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教父三國

正文 第七十二章 三英戰雙雄(二) 文 / 北方三哥

    文丑眼神略有得意,右手的狼牙大棒,有如一隻刺蝟一般,鐵刺遍佈,旋即朝著張頜的腦門呼嘯而至,張頜見到險境,想要脫槍而走,雙手頓時離開槍柄,身子後遁,但是顯然文醜的狼牙棒速度更快,須臾之間,已經貼近張頜面門。

    「鐺」的一聲,文丑手中的狼牙棒驟停,卻並未砸破張頜的腦袋,而是橫空被一柄紅纓槍擋住了去路,一片火星子「滋滋」濺出,張頜見到自己無恙,身子悄然落地。

    「哈哈」,文丑口中大笑,「一幫無名之輩,罷了,我讓你們三人一起上怎麼樣,省的枉做死鬼,也讓你們知道你文丑爺爺的厲害!」,文丑說罷,左手一轉,將一柄長槍扔了出去,正好落在張頜的手裡。

    張頜大窘,接住長槍,橫握手中,又要去戰,而擋住文丑狼牙棒的紅纓槍,也是不肯依饒,逕自起著變化,直擊文丑。

    救下張頜的,乃是同宗同姓的張遼,兩個人,一個在馬上,一個在馬下,張頜攻文丑下盤,張遼攻文丑下盤,你來我往,而高飛在城隘上觀看,這文丑以一敵二,竟然信手拈來。

    「光當當」,又是一陣馬蹄前來,一個人喊道,「是你說三人齊上的,可不要怪我們不講道義!」,言罷,陷陣營統帥高順,雙手揮舞著兩把大刀衝上,一時間,兩軍陣前,塵土飛揚,馬蹄陣陣,而三匹馬,四個猛將,電光火石,糾纏不清。

    「怕你們三個的,是孫子!」,文丑身形變換,馬蹄奔走,一口狼牙大棒使的是虎虎生風,左擋右擊,張遼和高順兩人,互分左右,在馬上迎擊文丑,而張頜在馬下,瞅見一個空檔,一桿長槍一擊,挑了文丑坐騎的馬肚子,頓時,文丑坐下的黑馬,四肢不穩,而文丑在馬背上,身子不支,一個後仰,前胸的破綻頓時顯露,張遼見狀,紅纓槍一甩,槍尖紮在文丑鎧甲的護心鏡上,文丑一個吃痛,跌落馬背。

    高順也是眼疾手快,雙刀一前一後,趁著文丑跌落馬下的空檔,左手大刀槊進了文丑坐下的馬脖子裡,一腔鮮血迸出,而後左手脫刀,右手前至,改為雙手握刀,徒增力道,大喝一聲,刀刃陡然大亮,砍向文丑胸前。

    高飛以為文丑必死,而目光所及之處,卻並未發現顏良有所動作,難道還有轉機?高飛在心裡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果不其然,高順和文丑一起落地,而周圍倒是血液四濺,肚腸橫流,但那都是文丑坐騎流下的,只見一匹黑馬癱倒在地,口中散著白氣,眼神渾濁。

    高順狠狠的一刀砍下,卻並未砍頗文醜的胸前鎧甲,只是在其胸口的護心鏡上,留下了一記刀痕。

    文丑迅即的起身,拍打身上灰塵,而高順也是立即回刀,怕被反咬一口。

    高飛在高處看的仔細,顏良一點動作都沒有,似乎到了這個時候,也沒有出手的準備,而文丑,倒是毫髮未傷,不過是胸前多了一個槍尖印,一個刀印而已。

    毋庸置疑,槍尖印記乃是張遼留下的,一身鎧甲能夠擋住尋常的刀劍,沒有什麼意外的,但是能夠在高順的刀下完好無損,倒是意外。

    高飛之前之所以判斷文丑必死,乃是高順揮刀的時候,運轉週身之戾氣於刀上,也就是說高順把身上大半的武力真氣灌輸刀鋒,才會在揮下去的時候,刀刃散發光芒,按理說,此時高順手中之刀是可以裂石開金的,何意竟然破不了文醜的一身鎧甲,高飛似乎看到了此役乃是一場艱難之戰。

    文丑雖然無恙,但是手中的狼牙棒已經跌落一旁,而張遼也是下馬,與張頜,高順並做一排,手中武器橫置,對峙文丑,

    本以為文丑會招呼幫手,張頜三人已經開始預防身後顏良那廝會衝上前來,沒想到文丑反而大喝,「哥哥不用幫我,看老弟收拾這三個小將!」。

    「大言不慚,今日就是你的死祭!」,張頜反駁道,而後三人又是一起出手,也不顧及什麼道義,而文丑只是顧著閃避。

    先前之馬戰,三個打一個,兩匹馬斗一匹馬,而現在變為步戰,只是三個打一個,而張頜等人也是見識到文丑說穿鎧甲的蹊蹺之處,皆攻擊文醜的手腕,膝蓋,脖子之處,這個文丑全身覆蓋鎧甲,更是以面具遮面,實在沒有什麼空隙,只能是攻擊鎧甲薄弱的地方。

    文丑只是一味的躲避三人的招數,不見攻擊,而一時間,張頜,張遼,高順三人以為有機可乘,一齊出手,雙刀雙槍,皆刺向文丑。

    文丑身子一停,「讓你們見識見識你文爺爺的本事!」,以手臂接住三人的武器,順勢一轉,雙刀雙槍皆落在文醜的懷裡,都被折斷碾碎了,隨手扔在周旁。

    張頜三人始料未及,繼而與文丑近身肉搏,但是拳頭打在文丑身上,卻是生疼,未及一刻,便已經是苦頭連連,反倒是文丑,越打越生猛,顯然張頜三人已經招架不住了。

    好虎架不住群狼,高飛的主意打定,命令旁邊的人,在城牆上搖旗,他要見識一下陷陣營的威力,而與對方羸戰的高順,見得城牆上大旗,瞬間會意,嘴中口哨一響,身後一千陷陣營大動。

    正經八百兒的戰爭,是要講些禮儀的,傳言當年的宋襄公,在與楚國交戰的時候,因為對方正在渡河,所以宋襄公以於理不合為由,非要等到對方渡河上岸之後,列好陣型,兩方言罷戰書,才肯開戰,美其名曰,「君子義戰」,當然等楚軍一切待定的時候,宋襄公根本不是其對手,以顯其迂腐,而高飛作為一個有著現代人信仰的三國野心家,當然沒有這些華夏糟粕的東西,一言以蔽之,為了勝利之結果,可以不擇手段。

    按理來說,既然兩方將軍在陣前比較高下,當然以勝敗為結果,或繼續比拚,或兵士干戈,而張頜三人與文丑羸戰未果之際,高順身後的陷陣營突然發難,應和著高順的一聲哨響,殺入顏良背後的一萬河北軍之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