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興

浴血京師 第四十八章 何為大捷? 文 / 不覺曉

    「朕不怪你們,周愛卿的計策卻是冒險了些。」崇禎帝握了握拳頭,努力壓抑住心中的憤怒。他想到周世雄曾經說過的大體戰略,放建奴入京畿然後封堵後路,把建奴全部留下來。這個妙想天開的計策崇禎帝很不認同,主要是為了皇家尊嚴。大明歷史上發生過兩次外敵入寇京師兵臨城下,崇禎帝不想成為第三個被外敵攻打京城的大明皇帝。

    但是,不管崇禎帝主觀上多麼不想接受,建奴已經來到京師附近,距離京城最近的建奴部隊不到一日路程。只要他們願意,崇禎帝不可避免的成為第三個京城受辱的皇帝。因此,周世雄、滿桂等人帶來的這次香河大捷,對崇禎帝來說是一劑救命藥。不但提升了京師各部隊跌到谷底的士氣,還把崇禎帝不知道扔去哪裡的信心找了回來。[搜索最新更新盡在|com|bsp;「萬歲,臣自問並非膽小怕事之人,只是礙於兵力單薄不敢孤軍深入,若臣手上有一萬騎兵,必能奪回遵義三屯營切斷建奴退路,臣敢寫軍令狀!」滿桂這一招用的好,首先主動承認錯誤,然後小小的提點要求,最後拍胸脯打包票。整套耍下來清脆流暢毫無掛礙,起承轉合恰到好處令人歎服。方正化瞥了眼貌似粗豪的滿桂,對他的印象大大改觀。

    「好,既然滿卿有此雄心,朕會滿足你的一切要求。」崇禎帝命塗文輔安置滿桂、黑雲龍和孫祖壽三人下去休息,自己則趕去內閣找臨時指揮部的高官開會。

    崇禎帝走入臨時指揮部在內閣的辦公區,這裡已經沒了之前的冷清樣。內閣輔臣、六部尚書齊聚一堂,正在激烈的爭吵中。王承恩作為崇禎帝的代表,默默的看著這場鬧劇,他對周世雄更加欣賞和佩服。

    場中正在高談闊論的幾位輔臣,試圖用春秋大義儒家理論,來抵制由申用懋提議孫承宗、南居益、畢自嚴附議的一份請功奏折。具體內容當然是周世雄等人製造出來的,香河大捷有功人員封賞建議書。其實,這份東西周世雄基本沒接觸,主筆是方正化,素材由滿桂等人提供,周世雄只是在折子上寫了個名而已。

    這次香河大捷除了兩千多建奴俘虜,還有五百多顆腦袋,三千多匹戰馬。不算戰俘這個值得崇禎帝舉行祭天大典的功勞,單說人頭和戰馬這兩樣,所有參加了香河大戰的人員,最少是官升三級的戰功。號稱寧遠大捷才得了兩百多腦袋,戰馬一匹沒有只得了幾頭騾子,跟這次的戰績沒法比。

    申用懋照比寧遠大捷建議給周世雄、滿桂、黑雲龍、孫祖壽和方正化等人封爵,有爵者加封。周世雄從阜城伯改封阜城侯,滿桂封宣化伯,黑雲龍封昌平伯,孫祖壽封陳州伯,方正化因太監不得封爵,追封其父母並蔭萌子侄一人。除了封爵,自然還要加官。周世雄從三品衛指揮使提正一品世襲指揮使,具體加官待議。滿桂從二品總兵提升到正一品加銜總兵,拜武經略,統領入衛諸軍。黑雲龍從三品總兵提升到二品大同總兵,接替滿桂。孫祖壽原本被免職,現在官復原職署都督僉事,論功提升至中軍都督府右都督。方正化的具體官職由司禮監另議。

    這份奏折一拿出來,內閣一眾大學士怒了。他們認為,僅僅是一場無關緊要的勝仗,怎麼能享受這種待遇。周延儒還酸溜溜的說,「此等武臣得享萬歲親迎受降之榮光,已經足夠酬謝他們的微末功勞,想加官進爵遠遠不夠!」

    溫體仁隨後跟上,「周大人言之有理,不過武臣素來不講忠義只求實惠,全體加官一級也是必要的。」

    申用懋等人也不是軟柿子,把天啟朝至今的幾次封功折子拿出來,一一對照著跟內閣輔臣們辯論。打殺幾百建奴人頭不過百十就可以加封尚書銜,現在人頭五百有餘,這幾個主要將領最少有一個夠尚書銜了,剩下活捉的平分給三個主將,人人加尚書銜還有富餘,你們說該怎麼分吧!

