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啟大明

正文 第一章 溫柔鄉(九) 文 / 荊洚曉

    但丁一隻走了三步就停了下來,因為殿裡彈五十弦瑟的樂師,彈錯了一個音,而樂師班子正在演奏的,恰恰就是丁一把現代五線譜改成宮商角羽的那一曲《精忠報國》。儘管丁一開口吟唱走音是常事,但總歸是練過吉它的人,如此明顯錯了八度的音,還是教他一下子醍了過來,停下了步子凝望著她,難道她也是這局中的一顆棋子?是孫太后把她布之為棋?還是她自願為了英國公府的利益,而來充當這樣的棋子?

    她遙遙而立,如男子一般抬手作了揖,對著丁一說道:「先生,久違了。看先生風采更勝往昔,不由教人心生仰慕。」卻對著那彈奏的女樂師說道,「不要顯丑了,弦有誤,丁郎正,平素教汝練習,總是仗著些許天賦不以為然,此番便是成笑柄。」那彈錯了音的樂師,卻就是她帶來的,她又對丁一點了點頭道,「下人煞風景了,先生見諒。」便領了那樂師退到一旁。

    丁一心頭已經鎮定下來,臉上早已端起他模仿了好幾年的首輔氣度,眼光也沒有隨著她的退開而移動,他徑直向前而去,便如他方才不是為她才上前來,而是只不過是要走向某方向,走到大殿的中間:「誰有一腔熱血,願隨學生灑之邊陲、四海,以譜春秋?」

    走到宮殿正位的丁一。回過頭來,望著這滿堂的宗室、勳貴子弟,卻是這麼放聲問道。

    於是堂上眾人的眼光卻便愈加的殷切起來。宗室子弟倒也罷了,雖然不得從事士農工商,也就是當豬養,洪武年宗室不過五十八人,到永樂年間也才一百二十七人,不是後來嘉靖年間那論萬人、萬曆年間十幾萬人的規模,所以宗人府不賜名。宗室到死都沒名字之類的事,更提別那二百石祿米了,在這景泰年還不太可能發生。

    故之這些宗室好吃等死也就安心地過豬樣幸福生活。於他們來說,反應還不是很強烈。

    可是那些勳貴不同啊,他們其中不是人人都是嫡出,庶出的。繼承不到職位。總是要找門路出頭。例如現時在廣西為丁一打理廣西的民兵工作,隱約相當於廣西人武部長職能的朱永,他是嫡長子,他父親死了之後他就襲了爵,但他的弟弟呢?他父親的妾所生的兒子呢?這樣人就要看朱永的臉色,如果他這襲了爵的,講究兄弟情份,提攜一下那日子還能過;要是朱永無情的話。那這些人就得自謀生路了。

    而宮殿之中,庶出的勳貴後代。是要比嫡子多出許多來,丁一這名滿天下的人物,能在他們面前說出這麼一句話,無疑對他們來說,就是一條晉身之道了。當下便有十數人搶上前來,衝著丁一長揖及地道:「願附先生驥尾!」

    事情到了這地步,丁一自然也就不可能讓它失控,先述說一番四夷百姓飽受奴役,大明身為天朝,有解民倒懸之大義,極為光鮮的道理說罷,丁一又開始分析:「若聽之任之,便如草原的韃子牧民,到時被其首領糾結成軍,又來禍我邊陲,壞我華夏!」偷換了一連串概念,又再抄襲起《少年中國論》來,丁某人到了如今,已當抄公當得極為順手了。

    最後就算他說明邊陲之地,有諸般凶險,條件艱苦等等,也嚇不退這樣被煽得熱血沸騰的年輕勳貴。至於官職,爵位,從頭到尾都沒提過,反而提了好幾次不得剋扣軍餉喝兵血。對於這些人,是不用去提官職、爵位的,基本從一出生他們就在計算著這玩意了。

    只按著丁一所提,諸次斬首、拓地又得多少戶的數目字,按這功勞,在朝廷裡活動一下,能謀上什麼官職、爵位?他們算得都比丁一快。張懋這廝是個會敲邊鼓的,便說了一句:「這裡說著是條漢子,等會出去了,卻就縮了回去,若是有心,不妨立字為據!」於是當場有二十來人,被煽到腦子不清醒,寫下自願往雲遠軍中效力的書。

    過了一陣,便有興安手下的中官領著丁一留在宮門外的一名士兵入內來,丁一與他到殿外簡單說了幾句,便教他出宮去,無非就是叫朱動趕製一批棉布口罩,又讓李雲聰取了三個軍中急救包入宮中。那士兵便同興安派來的中官一同出宮去辦丁一交代的事務。

    不過這一切依然沒有掙出孫太后的手心,若是這般籍著張懋的姐姐,暗中相助,就被丁一破了局,孫太后又怎算得上宮斗之中的絕世高手?

