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教父三國

正文 第一百六十八章 妙算安黃蓋 文 / 北方三哥

    時值正午,陽光明媚,鳥聲醉人,而在竹林之中卻有一竹樓,竹樓之前卻有一人大曬太陽,毋庸置疑,此人便是孫策所要尋覓之人。

    孫策輕聲邁步,意欲悄然走到那人身旁,奈何竹林之中,已經落了一地的腐葉,腳踏之後,細微碎響,而待到孫策快要走進那人之旁的時候,躺椅之上之人,陡然的掀開了壓在頭上的帽子,似乎在扇風!

    而孫策走進之後,才發現那人左手端著一本書,右手端著一把扇子,孫策忽然發笑,「大日睡無邊,何故扯書謊?」。

    躺椅上的人,聽到聲音,卻並未起身,而是繼續搖著蒲扇,說道,「睡中通大道,書在夢中翻!」。

    繼而孫策哈哈大笑,「公瑾有理,伯符說不過呀!」。

    那躺椅上的人,便是周瑜周公瑾,號稱「美周郎」,生得一副潘安的容貌,不過比起腹中的詩書,他的這點容貌倒是算不上什麼了!

    周瑜知道是孫策前來,還不起身,只是說到,「擾人清夢,罪大惡極!」。

    當即,孫策作揖之勢,算是道歉,不過周瑜還是躺著的,而且眼睛還是緊閉的,當然看不到!

    「難道伯符來看老朋友,老朋友卻一點也不歡迎嗎?」。

    其實孫策和周瑜都是年方十七的少年郎,不過孫策已經戎馬戰場很多年了,自然要比平常人硬朗許多,而周瑜乃是智謀武略在身,老道一點也屬於正常,所以在平常年紀的人都在求學或者貪玩的時候,這兩個人已經是一個為將帥擔當起大任的野心家,一個是隱沒於竹林風海之中的遁世者了,不過兩人依舊是很好的朋友。

    而孫策此番前來的目的也是簡單的很,就是請周瑜出山,助他一臂之力,而周瑜少小智謀雙絕,當是王佐之才,不過這周瑜卻厭倦打打殺殺,年紀輕輕的便隱居於這片竹林之內,不問世事了!

    「老朋友前來,當然歡迎,不過怕是還有別的心腸吧!」。

    孫策言笑,「什麼事情都瞞不住公瑾,難道伯符之心,公瑾還要推托?」。

    周瑜以蒲扇遮住眼睛,慢慢的站了起來,「正因為是老朋友,你才不應該為難我的!」。

    孫策陡然面窘,「公瑾這一身的才華謀略,難道就在荒廢在這竹林深山之中嗎?暴殄天物矣,伯符知道公瑾不喜殺戮,但是天下不平,殺戮不止,伯符雖有心懷天下之心,奈何家父身死,不得已,謹以弱冠之年,便要提刀殺敵,征戰疆場,難道公瑾忍心伯符一人?」。

    「罷了,罷了!」,周瑜手中的蒲扇一扔,「執拗不過你,小時候就被你摸清了脾氣,現在依舊!」。

    聽聞周瑜說出此話,孫策倒是神色轉喜,「少年之交,非比尋常,有公瑾相助,伯符便放心了!」。

    周瑜聞言哈哈大笑,「你以為我周瑜是神仙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不過公瑾不喜殺戮,僅作王佐,不做將帥!」。

    周瑜的本事,孫策自然知曉,其實周瑜文武雙絕,不過既然周瑜已經做出退讓,肯來輔佐他,孫策自然不會再做為難之舉!

    其實周瑜在厲陽的這個竹林之處,已經隱居兩年之久了,孫策從荊州敗兵而回,就在此處遇到了周瑜這個故友,當時就是周瑜給他出的計策,讓他去投靠袁術,後來袁術見孫策並無異心,便放開手腳,讓孫策去替他征戰,而周瑜見得火候足夠,便勸諫孫策獻出喜歡傳國玉璽,以換取兵馬,從而作為立足於江東的資本,其實周瑜早就為他的這個發小籌劃好一切了,只不過周瑜是真的不喜殺戮,而盛名之下,不免引來諸多的名利,荊州劉表和揚州劉繇都曾經來請過周瑜,不過都被周瑜以年紀尚輕為由謝絕了,所以他才會躲到厲陽的這片竹林裡來,不過周瑜躲得了劉表,躲得了劉繇,卻躲不過自己發小的盛情邀請,所以周瑜答應走出竹林了!

    男兒出行,只帶一心,所以周瑜也並沒有什麼好留戀這片竹林的,轉身便隨孫策而去,而在離開的時候,周瑜在竹樓裡放了一把火,火光漸起,趁著風勢,瞬間便淹沒於身後,而整個靜謐的竹林,也陡然變成火海,鳥聲四起,驚飛於上,而孫策不解,「公瑾不喜殺戮,何故放火?」。

    「原本之天下便如這竹林,屹立數年,其中之竹樓便如天子,而今一把火盡毀,乃是漢室天下之不存,而火光未盡,乃是獻帝未死,而這驚起的群鳥便是天下之諸侯百姓,有的人葬生火海,有的人一飛沖天,不是公瑾殺戮,而是天下無情!」,周瑜的面色嚴峻,並不遲疑,其實他燒掉竹林還有另外一個意思,在竹林之內,他是一個不喜殺戮的少年,而在竹林之外,他必須是孫策的左膀右臂!

    身份轉換,便意味著與之前訣別,所以周瑜才要自絕後路。

    孫策似乎若有所思,他對他的兄弟周瑜還是有愧疚的,兄弟本不該為難兄弟,但是兄弟不為難兄弟還能去為難誰呢?

