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啟大明

章 節目錄 第三十六章 尺土是漢天(三) 文 / 荊洚曉

    只是也先畢竟是梟雄的性子,卻強做鎮定安慰道:「人哪有捨得死的?他不是說麼,要咒死你,卻要他全身的精血。他不過就是替皇帝要個體面,給他就是,況且他所說的也有道理,皇帝體面些,才會讓他家裡拿出錢糧來賞賜。」說著便和伯顏帖木兒一同去見英宗。

    他看著英宗,倒是極親切的,無他,只因也先眼裡,那英宗不是一個人啊,而就是一堆花白白的銀子和糧食啊!

    可當他看見在邊上赤了上身跑步的丁一,他就不太開懷了。

    「皇帝,那前番的使臣,便拏來與你侍候,離這旗一尺之地,便是漢土,不會教你不體面,你卻不必心焦,等你家裡差了好人來,便送你回去。」也先比起昨日,態度要和善上許多了。

    英宗微笑著道:「說得是,使人去家裡報了信,必定有賞賜給你的。」

    也先又和英宗述了一陣的話,便辭了去,有手下人來報與他知,說是詢問了吉達與那少年阿鼠,都說丁一昨夜喝得大醉,直到將近天亮吉達起來解手,還見丁一在睡,吉達就替了少年去睡,丁一到了天亮方才醒轉的。

    聽著回報,也先的臉色就更難看了,留下伯顏帖木兒與英宗說話,卻自驅馬向前卻截住跑步的丁一,雙眼中儘是凶殘的神色:「你比通天薩滿闊闊如何?」通天薩滿闊闊傳說中是極強悍的人物,但是因為不聽招呼,也被成吉思汗殺了。

    「我也不知道。」丁一微笑著壓著腿。

    也先深吸了一口氣,卻向丁一問道:「你要咒死我?」

    「咒不死你,你有大氣運未盡。」丁一活動著身體,漫不經心地對也先說道:「只能咒賽刊王和伯顏帖木兒。我若死,他們便有一人會在三日內死掉,我也不知道是哪個會死。實話說,若咒得死你這等人物,這世間的仗還用打麼?」

    也先鐵青的臉色總算緩和了些,又聽丁一說道:「我是不願死的,我還等著皇帝回去,給我賜上很多的銀子、美女。你真的不必太過在意,只是你教皇帝不體面,他就回不去。我為他出力的情份,也就落了空,也回不去大明,那我便不如死了的好。」

    「你真是個沒見識的人兒!我們為何要讓皇帝沒體面?你不要心焦,等家裡來人了。自然會讓皇帝回去。」也先聽著倒也放下心來,畢竟丁一說得在情在理。所以撩下這麼一句。他就招呼了伯顏帖木兒和一眾護衛策馬而去,馳遠了,卻對隨行的賽刊王道,「趕緊去尋喇嘛和薩滿,讓他們一起來看,那人是怎麼被咒死的!」

    但不管如何。不論是為了讓皇帝活著體面些,好誆多些賞賜,還是真的被丁一嚇怕了,也先離去之後不久。岳謙、紀信、李虎便被送到英宗這裡來,又有一對蒙古人模樣,卻穿著明人服飾的父子提了馬奶來拜英宗,丁一在邊上聽英宗問紀信這父子是誰,紀信奏答:「是原做使臣來的老哈父子。」

    看著他們上前磕了頭,英宗又寬慰了他們父子幾句,但也無什麼特別吩咐。等這對父子出了去,丁一趕上去問道:「你可是哈銘麼?」那兒子便答自己就是哈銘,丁一讓他略等片刻,卻自去尋英宗說話。

    沒等丁一開口,英宗卻揮手讓左右全都退下去,伸手握著丁一的手臂,還沒開口,眼眶便又紅了,卻是說道:「我原聽你說,以為是唬他,剛聽得伯顏帖木兒偷偷告訴我,那人真被咒死了,才曉得是真的。如晉,不要再做這樣的事了,如你所說,性命攸關十三滴精血,你何苦為了讓我過得體面,便費了一滴去立威?你聽著沒有?我比你年長,便是以朋友論,你也該聽兄長的話才是!」

    「不礙事的,好,我答應你就是。」丁一心中卻是生出溫意來,他這孤兒出身的,最是見不得人以真情相待,再讓英宗說下去,他尋思著自己怕眼眶也要發紅了,連忙岔開話,「剛才那父子,我看年輕那個,是實心人,不如讓他留下服侍?」

    英宗搖頭道:「如晉,這等事不用稟我,你自去做便是。」

    丁一卻輕輕掙開英宗的手,躬身道:「若論私交,朋友不拘禮;但論公事,臣不敢逾越。」

    這個尺度,丁一是心裡有數的,沒事賣萌傲嬌一下,拉近一下跟皇帝的關係,那是好事,也就是丁一的目的,要真把皇帝當朋友,恐怕死了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吧。