    時間漸逝,中間又用了午膳,到了午後時分,便有太監來傳旨意,說是太皇太后乏了,各家命婦都有賞賜,隨著命婦入宮來的宗室、勳貴後生,也都同樣有賞了一些宮中的物體,只是到了丁一這邊,那太監就賠笑道:「如晉少爺,娘娘教少爺先留,等下還有旨意。」

    卻是教丁一留宿宮中,當然不是在後宮,而是去南宮那邊和看守英宗的王驥作伴。

    連那原本在宮外等候丁一的士兵,也被恩賜入宮侍候丁一,另外太皇太后又派了八名宮女給予丁一,這回的八名宮女,可就不比當時從貓兒莊回來報信,孫太后所賜的那幾個宮女一樣,覺得自己是太后身邊人,還端著架子。太皇太后對丁一怎麼樣她們看在眼裡就不必提了,現時丁某人海內人望歸之一身,又是少年高官,更是永鎮廣西和沐王府一樣有著地盤,大明的藩鎮,除了沐家也就丁某人真正有著實權的了……丁容城如今是多少淑女的深閨夢中人,能被太后賜予丁一,不知慕煞多少平日裡的姐妹,都恨著自家纏了腳:「若不是娘娘遷就著如晉少爺,專門擇著沒纏腳的姐妹,奴奴末必就沒這福份……唉,都是命啊……」

    孫太后的旨意,是說許久不見丁一,所以留他在宮中小住幾日。就算是去南宮和王驥作伴,在場那些勳貴、宗室,也無不感歎丁容城聖眷無二。但對於丁一來說,他自然是很明白,這是佈置的手段,孫太后不單是看透了他,並且毫不猶豫地吃準了丁某人。

    到了這一刻丁一才想通了,為什麼剛開始他一入宮,才開口說了一聲「微臣」,

    ,孫太后就要當面砸玉如意。她根本就不需要在意有沒有破綻,會不會刻意,一個母親給予兒子的關懷,特別是在這「無不是之父母」的年代,還需要什麼講究?正因為不講究,才顯得率真,正因為有著許多破綻,才顯得出自於本心。

    所以不管丁一怎麼想,她便是這麼一套從頭到尾做下來;不管丁一信不信,反正她自己是信了;而在心理上偏偏對於這種家庭溫情極為貧缺的丁某人,孫太后有著強大的自信,丁某人總歸會說服他自己,去相信。

    當英國公府的佳人,和其他勳貴一同離殿時,丁一對張懋說:「讓你二師母上京,帶多幾個醫生護士和藥,跟為師從雲遠過來的士兵裡,有幾個只怕有些隱疾。」然後丁一又低聲說了一串數字,張懋聽著,眼中一亮,在嘴裡低低重複了那一串數字,看著丁一點頭,便對其姐說了一聲有事先行,就匆匆而去了。

    當她行過丁一身側的時候,丁某人伸手去握她的柔夷,任她如果聰明,終歸是末出閣的女子,在這大堂觀眾之下,被丁一這麼明目張膽地拉起手,也不禁臉生紅霞,掙了幾次沒掙開,也只好抖了抖袖子遮住了兩人的手,卻低聲嗔道:「重耳入內為申生,還要禍殃及我麼?」

    這卻是一句成語的出處:申生在內而亡,重耳在外而安。重耳在受到迫害時,遠去他國避難,最終成就一翻偉業,成五霸之一。而重耳的兄長申生明知是禍,還留在國內,結果就死亡了。她這麼說,是指丁一不該回京,而應該如重耳一樣,在外而安;如今入了京師,卻就變成了將會被害的申生。

    「重耳?」丁一笑了起來,搖了搖頭道,「重耳的格局太小了?」

    她聽著,又去掙那被丁一握著手,卻仍掙不脫,便低聲道:「汝欲為公子小白麼?」公子小白就是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

    丁一依舊搖了搖頭:「始皇帝於我看來,格局都太小了,何況公子小白?你知道美洲麼?那是一片流著蜜和奶的土地,丁某此生,若得志,當踏平江戶,統攏美洲、非洲大陸,教大秦諸國來朝!若不得志,也當霸據美洲,方不愧來這大明活上一趟!」

    「汝須知道……」

    丁一放開了她的手,畢竟眾目睽睽之下,不好太過火:「我知道,聽著彈錯那個音,我便知道了。」她如此聰慧的女子,能代幼弟來撐起英國公府的人物,會看不清孫太后的意思?她能讓樂師彈錯那個音來提醒丁一,丁某人還有什麼不明白?(……)

    ps:前天去看牙,開始看那女醫生戴著口罩長得不錯,以為運氣不賴,命運小表砸還看著俺每天勤勉碼字的份上,安排了個美女醫生。結果一動手,真黑啊,我說我要碼字,老這麼痛不成,美女醫生說那得,直接根管治療,好得快,你們知道是怎麼弄嗎?真相就是在你牙鑽個洞,把牙髓都抽出來!連接去了兩天,受刑啊這是!一會還得去……真是太慘了!都這麼慘了,搞點票來好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