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教父三國

正文 第二百零八章 為帥為將 文 / 北方三哥

    早朝退下的時候,高飛乘車離開許都,往冀州主城而去,趙雲將軍依舊鎮守一隊兵馬於許都外圍,正好與袞州方面的夏侯惇呼應,兩個武將,兩支軍隊,互相暗中較量,不過這許都之內的平衡並沒有被打破,高飛與曹操二人左右丞相之路,依舊沒有停步,而且這樣的對峙還會繼續下去!

    許都也在冀州境內,所以高飛抵達刺史府的時間,只有半個時辰而已,既入得府內,高飛便把厚重的丞相服撇下一旁,為丞相者,乃是一國之權重,而高飛卻實在懶得處理這種差事,不過他高飛的份子不能丟,所以即使硬著頭皮,高飛也要把他這個左丞相當的風風火火!而至於御史大夫王當之死,高飛也實在是迫不得已!

    郭嘉見主公面色不喜,乃說道,「主公還在為王大人之死耿懷?」。

    高飛未語,便是肯定了郭嘉的說法,而郭嘉諫道,「死王當一人,震懾群臣,權宜之計也!」。

    高飛亦明白其中的道理,乃歎息道,「吾平生不欺善人,今日竟然竟殺王當,恐怕以後亦難以遵守!」。

    「主公今日怎的如此婦人之仁?」,郭嘉發問道。

    高飛雖然不嗜血好殺,但是也絕不心慈手軟,今日竟然為了王當之事而愁容不已,所以郭嘉才生出疑心,而追根究底,問題的關鍵並不在王當之死,昨日晚上的時候,曹操為了表達冀州與袞州兩方精誠合作的誠心,乃把袁術之女袁翎兒送回了冀州!

    袁翎兒癱軟在床,令高飛唏噓不已,當下便在府中好生安頓,而高飛陪在袁翎兒身邊一整夜,今早方才上朝,故而神色難掩!

    未及高飛出口,郭嘉便隱約猜測到了事情可能關係到蕭薔之內,便轉移話題,說道,「一般文武老臣以主公資歷尚淺為由,意欲罷黜左右丞相,此等事情安能縱容?殺一人而震懾群臣,雖然可以安撫內廷,然九州之內,各路諸侯,亦不是如此心思!如何安之?」。

    所謂政權,就是要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持,即使是口是心非的支持也好,因為政權的建立,最終是要面對天下百姓,而諸路藩王各地軍閥,都是政權的直接或間接存在的阻力,不過有獻帝為借口,漢室天下為基業,想必未必人人都敢如袁術一般大膽妄為,正在這時,江東孫策傳來奏表!

    這奏表一式兩份,分別往高飛與曹操兩處送達,而高飛打開奏表之後,面色轉喜道,「這是江東孫策的消息,乃是尊崇漢室,奉左右丞相之意!」。

    江東孫策亦有遠謀,見袁術新敗而歸,更有張昭與張紘二人勸諫取下淮南之地,所以這孫策也便打起了袁術的心思,奈何袁術盤踞於淮南之地,兵多糧足,未可輕敵,而當時周瑜便給孫策獻計道,「袁術稱帝,天下共憤,前番伐冀、袞二州,未想在徐州折兵而還,恨袁術者,必然高飛與曹操也!如今之計,不若奏請朝廷,請高飛與曹操二人發兵於前,主公自許在袁術後方,擾敵攻袁,兩軍相夾,袁術必敗,萬一有失,高飛與曹操二人亦可為援!」。

    孫策允周瑜之計,便遣書一封,送往許都之地!

    當時高飛與曹操二人同時讀到這孫策送來的奏表,都大喜,對左右人說道,「此吾之喜事矣!」。

    不表袞州之內,單說冀州之中,郭嘉的臉色卻並未如高飛一般歡愉,乃諫道,「發兵於袁術,何人為主帥?」。

    不論與孫策合力共戮袁術之事,單說這孫策上表,尊奉朝廷,便是一件大喜事,有了這孫策開頭,徐州呂布,幽州公孫瓚,荊州劉表,益州劉璋等人,亦不敢不奉朝廷,不過在此之外,高飛才回味道,「許都之內,不可無主,誰可為帥?」。

    如今的許都之內,可不像群臣想像的那樣,高飛與曹操二人蛇鼠一窩,乃是互相決力,互相搏鬥之深局,高飛勢力與曹操勢力,都隱藏在許都之內,所以說,是曹操親征還是高飛親征,關係頗大!

    如今的高飛與曹操,好像是磁鐵的陰陽兩極,失去了誰都不行,高飛若走,許都必然為曹操獨佔;曹操若去,許都必然為高飛所據,所以誰也不能親征,不過親征之事不可,又有哪位將軍可行主帥之職?著實難定!

