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啟大明

正文 第十五章 江山萬里煙 (五)【還債-2】 文 / 荊洚曉

    弄個狂士來當主考,再給他看看丁一的習作風格,這主考肯定是不取丁一的——這樣方是不畏權貴,名士風流啊!今科不取,下科誰要取了,那必定背上罵名,想來也只好繼續不取。

    如果是四五個月前,丁一倒不怕這個,只要讓他回容城種田爬科技樹就好了,反正就算他什麼也不做,八年之後景帝就玩完,怕什麼?但如今卻是不同,從那個秦授的死鬼身上,丁一是察覺到了景帝的剌探味道,如果讓景帝確定自己辭官不是為了真的要走科舉路,丁一感覺說不好這位什麼也幹得出來的景帝,會做出什麼事來。

    再說,被諸學霸虐了這麼久,丁某人現時八股制藝上也頗有些自信,正如自恃歌喉者往往喜好歌唱、自恃書法者喜歡贈字於人一般,丁某人也未能免俗,大有秋闈與諸多大明土著秀才別一別苗頭的意思。所以他抹了一把臉上的水,無奈地衝著徐主事笑道:「話都說到這份上了,學生還能開口拒絕麼?」

    擺開香案接旨諸事,有王越在操持,錢知縣與徐主事在一旁指點,倒也沒出什麼差錯。丁一換了衣服出來,太監王毅展開聖旨之前卻開口道:「有旨,丁如晉為國事多有被創,腰腿有疾,免跪。」

    丁一聽著,並沒有感動得淚涕交加,而是心中愈加生出寒意來。

    景帝此人真的太可怕的,他連丁一隱於心中這一點不願跪拜的執念,都能看出來,或者是說猜出來,不論如何,投其所好這四字,景帝絕對是做到了極致,正如于謙不好錢物,他就上山給他燒竹瀝一樣,一定要讓人感動。一定要搔到癢處!而且偏偏他還就真的能做得到。

    這旨意也是恰到好處,就是讓丁一署巡按御史,去糾察南京的軍務。這份聖旨是有內閣首輔簽押的,不是中旨,上面還專門提出是「仲商……南畿軍機……盡托於汝……勿負朕望」云云,這大半年被諸學霸虐得通透,丁一現時是弄得明白,仲商就是八月了,八月之前就由丁一署南京的巡按御史,也就是先確定會放丁一去秋闈。

    但丁某人接過聖旨。忍不住問徐主事:「徐兄。安有這等聖旨?」哪裡有叫人做三四個月巡按御史的?這實在是太過荒唐了!再說。巡按御史本來就是監察御史充任,有事出京,辦鹽的叫巡鹽御史,巡按地方的叫巡按御史。丁一本來又不是都察院的人!怎麼會來叫他去充任巡按御史?何況這職位本來就是正七品,哪裡有什麼署?署就是代理。

    至少左、右僉都御史這種四品高官也罷了,一個七品御史還署?

    徐主事面皮抽搐著,看是也是忍得極艱苦,但終歸進士出身,半晌還是擠出一句:「容城先生,這個,或曰稽古……」這跟莫須有沒區別,或曰稽古就是或者說考察古代的事跡。古代古到什麼時候?傳說中的三代還是盤古開天?

    但景泰年本來就有很多的新創舉,例如巡按有考察方面大員的權力,就是景帝給予的。要知道景泰朝八年之間,巡按糾劾的大案要案達到二十四件之多;例如廢了英宗所建立的提學官制度等等。加之做得出燒竹瀝、賄大臣的景帝,讓丁某人署理幾個月御史。其實也不見得多出奇。

    但於丁一來說,卻是忍不住要吐槽的,辭官時都五品了,讓他代理個七品官,是個人感覺都很不好吧?但還沒等他接著吐槽,這時卻有人撲在地膝行而來,口中稱道:「侄少爺、侄少爺!平生不遇丁容城,自稱英雄笑煞人!今日終得遇侄少爺當面!」那人大庭廣眾之下,就這麼膝行過來,抱著丁一大腿,眼中帶淚嚎叫著,卻正是前來宣旨的中官王毅!

    這廝動作極敏捷,丁一躲了兩回都被他抱住腿,這又不能一腿踹翻了去,只能好聲問道:「這位公公,到底有什麼事?還請起來好好說話。」但沒等這位中官開口,立時就有兩人過來連攙帶抱的,把他架開了,丁一看著那兩人卻是跟著文胖子來投的人手裡的人物,言語間似乎與這位王公公是舊識,再加上剛才那幾聲侄少爺,大約也就明白這廝可能是王振當年的親信吧。

    這時看著文胖子在奴婢人群裡擠眉弄眼,丁一知道這文胖子不是個沒交代的,若是沒事斷然不會做出這樣的動作,便向著徐主事告了罪,走過去看看到底有什麼事。這丁府裡接了聖旨,自然就是張燈結綵,附近鄉紳也有來賀的,王越招呼不過來時,錢知縣、徐主事也沒當自己是外人,倒也是好一場熱鬧。

