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東周郎

第三卷 席捲江東 第一百三十章 東城魯肅 文 / 草牛

    第一百三十章東城魯肅

    魯村,魯宅。

    一名身高約八尺的青年正在院中打拳,但見他身體健壯、相貌堂堂,身穿黑色的短打,出拳如風,立掌如刀,打的正是一套伏虎拳法。此人正是魯村的少莊主魯肅

    一個莊丁慌慌張張地跑進大門,向著正在院中練拳的魯肅喊道:「少爺~~少爺~~」

    魯肅正在使出一招黑虎掏心,拳風激盪,將他面前的一棵松樹搖動,抖落滿地的松針。魯肅聞言忙收拳吐氣,結束了這一路拳法,隨即問道:「為何如此慌張,到底何事?」

    那名莊丁喘了口氣,快速地說道:「我方才看見有一百多官兵集結在我們莊外,對著我們村子指指點點的,好像要殺進村來的樣子。」

    「嗯???竟有此事?」魯肅不由得有點緊張起來,再問道:「你確定你看清了麼?他們是什麼人?」

    那名莊丁忙道:「我看清了,一百多人都是騎兵,看樣子都是久經陣仗的老兵。」

    魯肅急速下令道:「我知道了。你快點去吹響集結的號令,讓莊丁和村裡的青壯都到村前集合!」

    周瑜正在與臧霸等人對著魯村指指點點,意在瞭解魯村的情況,順便考考臧霸,如果他率騎兵攻打這樣一個水鄉的村落,該如何進行。

    忽然,有眼尖的斥候喊道:「主公,村子裡面有異常!」

    周瑜一驚,耳邊便傳來了村裡吹響的集結號聲,片刻之後,就看見一隊隊的莊丁和青壯手持圓盾和長槍、砍刀自村裡源源不斷地跑出,在村前的空地上迅速地列隊站好。

    周瑜見對面的這些莊丁約有五百餘人,雖然沒有統一穿著盔甲,手中的兵器也不完全一樣,但個個精神抖擻,列隊的動作整齊劃一,顯是久經訓練,不禁暗暗佩服魯肅的統兵能力。

    隨即,周瑜等人看到有一個青年武將全身披掛整齊,掌中一把長刀,騎著一匹棗紅馬行到兵陣之前,大喝道:「對面何人在此鬼鬼祟祟?速速報上名來?」

    周瑜見那青年武將容貌魁偉、長相不凡,便知此人必是魯肅無疑,便在馬上抱拳回道:「在下廬江周瑜,你某非便是魯肅魯子敬麼?」

    那人大聲道:「不錯,我便是魯肅。不過,你卻休得誑我,你們的衣甲明明是徐州兵的式樣,卻來冒充廬江周瑜的人?」

    周瑜方待回答,旁邊惱了臧霸,他也大著嗓門喝道:「兀那廝甚是無禮,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難道還會騙你不成?」

    魯肅也有些惱怒,喝道:「我也不管你們是誰,你們到我魯村來到底有何貴幹?」

    臧霸大怒,拍馬便欲衝過去,田埂狹窄,又泥濘不堪,他的坐騎到了田埂前邊不願前行,左右徘徊起來。

    周瑜忙叫住臧霸,朗聲向魯肅說道:「在下確實是周瑜,絕不誑你。此來東城特地為了拜訪子敬兄的。」

    魯肅正待回答,忽見村前的道路上,有一輛馬車疾馳而來,車廂上的那人原本坐著,現在已經站了起來,向著魯肅不停地揮手,口中喊道:「子敬……子敬……」

    魯肅見那人身材清瘦,白鬚白髮,正是自己的忘年之交--劉子揚,心中不禁疑惑,發問道:「子揚,為何匆匆趕來?」

    那輛馬車駛到周瑜一行人附近緩緩停住,駕車的那人是精武衛的人,龔榮的手下,他扶著劉子揚自馬車上下來,周瑜忙迎上前去,與劉子揚見禮完畢,劉子揚拉著周瑜的手,向魯肅喊道:「子敬,這位便是你我時常提起的廬江太守周瑜,你們莫要誤會了。」

    魯肅見自己的好友親自前來,此事定是無假,是自己誤會了,忙抱拳朗聲道:「公瑾兄,魯肅多疑了,特此致歉!歡迎你們來到魯村!」

    魯村,魯宅,會客廳。

    魯肅散去莊丁,親自將周瑜一行人迎入村莊之中,又命人將魯老太爺請來,眾人分賓主坐定,自是一番寒暄。

    寒暄過後,魯肅問周瑜道:「聽聞公瑾兄治理廬江,政通人和,百業俱興,我和子揚還商量著找時間過去看看呢。」

    周瑜笑道:「子敬如來廬江,那就是我的上賓,真的是求之不得啊。」

    魯肅也笑道:「此話當真?你可是堂堂一郡的太守,說話要算數。」

    周瑜機靈地說道:「你要不相信,我們拉手指約定如何?」說罷,周瑜伸出自己的右手,五指伸直,再將小指彎曲,勾住了魯肅右手的小指,輕輕地拉了拉,笑道:「這就算約定了。」