    早朝之後,楊奉與董承二人於家中私見,楊奉面色如土,乃雲,「這高飛與曹操盡皆虎狼,暴戾之色不亞於董卓,而獻帝儼然兒皇帝,國家之大不幸也!」。

    董承也說道,「吾等盡皆被高飛所騙!其心險惡之極!「。

    當下這楊奉與董承二人一合計,便欲進入皇宮之內,面見獻帝,不過這皇宮之內,哪裡是楊奉與董卓等人可以輕易進得的!

    高飛與曹操二人,在皇宮的內苑外苑之外,盡皆布下重兵,不許任何朝臣擅自闖入皇宮之內,為的就是防止獻帝勾結朝臣,做出有違兩位左右丞相之事,果不其然,今日便阻攔楊奉、董承其人於皇宮之外!

    楊奉對森嚴的守衛叫喊道,「吾乃朝中重臣,面見聖駕有要事相稟,如何相攔?」。

    守衛施禮道,「非有左右丞相之令,任何人不得入皇宮之內,皇宮之人亦不能出宮,違令者,力斬不殆!」。

    楊奉大怒道,「汝敢斬我?」。

    守衛之人手裡橫置長刀,喝道,「若大人再往前一步,吾必殺之!」。

    在朝堂之上,遭受高飛與曹操二人的窩囊氣,如今在朝堂之下,這一班守衛竟然也敢為難大臣,這楊奉怒氣不已,當即亦拔出腰間之劍,意欲硬闖宮闈,當時董承在楊奉左右,乃攔住其身勢,大呼道,「高飛、曹操之流,殺人如草芥,楊大人若是如此喪命,有違陛下所期!」。

    守衛之士亦說道,「硬闖宮闈者,必死,大人當思之!」。

    董承好說歹說,方才攔住了楊奉,而此時這倆人相顧無言,已然躊躇不已,而董承忽然眼光一亮,附在楊奉耳邊私語一番,此二人方才肯離去!

    守衛之士暗自稱道,「這兩個人搞什麼鬼呢?一會哭一會笑的!」。

    其中有人說道,「書讀多了,都這樣!」。

    雖然楊奉與董承二人打道回府,不過皇宮之外發生的事情,早就傳到了高飛的耳朵裡,而高飛聽聞此事之時,亦不解,「這董承究竟在楊奉的耳邊說了什麼?」。

    事情有急有緩,相較於楊奉和董承二人的作出的ど蛾子,高飛更加關心這發兵淮南之事!

    豎日,金鑾大殿之上,高飛與曹操二人雙排分座,殿外有司禮監之人高喊三聲,「寅時三刻,群臣早朝」,繼而乃是一陣密集的鼓點響起,喚為「朝鼓」,而在鼓聲落下的時候,群臣必須按照既定的位置站立排好,有事宣奏,無事退朝!

    待到群臣立定之時,高飛特意瞅了楊奉與董承二人一眼,並未發現什麼奇怪的地方,也便未計較,轉身面稟獻帝,說道,「昨日江東孫策奏請聖安,自許漢臣,臣思量一番,以為當封孫策!」。

    獻帝不敢忤逆高飛之意,乃說道,「依愛卿之意,該當封何職?」。

    這個時候高飛把眼色移到一旁曹操的身上,而獻帝見之,乃說道,「還請右丞相曹大人定奪!」。

    曹操笑道,「陛下言重了!依孟德之意,孫策堪當會稽太守,領奮勇將軍!」。

    獻帝又問之高飛,「左丞相以為如何?」。

    高飛說道,「曹操大人所言極是,吾聽聞孫策乃是江東小霸王,當領奮勇將軍!「,繼而高飛的臉色陡然轉變,面向獻帝說道,「這孫策當年獻傳國玉璽於袁術,乃令袁術稱帝不臣,如今當令孫策引兵進攻淮南之地,方能不愧對『奮勇』二字!」。

    其實孫策早在奏折之內說的分明,願意領兵攻袁術之後方,不過今日卻被高飛隱過去了,其意不過乃是昭顯朝廷之威、高飛之名!

    曹操也早就看過孫策的奏折,亦諫道,「袁術忤逆,豈可放任安之!如今之計,誠宜與江東孫策一齊發兵,取下淮南,誅殺偽帝袁術,以作天下傚尤!」。

    獻帝維諾道,「二位丞相之意如此,朕當准之!不知何人為帥,何人為將?」。

    發兵打仗實在是一件大事,高飛和曹操二人從來不敢輕視,不過此二人事先並沒有溝通過,此時高飛乃問道,「不知曹操大人有何人選?」。

    按照曹操的秉性,戰必躬身,也就是說曹操這個人,打仗的時候從來都是自己為帥,更有甚者,身先士卒,所以有數次險境,曹操差點身死,不過這次實在不同,曹操安有離開袞州的想法?便說道,「素來知曉高飛大人能征善戰,對手於戰神呂布亦未嘗一敗,不知願意為帥否?」。

    高飛笑道,「為帥者,腹有良謀,胸懷宇宙,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某高飛實在無此之能,安敢為帥?」。

    這個時候,朝臣之中,有一人脫身而出,乃自薦道,「某願意為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