    英宗聽著,不由得抬手拭了眼角,連連點頭道:「好,好,那便領他進來看看。」

    丁一去領了哈銘進來,便出了去,卻見伯顏帖木兒那邊又派了人來傳話,說是喜寧太監便在也先那兒呆著,英宗這邊若有什麼需要,使人去跟喜寧說,喜寧自會去報與也先知曉云云。

    終於,這狗漢奸還是如歷史上一樣投了瓦剌。

    其實昨晚丁一已有預感,因為伯顏帖木兒說他聽做過使臣的脫木思哈說的「聽說武將文官你都能說得上話」,這是不對勁的,脫木思哈知道個屁啊?若說京師裡,流傳丁一抄襲來的詩詞,說丁一是個才子之類的,或是說他不受王振給予的高官之類,倒也罷了。

    按正常來說,脫木思哈是匯報不出這樣的內情的,丁一感覺,這就是喜寧把自己的底細給賣了去。現在終於證實,果然這廝還是投敵了。而頭痛的,卻是英宗這念舊的人,顯然是不允許丁一去觸及這底線的。

    倒是哈銘,原來歷史上英宗在瓦剌,雖然沒有受什麼折辱,但生活條件很不好,也只有哈銘和袁彬在旁侍候。並且到了後來「帝既入沙漠,所居止毳帳敝幃,旁列一車一馬,以備轉徙而已。」但現在英宗的處境因為丁一的存在,而大大改善了。至少還有一桿旗,還能吃上烤羊肉,又有好幾匹還不錯的戰馬。所以原本忠心耿耿的哈銘,送上的馬奶就變得不起眼了。其實作為被扣押的使臣,哈銘父子弄點東西來看英宗,那是真不容易的。

    也正因為知道哈銘這人靠得住,所以丁一才會去跟英宗提這事。

    這時哈銘從蒙古包裡出來,感激地對丁一說道:「多謝大人賞識!」丁一笑著擺了擺手,示意他不必放在心上。這位哈銘原本在歷史上,就是跟隨著英宗的,丁一其實也無他,一個是知這哈銘靠得住,更深一層,何嘗又不是擔心歷史的走向,因為自己的到來的偏得太利害?

    袁彬在他身後出得來卻對哈銘他父親道,「有旨。」

    他父親立時跪拜下去,卻聽得袁彬說道:「聖上口諭:著老哈你回韃子營去,著哈銘在這裡,答應我。」老哈自然磕頭領旨謝恩沒什麼異議,丁一看著感歎,這兩父子才真是忠心啊。

    但是到了中午,也先便派人來傳話,說是要啟程去宣府了。

    這幾日,一路上英宗幾次說騎不得馬,因為馬一快,大腿內側皮肉便是血淋淋的了,皇帝哪裡受過這樣的苦?丁一勸了他幾回,最後跟他說:「預勝先預敗,若事不順,也先要聖上北狩蒙古,騎不得馬,如何是好?橫豎現在先練習著才是。」英宗終於聽了丁一的勸說,一路到宣府都咬牙堅持著。

    只不過到了宣府,也先就來要求英宗派人去叫城門。

    那傳話的看著丁一,卻是道:「不要這人去。」於是便使了袁彬了。大約是擔心丁一出了什麼事,連累了賽刊王或是伯顏帖木兒吧。

    結果不一會,袁彬奔了回來,卻是灰頭灰臉一副劫後餘生的模樣。原來宣府的將領、守備太監不認袁彬,直接就要放槍來打——明朝這時候是有火槍的,只不過笨重,鍛造工藝落後,炸膛時有發生,丁一不想要罷了——袁彬若跑得慢些,好懸就被火槍打死!

    英宗和丁一相視一眼,不禁苦笑,事態果然和他們先前預料的,差不多的壞了。

    要知道英宗現在還是如假包換的大明天子,但宣府守將居然不認!居然要放槍!

    英宗低聲對丁一說道:「如何?你還說是我想得太多了,那賤人之子,早就佈置了手腳了!」

    但總歸不能就這麼算了,於是英宗便教袁彬擬了旨意,派人去宣旨。主要就是要求守城的明軍將領楊洪、紀廣、朱謙、羅亨信開門接他進城。城上人答稱城池天晚不敢開城門,楊洪也不在城裡,拒絕聽命。

    事實上楊洪怎麼可能不在城裡!

    丁一很清楚楊洪就在城裡,不單如此,他還知道去宣旨的人,被楊洪綁了送去京師。

    因為陳三和幾個錦衣衛,趁在軍馬混亂之際,混入其中,把這些情況一一跟丁一匯報了。

    「先生,這班亂臣賊子,不若發動城裡潛伏的弟兄……」陳三咬牙切齒地說道。

    丁一搖了搖頭,其實他不認為宣府守軍不出迎有什麼不對。

    如果出迎,那才是大大的不對。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