    魯肅的眼睛有些發直,愣愣地問道:「請問~~這是廬江的風俗麼?」

    周瑜哈哈一笑,說道:「正是啊正是。」

    拉手指做約定是後世孩童們常玩的遊戲,私下裡,周瑜經常和小魚兒兩人玩這種遊戲,小魚兒覺得非常新鮮有趣,便在女兵營裡推廣開來,漸漸地流傳到了民間,廬江的百姓們彼此有了約定時便也習慣以此為程序了。

    魯肅看著自己的小指,將它彎曲成半圓,喃喃自語道:「真是挺有趣的。哦對了,公瑾,今日你們到此可有要事?」

    周瑜微笑道:「自古道無事不登三寶殿,聽說魯家為東城一帶的巨富,蓄有大批糧草,我此來……正是為此而來。」

    「你要借糧?」魯肅聞言一愣道。

    周瑜點頭道:「正是。今年秋收後定當償還。」

    魯肅起身,默不作聲地拉著周瑜的手便往屋外走,出門外向右一拐,走了百步之後,再往左一拐,周瑜便看見有兩個巨大的圓形穀倉矗立在一大塊空地之上。

    魯肅用手指著左邊的那個穀倉對周瑜說道:「公瑾,這裡兩個穀倉,每個裝有稻米三千斛,這個穀倉裡的稻米就送給你了。」

    周瑜心中大奇,問道:「子敬,你我初次相識,你能將這麼多糧草借給我便已很感激了,你一下子說送就送給我,這是為何?」

    魯肅哈哈一笑道:「古人有傾蓋如故的典故,你我雖是初次相識,卻一見如故。你這江東周郎的名頭在我們這裡可是很響亮的哦,你在廬江推行的那些內政方略,我和子揚可是都深入地探討過的,對你是景仰已久了。」

    周瑜喜道:「如此的話,不知子敬是否有意與我們一起,為了天下蒼生,為了百姓福祉,做出些自己的努力?」

    魯肅咋一聽周瑜如此說,一時沒有思想準備,方欲以此為理由推延一下,劉子揚突然自魯肅的身後閃身而出,對魯肅說道:「子敬,方今天下豪傑並起,以你的才能,尤宜今日。周公瑾者,家族乃江南大族,世代有高官,今在廬江,擁眾萬餘,處地肥饒,廬江間人多依就之,況乎你呢?觀其形勢,又可博集,機不可失,時不再來,你可要迅速做出決斷啊。」

    見劉子揚說得如此直白,魯肅便再也無法藉故拖延,他用雙目直視著周瑜的雙眼,凝聲問道:「肅有幾問,還請公瑾回答。」

    「好。」周瑜點頭道。

    「今漢室衰落,天下群雄並起,請問公瑾志在何方?是願意當那匡扶漢室的能臣,還是獨霸一方的諸侯?亦或是爭霸天下……」魯肅正色問道。

    周瑜亦正色回答道:「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如遇有道明君,瑜定當輔之。否則,為天下蒼生計,有多大的重擔我也願意挑起!」

    「好!」魯肅擊節道,「既然如此,治國平天下,該以文治為重,還是武功為重?」

    周瑜微微一笑,答道:「治國平天下,文治武功,缺一不可。專文而棄武,則趨於柔弱,任人欺凌。專武而棄文,縱然綺仗強橫的武力逞威於一時,結果仍是能立而不能治,戰亂連綿不休。昔日漢武大帝開疆拓土,大敗匈奴,武功蓋世,可惜,大漢國的國力被頻繁的戰爭所拖垮,從此走上了下坡路。前車之鑒,後世之教也。」

    魯肅的眼中流露出讚賞的神情,接著問道:「肅還有一問。昔日齊威王與魏惠王相會,魏惠王自誇魏國有十顆明珠,當他問及齊威王有什麼寶物時,齊威王回答說:「寡人之所以為寶者與王異,吾臣有檀子者,使守南城,則楚人不敢為寇,泗上諸侯皆來朝。吾臣有盼子者,使守高唐,則趙人不敢東漁於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則燕人祭北門,趙人祭西門,徙而從者七千餘家。吾臣有種首者,使備盜賊,則道不拾遺。此四臣者,將照千里,豈獨十二乘者?」請問公瑾,在你的心目中,最重要的寶貝是什麼?」

    周瑜哈哈一笑,隨即緊盯著魯肅的雙眼,一字一句地說道:「在我的眼中,珍珠金銀皆身外之物,唯有人才方是真正的寶貝。瑜願學齊威王!」

    魯肅的雙目亦直視著周瑜,眼中逐漸泛起明亮的神采,突然魯肅翻身拜倒在地,向周瑜行禮道:「明公在上,肅資質魯鈍,願效犬馬之勞!」

    周瑜大喜,忙親手扶起魯肅說道:「子敬啊,能得你之助,如同管仲之於齊桓公,樂毅之於燕昭王也!」

    第二日,周瑜一行人先行返回廬江,魯肅將家中的財產悉數變賣,魯村的村民全部願意跟隨魯肅南下廬江,於是魯肅便將整個魯村的村民編隊,讓老弱之人在前,自率敏捷強悍的青年在後以盡掩護之責。

    十日之後,魯肅安全地將約四千餘魯村的村民帶到廬江,在袁渙的安排下,領到了一大片原本荒蕪的土地,重新開始建房、開墾土地,在廬江開始了他們的新生活。而魯肅則作為周瑜身邊最重要的幕僚之一,與陳宮一起,為周瑜的江東之戰出謀劃策。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