    申用懋、畢自嚴和南居益都是正統文臣,孫承宗還是光宗的老師,天啟帝和崇禎帝的啟蒙都是孫承宗負責的。這些人說起來是一個圈子裡的精英。現在鬧到不可開交,主要功勞屬於周世雄。他建議的臨時指揮部把內閣權切分,在戰爭時期凌駕於內閣之上。終身以內閣為最高努力方向的文臣當然不爽,而加入臨時指揮部的文臣們,為了保住自己的權力,必須跟內閣做鬥爭。

    王承恩佩服周世雄就來自這一點,隨便弄個名目,就把鐵桶一般的內閣六部聯盟拆散,同時令萬歲掌握的權力大大增加。

    崇禎帝邁進議事堂,禮部尚書何如寵正在發言。何如寵這個人很有意思,性情寬厚氣度恬雅,在清流中很有名望。但他在官場上有個老好人的雅號。不管是誰,只要遭受劫難何如寵都會插上一腿,想辦法幫對方減罪。像他的前任劉鴻訓,崇禎帝原本有意折騰死這個老傢伙,何如寵連上數本求情。

    他能出席內閣會議,還是前幾天的事。京城內有人以組建義軍守城的名義招收青壯,大部分官員認為這是義舉,唯獨何如寵反對。他認為不管是不是義舉,在京城內有不可控的力量就是不對的。崇禎帝召對了幾次都堅持自己的看法。崇禎帝派駱養性調查,果然發現,招收青壯的是一批城狐社鼠,目的是什麼暫且不知,但他們做的事卻跟義字無緣。

    崇禎帝很欣賞何如寵的清醒和堅持,特批他入內閣參贊,他才能參加今天這種級別的會議。

    「眾位大人,請勿動氣。香河大捷乃國之幸事,幾位總兵功勳卓著必須嘉獎,正所謂有功不賞何以罰罪?賞罰不分難道是各位大人想要的評語嗎!」何如寵的話讓眾人冷靜下來,他們都明白鬥嘴是沒用的,只不過雙方都憋著一口氣,正好有這麼個機會散一散罷了。

    「眾位大人,本官有個看法,權作拋磚引玉給各位引個頭,希望眾位大人勿怪。」何如寵客氣完正了正衣冠,「剛才本官聽聞次輔周大人說,香河大捷不能與寧遠大捷相提並論,本官深以為然。畢竟寧遠大捷使建奴遠遁,是一場決定性的戰爭。香河大捷戰果輝煌自不必多說,但重要性確實不如甚多。從這一點來看,本官覺得封爵大可不必,加官三級理所應當。」何如寵兩邊不討好卻得到雙方的認可,眾人紛紛點頭準備按照他這個基調討論。

    「何卿此言有失君子之道,貌似中庸卻陷朕於不義呀。」崇禎帝可不能任由這些人把周世雄等人的封賞定下來。周世雄為了保護京城甘冒奇險,只是因為手上實力不足才無法施展。崇禎帝打定主意,給周世雄封個掌兵的實缺。

    「參見萬歲。」王承恩見皇上來了,馬上站起來喊口號,眾大臣排隊鞠躬行禮。如果是前幾天,崇禎帝肯定一揮手免了,今天有些不同,崇禎帝坐在中間的椅子上大量眾臣,過了好一會才開口免禮。

    「何卿,賞功罰過的根本是什麼?」崇禎帝繼續剛剛的話題,讓何如寵說文解字。

    這些當然難不倒翰林院出來的才子,「回皇上,賞功罰過意在導人向善,功過不分賞罰不明,則

    民無所適從,天下亂矣。」

    崇禎帝點點頭又搖搖頭,「何卿說的是大義,朕想說的是治國。朕自從登基以來越發感受到賞功罰過的重要性,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功過就是規矩,循規蹈矩則賞,犯規越矩則罰實乃治國只根本。功卓而賞輕則朝廷失信,功輕而賞厚則朝廷失禮。這次香河大捷是功是大功,想必眾位卿家不會反對吧!」

    崇禎帝說了一大段似是而非的話,讓眾臣無言以對。用現在人的話來說,槽點太多不知該怎麼吐槽了!

    崇禎帝不管大臣們怎麼想,接著說道,「剛才朕聽到有人說香河大捷非決定性戰役,不能與寧遠大捷相提並論,朕不認同。寧遠大捷之所以為大捷乃是敵酋努爾哈赤死於此役,不然區區一個防禦戰何來大捷。你們不要忘了,建奴在寧遠城下損失甚微,可覺華島上兩千明軍戰死,三萬百姓被屠。若是仔細計較,你們還敢說寧遠大捷嗎!」

    崇禎帝竟然翻炒袁崇煥的第一大功,而且語氣中帶著非常明顯的否定感,再次把大臣們震了一把。錢龍錫是袁崇煥的老師,他很想站出來給這個徒弟說兩句公道話。可是袁崇煥到京之後,無論是城外的援軍還是城內的京營都對他沒有好臉色。每天十來本彈劾奏折是基本數,說明袁崇煥很不得京師駐軍的人心。

    如果今天崇禎帝說的話傳出去,錢龍錫相信,袁崇煥不會有好日子過了。錢龍錫明白崇禎帝這麼做的原因,私下議和、擅殺毛文龍這是之前埋下的禍根,從山海關入關以來,除了趙率教算是前鋒跟建奴打了一場敗仗之外,袁崇煥再也沒有向建奴發起攻擊,哪怕是嘗試一下都沒有!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