    行到後院那泳池邊,文胖子請丁一坐下,卻是鄭重地對丁如晉說道:「侄少爺,可千萬不能跟那王毅沾邊!那廝小時候,他堂兄被選進宮,家裡給了個酒糟餅教那小孩吃了,好昏睡過去隨宮裡人走,這從沒搶贏過吃食的王某人頭一回搶贏……」結果宮裡去的人,看著昏睡的小孩就扔上車,於是他就替他堂兄挨了一刀,「他原本是在當今天子龍潛時身邊伴當,當初覺得沒出頭之日,湊了二千兩白銀孝敬廠督,侄少爺您知道廠督當年在內廷的權勢,便是不合規矩也硬生把他弄到大內去……」結果他要抱的大腿王振王公公就沒了,他以為沒出息的景帝登了位,沒錢活動的興安當了司禮監太監,這王某人推說是王振強行索賄的,但仍沒他什麼好果子吃,還是被踢去浣衣局了。

    丁一聽著,不禁失笑:「看來謝雨城的綽號應是還給這位才對。好了,胖子,你這時節就是為了和我說這笑談?」丁一知道文胖子不是這樣的人,就信那王某人真的很倒霉,剛才使人架開了去灌酒也就是了,不可能為了這種事專門示意自己出來說話。

    「王尚德現時是總督南京機務,侄少爺此時去南京,卻是挑王尚德的刺,大司馬這是要您的投名狀啊。」文胖子壓低了聲音,向丁一介紹著那位坐鎮南京的靖遠伯王驥王尚德。說起這位也是屬於王振關係戶,據說三征麓川,卻捉不住叛軍首領思機發。所以當時朝中認為王驥瀆職,「老師費財,以一隅騷動天下」,要求把他問罪的。是王振左右了這件事,王驥才沒有獲罪的。

    如果不是景帝登位時,王驥還在平苗,大約是和王山、王林一個下場了,所謂的「群臣劾王振並及驥。以驥方在軍,且倚之平苗,置弗問」,所以文胖子認為,于謙是要丁一去找王驥的錯處,把王驥拉下馬來以表丁某人的忠心。

    丁一沒有說話,他是軍事戰例愛好者,不是計算機,不見得大小戰例百分之百完全知道。但三征麓川還是知道的,大明中前期算是比較大型的戰事,如果不是土木堡戰役失了皇帝,而奪去大部分的焦點,征麓川,應該說是很引人注目的。

    這三場仗最後是一路打到緬甸境內的孟養,也就是從千百年後的雲南瑞麗,一路推到孟養,這距離本身就有幾百公里,指責王驥「每軍負米六斗」,大意是虐待士卒吧,問題是不這樣,補給線這麼長,特別是那地形,怎麼弄?又要求在這山林地形之間,要他捉住思機發,否則就認為王驥瀆職浪費公帑,只能說明朝的御史遠比後世的公知苟刻得多。

    王振這軍事白癡,大約也是拿不準主意吧,於是當時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讓那御史去王驥軍中效命,結果這位御史「匿不去」,躲起來,不去。可見這位御史是真是風聞奏事,完全沒有實地考察。

    這時徐主事居然自己摸過來泳池這邊,卻對丁一說道:「大司馬還有口信。」文胖子是知情識趣的,馬上就辭了去。于謙所說的,無非就是對於王驥這個人,極不以為然,認為他根本就是沒有能力,不但以征麓川為例,還以回軍平苗為例,說是平越被圍半年,巡按御史黃鎬死守,糧草吃盡掘草根來充飢,但是王驥領軍駐在辰、沅之地,卻不進軍救援等等。

    丁一不知道事實到底是如何,只不過於謙的意思,總算是弄明白。

    看起來文胖子是有點想得太多了。

    依著丁一分析,于謙並非是要自己去弄投名狀,讓丁一去南京當這幾個月巡按御史,根源是據說征麓川的時候,部隊行進毫無紀律,十五萬人一日起行,互相蹂踐。所以大司馬是擔心王驥在南京,把那裡的軍隊帶壞了。

    這得對王驥多看不起啊。

    「大司馬謂容城先生知兵,故非容城親至,實在放心不下。」徐主事在邊上解釋著。

    丁如晉聽著一邊搖頭,一邊走神,因為他感覺于謙是被瓦剌人弄得有危機感了,所以很擔心南京的兵不堪用。但丁一很清楚,京師保衛戰之後,大明歷史上,景帝或英宗的年代,基本就沒什麼大的戰事了,總之去南京當臨時工,也不是一個多大的事。

    徐主事又在邊上催促著丁一向他表態,這樣他才好回去給大司馬交差,丁一卻不知道怎麼的,回了他一句:「徐兄可有別號喚作霞客?噢,不對,不對,還差許多年……」

    沒等徐主事反應過來,卻又聽丁一問道:「噢,徐兄知道哪裡有綠礬嗎?」

    所謂病急亂投醫,不外如是。

    ps:

    感謝:重口星人、superapple、久讓、lb、我的愛桃之夭夭,諸位看官月票鼓勵,加更送上!

    還欠三章……盡快會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