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異域縱橫記

第九卷《故土未寧》 第七十四回:領先時代些許步,拔得風騷幾多籌(上) 文 / 文衍

    話說莫斯科公爵達尼爾親征梁贊,趁著梁贊大公老費奧多爾荒『淫』無能將其迅速擊滅。炎漢國王趙矜親自引兵抗擊諾夫哥羅德公國大將捨米揚所率的喀山諸領聯軍。趙矜採納游擊將軍闊闊甘之計,以驍勇善戰的偏師將軍也黎花真深入敵後,發動眾多被奴役的韃靼人、楚瓦什人,使得喀山諸領後院起火,烈火熊熊!喀山軍倉惶撤退,被漢軍一路窮追,殲其大半。其後漢軍圍喀山城一個多月,終於以驍騎將軍李寶昭之計,擒殺捨米揚,攻破喀山城,全盤控制喀山諸領。

    喀山一帶屬於大陸腹地,氣候寒冷,每年冰雪、霜凍期長。不過,由於地勢平坦廣闊,有著大面積的肥沃黑土,有伏爾加河及其支流卡馬爾河等大河的滋潤,十分適合農耕和放牧。這一帶原有百萬人口,幾經屠殺、亂戰,迄今只剩大約十萬,主要為喀山韃靼人(蒙古人與保加爾人融合的種族)、楚瓦什人(保加爾人的分支),以及其他當地少數民族。

    不止適宜農牧,這一帶還有豐富的漁業資源,每年出產大量魚籽纍纍的肥魚;還有靠近河流的原始森林,不但木材蓄積量巨大,而且砍伐之後順水而下,可以很方便地運輸到連城府造船。

    這麼好的一片土地,炎漢既將其打下來,便不打算放棄。可是要保住它並不容易。趙矜斟酌之下,決定在軍事上另行設立一個鎮北都督府,在行政上將喀山一帶命名為北疆地區,以喀山城為喀州、保加爾城為保州,從伏西地區移民過來這邊開拓。北疆地區將致力於農、牧、漁、林業,為國家提供基礎資源。

    由於北疆地區沃野千里,易受攻擊,炎漢要在此地扎根,必須做好應對襲擾的準備。喀山城原本便是一座河邊要塞,是古代保加爾汗國的邊防重地。炎漢鎮北都督府將於伏爾加河東岸的喀州駐兵,並於伏爾加河西岸沿途設立二十座堡壘,每堡百名戍軍,連成一線。戍軍從起義的韃靼人、楚瓦什人中挑選,半兵半農,帶著家屬、馬匹、牛羊,平時散佈在堡外屯田、放牧,遇到小寇則入堡堅守,遇到大寇則可考慮渡河避往喀州。

    從喀州到贊州,黃金水道伏爾加河將為炎漢提供便利的水運條件。水運在運輸困難的時代是極其重要的。因此炎漢將大力發展水師,以確保對歐洲第一大河——伏爾加河、世界第一大湖——裡海的控制。趙矜將水師分為三支,拜房元度為伏波將軍,駐連城府;拜孟士孝為橫海將軍,駐贊州;拜孟士信為橫川將軍,駐喀州。

    伏波將軍、橫海將軍皆是古漢朝的將軍號,用在炎漢這兒亦十分貼切。不過,對於房元度、孟士孝、孟士信的破格提拔問題,朝廷與軍中頗有非議。趙矜只能擺出獨裁面孔,用君主不容置疑的權威力壓眾議:「元度之功,我自知之。孟氏兄弟之才,我亦熟知。倘有不稱職,責任在我。當今國家用人之際,爾等想說閒話的可以止了!」

    古漢朝時,陳平作為漢高祖劉邦的心腹謀士,出謀劃策往往都是極關鍵的奇謀密策,只有劉邦知情。後來陳平封侯,諸將十分不服。劉邦便道:「陳平之功,我自知之!」不容眾人再廢話。有這樣的獨裁**,才有傑出人材的充分運用,陳平的謀略不必顯現出來讓眾人都知道——如果眾人皆知,奇謀密策便無效矣!