    太陽已經漸落,而從竹林之中,走出兩人,真是孫策和周瑜,駐軍之中,走出一人,乃是黃蓋,見得少主回來,方才放心,繼而見到有一個少年郎立在少主之旁,便問道,「少主,此人是誰啊?」。

    孫策臉上喜色,乃一一介紹,而黃蓋倒是頗不以周瑜為意,說道,「如此一個少年郎,能有何用啊?」。

    當時呂范在旁,便說道,「黃將軍休要小看周瑜年少,少年英雄,說的便當是周瑜周公瑾!「。

    呂范對周瑜頗為看重,不過黃蓋倒是瞅不上這個乳臭未乾的小子,隨即便看到前方的那片竹林裡有火光,便大聲喊道,「竹林起火了,快去救活!」。

    黃蓋便欲起身去火,而周瑜倒是笑意上來,忙止住黃蓋,「黃將軍不必,不消一炷香的時間,天上便會下雨,到時候火勢自然消滅,不勞將軍費心!」。

    黃蓋神疑之色頓現,「如今雖然日頭已經落下,不過天空晴朗,連一片烏雲都沒有,怎麼可能會下雨呢?」。

    周瑜哈哈大笑,「一炷香的時間,必然起雨,黃將軍既然不信,肯不肯與公瑾打賭?」。

    黃蓋正發愁沒地方教訓教訓這個乳臭未乾的臭小子,沒想到此刻倒是自己撞上來,便說道,「賭什麼?」。

    周瑜不假思索,「黃蓋將軍以公瑾年少,不以為意,公瑾今日就賭黃蓋將軍對我之敬重,若是我贏了,黃將軍勿要質疑公瑾年少不當用,若是我輸了,我便重回這竹林之中,不復出!」。

    黃蓋聽聞這個少年郎,信心滿滿,略有疑色,不過轉瞬他就猜測這定然是他的疑兵之計,便大聲答道,「好,我黃蓋就與你賭約,一炷香的時間若不下雨,你便輸了!」。

    當時孫策在一旁,也以為周瑜只是詐計黃蓋,沒成想鬧成賭約這麼嚴重,孫策倒是想要制止黃蓋,而周瑜倒是面色露笑,「請伯符兄相信公瑾!」。

    俗話說外來的和尚好唸經,其實大部分的情況下是,外來的壓不住本地的,因為會有排擠之心,而周瑜年少。與孫策年紀相仿,孫策尚且跟隨父親征戰多年之後,方才能壓住這些老臣老將,而周瑜未建一功一績,如何能服眾,尤其是這幫老將,殺戰疆場多年之後,誰會以為周瑜這個少年郎有經天緯地之才?

    所以周瑜新入,當先於軍中立威,不過孫策實在沒有料到此事會演變成一場賭約!

    隨即黃蓋便命人尋來一支香燭,以燧石點燃,靜待羞辱周瑜的時候!

    時間已晚,孫策的軍隊當然不能渡江至江東了,所以只能在厲陽之地駐紮營地,暫時歇息一晚上,明日再進兵!

    當時天色雖然暗了下來,可是一輪圓月隱現,風輕雲淡,此刻的情況怎麼都不會是像要下雨的樣子,不過周瑜信誓旦旦之言,孫策也是在心裡捏了一把汗!

    周瑜對孫策說道,「伯符早早下令軍中備好避雨的雨具,依公瑾之看,今晚乃是一場瓢潑大雨,當早做準備!」。

    黃蓋卻感覺好笑,「哪裡用什麼備好雨具?依我黃蓋之看,明日定然是個好天氣,陽光萬里,今晚的話,也是月色大好,正適合飲酒賞月呢!」。

    黃蓋之話,倒是充滿了對周瑜年少不知世事的鄙夷,因為有生活常識的人都知道,晚上圓月,必然不會下雨!

    周瑜倒是神色自若,而遠處竹林之中的火光,由遠及近,似乎要把整個竹林都燒掉了!

    黃蓋在一旁看的分明,「再不救活,火勢竄過來,大軍如何能夠安穩?」。

    黃蓋心急,便欲去救火,而正在此時,黃蓋感覺頭上有異,似乎一個雨點打在了他的腦袋上,而黃蓋仰首,雨點突然如豆粒一般,打將下來,而當時,黃蓋的神色簡直難看的很!

    黃蓋看向命人點燃的那只香燭,剛好要燃燒到底的時候,被雨水澆滅了!

    「怎麼會這樣?」,黃蓋極大的不解,因為按理來說,此時絕對不應該下雨的!

    眾人早早的躲到了事先搭好的篷帳之內,而黃蓋在雨中淋了好一會,才放下了老將的架子,走到了軍帳之內,低首對周瑜說道,「黃蓋佩服公瑾,日後自然不敢相輕!」。

    黃蓋對周瑜作揖,而周瑜連忙攙扶起黃蓋,說道,「將軍乃是軍中元老,公瑾年少,擔當不起如此,而黃蓋將軍功績顯著,公瑾不及,日後還請老將軍指教!」。

    黃蓋以輕視之心,為難周瑜,不想反被周瑜所折服,心甘情願以為公瑾大才,而黃蓋唯有一事不解,相問周瑜,「如此天下怎會下雨呢?難道是公瑾妙算窺天!」。

    周瑜笑道,「雨雪雷電之事,乃是天意,公瑾自然無法窺天,不過公瑾在此地居住已久,當然瞭解此地風物,而白晝之時,盡刮東風,夜晚必降雨水,是公瑾欺將軍不解當地風物而已!」。

    黃蓋聞言如此簡單,安肯相信,斷定是周瑜妙算窺天,而當孫策說道,竹林之火也是周瑜放的時候,黃蓋更是驚訝不已,至此對周瑜已然佩服的五體投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