戚解決了,部分地解決土地兼併問題也不是沒有指望。
為此,唐朝廷在六月份重新頒布了兩項法令,一是《限奴令》,一是《限地令》,這兩項法令以前曾經多次頒布,但是收效甚微。目前李誦也不打算取得多麼大的成效,只是為了將來動手時能夠有法可依而已:皇帝是講道理滴。
李誦清楚地很,他手下的五個宰相裡面能夠有解決土地兼併問題**的只有李吉甫、李巽、和裴垍。杜黃裳和於頔在政治立場上屬於保守派,就是既得利益集團。李巽之所以想完全是被財政給逼的,李巽現在號稱「財相」,各方面都指望他弄錢,他自己連做夢都做的是錢。李吉甫現在正忙著思考怎樣解決淮西問題,正在編撰有關淮西的各個方面的資料,同時還忙著寫他的《永貞國計簿》。而裴垍也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裴垍對李誦在內閣會議上提出的捕蛇者問題念念不忘,入相三個月後,裴垍提交了自己的國事札子。
裴垍說,現在的百姓向州府交的賦稅分成三份:一曰上供;二曰送使;三曰留州。在德宗建中初年制定兩稅法時,物重錢輕,後來漸至物輕錢重,百姓賦稅交錢,這樣稅額到現在就增加了一倍。此外,本朝所說的「貫」或「緡」,按規定為千錢,但在習慣流行中並不足千錢,稱省估,州里長吏為了中飽私囊,讓百姓以足額交錢,稱為實估,這樣又加重了百姓負擔。請陛下同意,將天下留州送使錢,改由省估徵收。同時規定觀察使或節度使,只徵收所在州的賦稅作為公費開支,如不足,才可徵收所轄支郡。
辦法確實是好辦法,於是李誦當即下令草擬詔書,喻令各地遵照實施。同時命令裴度選派監察御史分赴各道巡查。韋執誼上書說此法甚善,只是橫徵暴斂慣了的各州縣往往收不住或者不願意收住手腳,有不少地方的小吏是出自一個家族,往往能把持一個地方的政務,要加大打擊力度。李誦對這些仗勢欺人的惡勢力家族素來沒有好印象,就在韋執誼的奏章上畫了一個圈,表示同意。同時命令各道加強監督。
能找到問題所在減輕百姓負擔固然使李誦高興,而更使李誦感到吃驚的是裴垍在國事札子中表現出來的對一般等價物的認識。流行中不足千錢的錢照樣可以流通,這樣缺錢的問題不就是能解決了嗎?前年陸贄曾經因為缺錢上書請求禁止民間私鑄銅器,但是這法子說實話效果並不好,問題的根源在於缺錢,缺銅,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屢禁不止就不只是書面語了。現在有一個解決的機會出現了。
「貨幣,就是錢其實不就是一個符號嗎?一枚銅錢上市的時候是足額重量,但是流通久了,重量自然會減輕,重量減輕了,銅錢的面值是不是會下降?當然不會,銅錢的重量減輕了,面值依然不變,明白嗎?」
幾位宰相依然是一腦袋漿糊的樣子,李巽試探地說:
「陛下的意思莫非是鑄造當十當五大錢?此法不可,前朝楊國忠曾經鑄造過當十大錢,強令推行,結果對百姓盤剝過甚,弄得是民怨沸騰,最後不了了之。望陛下慎思之。」
其他幾人也連連點頭,一副恍然大悟原來如此的模樣。眼看裴垍就要長篇大論地阻止,李誦伸手攔住,耐住性子繼續說道:
「朕的意思各位愛卿還是沒有明白。鑄造當十大錢是惡政,這個朕清楚。只是各位愛卿有沒有弄明白為什麼當十大錢不能為百姓接受?對,盤剝過甚是一個原因,本身不足十卻要百姓商賈以足十錢兌換,百姓商賈能接受才怪呢。朕的意思就是,除了錢源不夠外,就是當十大錢的信用沒有建立起來。」
裴垍試探地問道:
「陛下是說如果當十大錢信用建立起來了,就能流通起來?」
李誦一摸大腿(本來是拍,手上沒勁)道:
「裴愛卿言之有理,只要信用建立起來,不要說當十大錢,就是它也能流通!」
說著拍出了一件物事。
李誦拍出的是一張匯票,全國最大的櫃坊王記櫃坊的匯票。
幾個宰相拿過匯票看了半天,於頔納悶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