    「民主是和平時期用的,讓大家都過過議事決策的癮;戰亂時期必須由強人**!如今干戈紛紛,我不**哪行?」趙矜這麼想,就不介意別人評說。任人唯賢也罷,任人唯親也罷,對於一個君主來說,其實也只有賢人、親人好用。

    說起民主,不能不提波蘭。波蘭是全世界最早實行具有廣泛意義的民主選舉制度的先驅國家,民主程度領先於西歐幾百年,但也正因為太過超前的民主,對王權進行過度的削弱,使得盛極一時的「大**」喪失凝聚力,從一流國家逐步淪為任人宰割的二三流國家。更麻煩的是,波蘭的民主傳統根深蒂固了,從此波蘭領袖總是在民意分歧之中左搖右擺,眼睛只盯著民眾,難以保持清醒又長遠的戰略眼光。近代以來,波蘭在左有德意志、右有俄羅斯兩個超強勢力的險惡處境下,外國人都看得明白,覺得波蘭唯有執一立場,不可兩面樹敵。可是波蘭人的意見紛雜,有的要與德友好、與俄對抗;有的要與俄友好、與德對抗;有的索性誰也不友好、誰都對抗。沒有原則、只會搖擺順應多方民意的波蘭領袖遂把國家一步步推向沉淪的深淵。而且有時候,民選領袖的所作所為極為荒唐可笑。譬如2008年要在北京開奧運會時,波蘭總統竟是全世界所有國家領導人中第一個跳出來宣稱抵制北京奧運的,理由是中國不民主。並且還高調接見**喇嘛,稱讚**喇嘛為分裂中國所做的努力。這一系列行為使得中國人都愣住了。波蘭與中國隔著十萬八千里,無冤無仇;當代的中國是個影響力日增的大國,聯合國「五常」之一;波蘭與遙遠的大國如此作對,究竟有什麼好處?——波蘭總統才不考慮這些,他不用謀求務實的、長遠的國家利益,他只要迎合眼前的民意,讓民眾爽快就好了。

    再說**,直到十八世紀時,統治俄羅斯帝國的葉卡捷琳娜大帝仍堅信**才是強國之道,擲地有聲地宣稱:「治理俄羅斯這樣幅員遼闊的國家,只能用**君主制,捨此皆為下策!」葉卡捷琳娜大帝是何等人物?三次瓜分波蘭、兩次擊垮土耳其、一次打敗瑞典。波蘭這個中歐大國竟被活活毀滅,不可一世的西亞第一強國土耳其帝國從此淪為二流國家,與俄羅斯抗衡幾百年的北歐強國瑞典亦趨於衰落。力摧列強,使得本國國勢大張,那是真正的大帝!

    鑒古通今,趙矜的治國要訣就是「適應現狀,適度超前」。只要在一定程度上領先於同時代的外國就可以了。現在是十三世紀,周圍各國多數還是半奴隸制半封建制的國家,炎漢的國策不必追求太先進,反而讓這個時代的人適應不了。

    比如民族政策,炎漢不必先進到國內全部民族都平等的程度,更不必弄到少數民族反而有優惠照顧的程度。在這個時代只要大致平等,各安生計,就已經十分不錯了!相比同時代各國主導民族皆殘酷壓迫其他民族,那已經很先進了。元朝已經是蒙古各大勢力中制度比較先進的國家,卻也實行種族歧視,蒙古人是第一等人,色目人是第二等人,北方漢人與北方少數民族是第三等人,南方漢人與南方少數民族是第四等人。高等人殺低等人不用償命,低等人傷高等人則處死!

    相比之下,炎漢的民族不分等級,生存權一致,法律上平等,已經足夠先進了。區別只在於「核心民族」和「外圍民族」,在民生政策上的待遇有所不同。那是正常的,國家多靠核心民族出力,進行優待是天經地義的。

    「核心民族」指的是對國家足夠忠誠、可以普遍信賴的民族。炎漢國內目前的漢人、苗人(華南少數民族總稱)、羌人(華北少數民族總稱)、氐人、契丹人、女真人等,因為沒有自己的國家,共建炎漢,可以普遍信賴,是為核心民族。這些民族構成了當代的「華夏民族」,是炎漢政權的主導力量。此外,北地各民族雖不屬於華夏民族,卻也可以信賴,亦屬核心民族成員。

