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東周郎

第三卷 席捲江東 第一百八十九章 回師廬江(上) 文 / 草牛

    第一百八十九章回師廬江(上)

    回到秣陵城裡將張紘、張昭二人安頓好後,周瑜擺設酒宴為他們二人接風,周瑜靡下的眾多文官武將都來參加了。濟濟一堂的精英薈萃,讓張紘和張昭咋舌不已,暗中慶幸自己做出了正確的選擇。

    第二日,周瑜於府中正式拜張昭為長史、參議校尉,張紘為參謀、正議校尉,均可參知民政、軍政事務。這樣,二人算是正式參加到了周瑜的決策圈子裡了。

    張昭又向周瑜推薦了廣陵人秦松,言秦松學富五車,且為人正直,廉潔奉公,做事兢兢業業,是執行具體事務的好幫手。周瑜大喜,即刻請張昭代為招攬。

    張昭隨後便修書一封,周瑜令精武衛將此信安全送達廣陵,此時秦松正辭官在家休養,他與張昭交情深厚,也十分佩服張昭的為人,看到信後,沒有絲毫的猶豫,安置好家小後,便起身來到了秣陵。

    周瑜與秦松一見如故,促膝夜談了好幾個晚上,從天文地理聊到了雞毛蒜皮,從天下局勢談到了地方治理,然後拜秦松為丹陽郡丞,協助周尚處理丹陽郡的一應內政事務。而秦松果然不負所望,在郡丞的崗位上表現出色,處理起事務來井井有條,工作效率也是很高,成了周尚最為得力的助手。

    張紘同時向周瑜推薦了他的學生春谷人陳端,周瑜接見後,見陳端年輕有為、思想活躍、有一手的好書法,加之陳端口齒伶俐,能言善辯,非常適合做一個說客或是外交使節,周瑜便將他留在帳中聽用。

    此刻,陳宮已被周瑜派回廬江主持廬江的軍政,在丹陽郡,周瑜得到了孫邵、張昭、張紘、秦松、陳端等人的大力協助,又有自廬江調過來的袁渙、張承、張范等人盡心盡力的做事,整個丹陽郡的內政工作進展得十分順利,不出幾個月,丹陽郡出現了政通人和、百業興旺的景象,周邊郡縣的流民大量地湧入,都被安置到了荒蕪的田地處進行屯田。

    丹陽既定,周瑜將目光又移動到了江東其餘的四郡:九江、會稽、吳郡、豫章。據江東六郡,憑借長江天險,進可攻退可守,這是周瑜的戰略思想。而且自西漢以來,大量的北方人遷移到了江南,這塊土地再也不是偏僻荒涼的代名詞,而是逐漸地變得富庶繁華起來,整個江東六郡加起來就有近八百萬人口,這可是事業發展的堅實基礎。

    有了人,就有了一切。歷史上,孫策佔據江東六郡後,奠定了東吳立國的基礎,再加上之後攻打下來的荊州和交州,方立國為吳,與佔據兩川、漢中的劉備、佔據中原及北方的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周瑜一邊思索著,一邊將目光停留在了魯肅發來的書信上。

    在兵發丹陽之前,為了防範九江太守周昂自背後偷襲,周瑜特地留下了魯肅統領以魯莊莊丁為核心的東城營和潘璋的東郡營共六千人馬,駐紮在樅陽和尋陽兩地,監視九江人馬的異動。

    在周瑜率領著自己的主力部隊在丹陽奮戰時,周昂終於坐不住了,儘管他對周瑜頗為忌憚,但也想趁機撈點油水,渾水摸魚一番,便派自己的心腹大將李術領兵一萬進犯樅陽。

    魯肅與潘璋二人經過協商後,決定由魯肅率東城營固守樅陽,與尋陽的潘璋互為犄角之勢,攻此則彼襲敵糧道,攻彼則此襲敵糧道,以化解敵軍的進攻。

    李術率兵猛攻樅陽,在魯肅的頑強防守下,加上糧道屢屢被潘璋偷襲,糧草經常被劫,只好丟下一地的屍體,悻悻而歸,落得個損兵折將、無功而返的結局。

    魯肅體諒周瑜,不想讓他分心,影從而響了整個丹陽的戰局,因此,在李術大兵離境後,魯肅方修書一封,說明了事情的原委,並且告訴周瑜,請周瑜放心,有他和潘璋在,廬江穩若磐石。

    魯肅的書信送到周瑜手中時,秣陵城剛剛被攻下,劉繇逃竄豫章,吳景死於深山之中,周瑜正忙於派兵攻佔那些尚未歸順的縣城,安撫丹陽的民心,一時無暇北顧。好在有魯肅這麼個未來的大都督在,周瑜倒也頗為放心。

    出於謹慎的考慮,周瑜還是通知留守在舒縣的劉駿和周道,速速擴大屯田兵的規模,且自屯田兵中徵召三千人,給魯肅的東城營、潘璋的東郡營、鎮守西部縣域的王越各增兵一千人。

    同時,周瑜還單獨給王越修書一封,叮囑他一定要小心謹慎,防備荊州人馬的偷襲,那江夏太守黃祖可是個厲害的角色。

    回想到這些,周瑜拿起魯肅的書信又看了一遍,魯肅在信中寫道,自周瑜領兵攻佔丹陽郡之火,九江太守周昂頗為驚懼,儘管他也有擁兵自重的野心,但是九江郡北面和東面都是徐州的地域,陶謙絕非善類。西面是袁術佔據的南陽郡,袁術兵多將廣,一直在周邊擴大地盤。原豫州刺史孔柚被孫堅所驅趕,整個豫州除了汝南郡之外都落入了孫堅的手中,孔柚無奈,見無法獨力抵抗孫堅,便將汝南郡獻給了袁術,如今袁術佔據了南陽、汝南這兩個中原最大的郡,聲威大震,正磨刀霍霍,想向九江郡動手呢。

    魯肅還寫道,從派出的斥候和細作探聽到的消息來看,九江太守周昂害怕周瑜回師報復,隱隱有聯合袁術之意,目前正與袁術在密切聯絡中。

    周瑜慢慢地在屋內踱步,他最為信任的陳宮不在身邊,就只能獨自拿主意了。思索良久之後,周瑜決定:回師廬江,進攻九江。

    於是,周瑜提筆給陳宮和魯肅寫信,在信中說明了回師廬江、進攻九江的必要性。

    首先,經過近兩個月的強化治理,整個丹陽郡已經初步穩定,吳景已死,劉繇剛剛領著潰兵撤退到南昌,暫時無力發起反擊,吳郡嚴白虎、會稽王朗都偷偷地派人帶著禮物前來示好,想來他們也不敢大舉進兵,根據精武衛傳遞來的消息,他們沒有這個實力,內部的意見也不統一。目前唯一需要防備的就是歷史上的山越暴亂,這個留一員大將領一支重兵進行震懾即可。山越之亂,重在安撫。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