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穿越到大秦的武器大亨

正文 898戰爭財 文 / 大鍋菜

    如今的戰火已經超過了尚文的控制範圍之內。比如燕國先後和趙國,齊國作戰。隨後又單獨和齊國作戰。這樣的戰爭已經持續兩年以上。一個國家的財力已經被耗空了。如果不是秦國的援助的話,恐怕燕國難以支撐下去。

    同樣,齊國國內也有些支撐不住了。齊國的國庫已經耗空。常備兵員已經徵調了百分之八十以上。如果再徵用的話,那麼齊國就的徵用齊國能夠徵集上的民夫了。

    不僅如此,齊國國內的糧食產量以及主要經濟物品。海鹽以及猛火油產量也在快速增長,齊國如果不是有這兩樣戰略資源的話。估計用不了兩年,家底就被秦國掏空了。

    而周邊幾個國家都在想盡一切辦法從這兩個國家大發戰爭財。

    秦國的兵工廠生產了幾乎所有的槍支彈藥。這些槍支彈藥無一例外全部都銷往了齊國。因為齊國無法生產他們需求激增的軍火需求。這些槍支全部都裝備了齊軍新成立的部隊。其中,消耗最大的就是彈藥。從秦國的關中地區,途徑韓國新鄭最後達到齊國邊境的地方。到處都是走私槍支的軍火販子,從槍械部件,手槍彈,步槍彈。就連彈匣都有人去走私。這些小部件,齊國不惜成本的購入。特別是彈藥一項。齊國只有大規模的購買才能穩住前線的需求。

    秦國的兵工廠扮演了

    一個生產者的身份。而韓國人則扮演了一個商人身份。他們從秦國大批量的購買軍火武器,這些武器通過咸陽到新鄭的火車成批量的運來。特別是彈藥。韓國為了賺取秦國和齊國之間的差價,竟然可以臨時停運了燕國的運兵列車。可見這中間的利潤足以讓韓國鋌而走險停止軍事行動來滿足自己的商業利益。

    這些大批量的彈藥運輸過來之後。立即囤積在韓國新鄭的軍用倉庫內。然後。官方以加入三成的利潤買個那些小商販。那些小商販接著以走私的形式販賣給齊國。齊國邊境軍隊以查出貨物為名不讓軍火進入。但實際上,這些軍火又以官方的名義大規模買入。這樣矛盾的做法實在是費解。

    僅此一項韓國商人就賺取了一定比例的利潤。這個比例的利潤讓韓國稅收可以增加很多。但這還不算完。韓國還充分利用自身工廠加工的特性。大量的把一些紡織品,食物輸入到齊國。但是這些東西,卻無法打開齊國的市場。

    一家韓國自己的經濟報紙是這樣分析的。

    「我們的東西,在產品質量上不如秦國東西。同時,在價格上面,因為長途運輸,特別是沒有鐵路運輸大規模降低成本的優勢,導致我們的產品和秦國的產品根本就沒有任何優勢可言,相反,我們的產品成為一種累贅,這種累贅就是我們的產

    品質量問題。這對我們韓國製造來說,就是一塊硬傷。」

    「除了這些。就是齊國民用市場和軍用市場的需求。齊國的糧食產量依然能夠滿足他們的自給自足。齊國人只是偶爾進口一些糧食滿足他們的國庫。而民間因為價錢以及戰爭的原因。他們沒有更多的閒錢來承擔這樣浪費性的開支。所以。我們的產品在齊國賣不出去。」韓國記者在文中如此寫道。

    韓國記者的分析一點都不無道理。事實上,秦國國內的商品除了自己消費之外。其餘的均銷售給了韓國,楚國,燕國,趙國等國家,這些國家當中,韓國和楚國的消費能力是相當的。楚國財富富裕。他們自然不缺錢花,加上沒有戰爭的影響。民眾自然能夠承受得起,但是韓國就不一樣了。

    隨著韓國城鎮人口越來越多。工人數量越來越大。這個數字從原來不到一萬人瞬間擴大到了六十多萬。這個數字幾乎是一夜之間就擴大到了這個地步。

    工人數量的迅速擴大,意味著城鎮人口,以及依靠工資生活的工人階層就多了。這些階層在創造財富的時候。成為了新的消費群體。因為生活品質的提高。他們的消費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雖然他們大部分消費的是本國生產的廉價商品,但在某些情況下還是會購買質量很好的秦國產品。而這些