    「外圍民族」主要是東斯拉夫人、蒙古人、突厥人、西域人。這些民族在現代的中國,亦屬於「中華民族」的範疇內。現代中國的五十六個民族之中包括哈薩克族、烏茲別克族、塔吉克族等跨境民族,甚至俄羅斯族這樣主體在外的民族。但是後世的民族概念在這個時代還不適用,對於炎漢來說這些是外圍民族。

    外圍民族不是不可信賴,只是難以普遍信賴。比如海都汗國要是兵臨安漢城下,炎漢的核心民族可以堅定不移背城一戰,但是炎漢國內的蒙古人、西域人可就人心難測了。

    此外,還有大量從外國買進的歐亞各族奴隸,以女奴為主,解放為自由民以後也屬於外圍民族。少量被販賣到這裡的華夏各族奴隸,則依然歸入核心民族。

    按照炎漢的現行制度,核心民族的優惠在於:稅賦優惠,繳納的稅和應服的勞役略少一些;福利優惠,得到國家分配的口糧、物資略多一些;婚姻優惠——男子可以娶更多老婆!

    一個核心民族的男子,可以娶兩個妻子,其中核心民族的女子只限一個。即是說,娶一核心加一外圍可以,娶兩外圍也可以,但是娶兩核心不行。這個政策是為了加強核心民族與外圍民族的同化,不要總是內部通婚。

    一個外圍民族的男子,只可娶一個妻子。可以是核心民族的女子,也可以是外圍民族的女子。

    不論是核心民族還是外圍民族,從軍的話,即超脫本民族範疇,享受更大優待。一般軍士可以娶三個妻子,其中核心民族的女子只限一個。服役於緹騎、女營的女性軍士,有權令丈夫不納妾。

    即是說,軍人是國家特等公民,男軍人可以娶更多的老婆,女軍人可以讓老公聽話——疼老公的可以讓他娶個妾,從嚴要求老公的可以命令他為自己守活寡!至於夫婦同是軍人的,那就看誰的地位高,如果妻子比丈夫高,可以把他另娶兩妾的權利給剝奪了。

    做到將軍以後,更有優待。裨將軍可娶四妻,其中核心民族的女子只限一個。偏將軍亦可娶四妻,但是核心民族的女子的限制放寬到兩個。有名號的上將,分品級,品級越高可娶的越多。

    官吏的俸祿與同品級的將士一致,但是娶妻的限制等同於平民。即是說,日子可以過得滋潤,但是不許多娶老婆。

    不過,為了給一些真正傑出的官吏以獎勵,還有一個「殊勳」的條款。即是說,兢兢業業做出良好政績的官吏,獲得了特別功勳的認可之後,可以多娶老婆。不僅官吏,對於國家發展有功的工匠、商人等各行各業人士,皆可獲取殊勳。

    比如司行卿鄭文初,貢獻很大,獲得殊勳五次。那麼,除了他身為核心民族可享受娶二妻之待遇外,另加五妻,最多七妻。當然,他迄今才娶一妻,那是他的自由。這種傢伙無視於國家的民族融合需要、只顧自己輕鬆而不多娶妻生子的人,在炎漢是不被提倡的。

    到現在,炎漢擁有近畿、北地、烏東、山海、伏東、伏西、北疆七個地區,由於新領地開拓、移民接納、奴隸購買等因素,總人口達到二百九十餘萬。其中男子一百二十多萬,女子約一百七十萬,相差近五十萬,這個差額就靠核心民族與將士們來消化了。將士之中又以核心民族居多,因此在炎漢,核心民族的人口必漸增多。核心民族之間又鼓勵互相通婚,照這樣下去,過不了幾代人應該會融得很完美了——如果那個時候炎漢還存在的話。

    說到最後,話說……趙矜這個站在全國地位最高點的巔峰人士,佔據著大量優良資源,理應為民族融合作出最大的一份貢獻,當仁不讓地實現舉世無匹的最大產出,怎奈迄今顆粒無收,真是慚愧、慚愧!

    (待續本回下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