    新的消費群體,就成為秦國新的消費主力。這也是韓國成為和楚國齊名的消費大國。

    而在燕國方面。秦國和趙國兩個國家壟斷了整個燕國的供需產品。趙國國內在郭開的主持下開始了趙國的工業道路。趙國那種劣質的開採技術依然沒有得到改善。但是卻在一些主要城市開始設立一些秦國和趙國合資,或者是秦國獨資的加工工廠。這些工廠成為趙國邁向工業化道路的重要一步。

    趙國城市附近的婦女開始進入城市成為產業工人。一些趙國男人開始進入建築業成為建築工人。郭開想要有功勞。同時又想撈錢。秦國的銀行家,投資家給出的主意就是,上項目,大量的上基礎建設項目。這樣一來。趙國就開始大規模的上基礎建設項目。

    首先是城市擴張,大量的工廠廠房開始建設起來。儘管是冬天不利於施工。但在巨大的利益誘惑下,冬天施工竟然開始了。趙國的工廠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硬著頭皮上馬的。

    其次,就是大量的道路工程。幾乎是一夜之間。趙國就出現大大小小的建築工程公司。商行。有趙國貴族成立的。有趙國文官。宦官。還有武將成立的各種建築公司出現。

    這些文官,武將,宦官都毫不例外的賄賂郭開把項目分給他們。於是乎,趙國各種工程項目迅速上馬。從上黨郡到

    邯鄲。從邯鄲到雲中。從邯鄲到巨鹿的各種公路,高速公路,鐵路。城市下水道,以及各種設施全部一股腦的上馬。

    項目尚未開工。人卻一下子召集起來。瞬間,趙國就有大約二十萬成年男子進入建築業成為建築產業工人。

    這就是趙國速度。婦女進入城市成為女工。男人成為開採工和建築工。趙國開始進入了全面發展時期。

    燕國提供的資金成為趙國運轉的原始資本。而秦國銀行大量借貸給趙國各種貸款成為趙國的最大債主國。趙國和秦國的關係瞬間變的曖昧起來。

    不僅如此。秦國大肆利用趙國提供的便利,主要是鐵路便利。通過咸陽到太原,太原到邯鄲的鐵路運送大量的物資給前線的部隊,然後從燕國換回大量的木材,藥材,皮革,以及黃金礦產等等。這些都是秦國經濟快速發展的原始助力。秦國就是利用這些物資成為燕國戰爭中最大的收益國。因為這些物資帶動了秦國各個企業家的生產。

    軍工企業日夜不停的開工生產槍支彈藥無法滿足前線的需求。那些輕工業工廠也是連續開工生產生產各類物資。從被服到食物罐頭等等。這些東西讓秦國企業家們賺到了很多的利益。

    而這些利益,又通過賦稅的方式立即成為秦國國家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從這一點看來。秦國就成

    為戰爭中最大的收益國。

    不僅僅是北方的戰爭。秦國在各處的戰爭都是這樣。

    例如。在北方的戰爭。秦國奪得大量的草場土地以及各種礦產資源。北方有豐富的煤礦,這些煤礦質量沒有趙國的煤質好,但卻易於開採。同時還有豐富的稀土礦。這些礦產給秦國的工業帶來巨大的助理。特別是技術開發上。秦國將利用這些稀土研製很多機械設備。

    在西域的戰爭中。秦國僅僅是獲取了大量的土地,以及各種農作物,以及不同程度的金礦等其他礦產。暫時利益顯示的並不是很大。

    而在南方。楚國和秦國的利益聯繫越來越緊密。秦國出口大量的槍支彈藥給楚國。而楚國輸出大量的農產品,各種礦產資源,以及奴隸資源。南方的越人開始成為秦國新的奴隸來源地。這些奴隸通過長江航道運輸到秦國的巴蜀兩地進行耕作,礦產開發等工種。南方的發展正在加速當中。

    這些都成為秦國這個龐大國家的一部分。這些一部分停止運轉都對這個龐大的國家產生深遠的影響。比如。北方的問題就讓秦國感到非常的頭疼。

    「我秦軍各種軍力如今全部捲縮在各個城鎮當中。各大牧場均落入奴隸之後。我軍防守不足,進攻無力;;;;;;」北方的蒙恬給秦王發了這樣一份電報。看到這份電報內容。秦王感到非常的頭疼。

    「王上,秦國國內的牛肉,羊肉價格已經連續上漲七天。這樣漲下去。恐怕我秦國民眾恐無肉可吃!」一名大臣上奏如此說道。

    秦王不耐煩的揮揮手。示意知道了。

    大臣還想說什麼,但看到秦王如此,也就不再說什麼了。

    「我大秦民眾之前有吃過牛羊肉嗎?」秦王不禁暗自問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