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重啟大明

正文 第七章 猙獰(十七) 文 / 荊洚曉

    「老爺,這忠國公還是年輕氣盛,只怕是不好把寶全押在他身上。」與王翱說話的,是跟在他身邊幾十年的長隨王碭,名為主僕,情如兄弟,陪著王翱浮沉宦海這麼些年,這王碭也是頗有見識的人物,天賦也是不錯的人,有了見識,官場上的事,往往都能一言中的。

    王翱沒有說話,只是捧著船舷,看著那潔白的海鳥飛散著,看著無邊無際的大海,看著艦首如刀劈開浪花,良久才笑道:「如晉年輕氣盛?年輕倒是年輕,若說氣盛,只怕你是看差了啊,旅程漫漫,你且說說看。」

    「殺那個學員,完全沒有必要的,誰不知道他丁容城能打?殺個手無縛雞之力的學子,除了在凶名上再添一筆之外,有什麼用?只會讓下面的鄉紳提起丁容城三字,無端地生了許多的戾氣罷了。」王碭想了想,反正也無旁人在一邊,便是很直接地說出了自己對丁一的看法。無.錯……

    王翱聽著點了點頭道:「嗯,你說的不是沒道理,所以,你是王碭,他是海內頗具人望的丁容城。」他看著王碭仍不太明白的模樣,便沉聲問道,「若有虎躍出於前,你怕麼?」

    「自然是怕的。」

    「是因為它是虎,還是因為它爪牙鋒利,它殺氣橫溢?」

    王碭就衝著王翱跪下去磕了個頭道:「小的多謝老爺點撥!」

    丁一的凶名是一回事,丁一在一眾士子面前。名正言順就這麼把人斬首,是另一回事。

    以後至少廣東的士大夫階層要鬧騰,那個被當場斬了首的無頭屍身。就會浮在他們眼前:丁容城不是傳說中的殺人如麻,而是被他拿著刀柄,他就當真殺人,不是什麼見鬼名頭還是江湖傳聞,而就是只要落了他的理,他就毫不猶豫殺人。

    跟這樣的人鬧騰,別說五五開的機會。就算七三開的機會,只怕也沒人敢挑頭。

    他是丁容城。

    在王翱離開之後,趕回莊子裡的丁一併沒有做太多的停留。就開始準備自己的行裝。

    張玉望著他,幽幽地歎了一口氣,她知道他的心思,不必言語。

    「有些事。丈夫去了。也仍然不會有什麼改觀的,與其衝鋒在前,不如運籌帷幄。」

    丁一邊收拾著東西,一邊對她道:「我不進藏,大約在金沙江建立一個後勤指揮部,統籌運輸糧草彈藥,征發新兵之類的事。我不是要去跟敵人作戰,我是要去跟四川的士大夫撕擼。放心,我不會再上前線揮刀了。」

    張玉忍著心中的悲切。她知道是不能在他面前落淚,那只會讓他在凶險裡,還要掛心。

    「那也得調多些兵才會出行……」

    「我現在就要去,這一趟去,不是人多就行,不要去管朝廷的大佬要幹什麼,我要把我的士兵帶回來,我要把敢於侵犯大明領土的外敵殺掉。」丁一拒絕了張玉的提議,很決絕地對萬安說道,「命令朱動,率陸戰第四、第五旅,從爪哇向尼泊爾進軍,自由尋找戰機;由宮聚領陸戰第六旅,建立補給線。」

    「是,丈夫。」萬安很快地起草命令。

    「兩廣就交給你了,你要辦兩個事,一個是在廣州府建一個廣州分院,師資和人手從梧州分院調拔;一是要盡快把八處運轉起來,不管王鹽山回不回來,以後誰來當布政使司或兩廣總督,他來了,就老老實實當個斷案的法官吧,其他的,容不得他插手。」丁一望著萬安,對他這般吩咐,又向他問道,「說說你準備怎麼做。」

    萬安的回答,充分體現了一個奸臣的天份:「弟子以為,縣試、府試之中,應該推行一些算術、地廓識,這樣能考取秀才的人,就算不能在科舉上更進一步,至少為吏也是幹材……」哪裡去學這些?不用問,必然就是廣州書院了,「……梧州書院的學生,怕要招募上五六百人,填充到八大處裡去……」

    丁一沒有去問他,怎麼讓知縣和知府,去在縣試和府試中加進些東西;也沒有問他,怎麼招募梧州書院的學生,那是萬安的事情了,丁一的眼光早已飄到了喜瑪拉山和青藏高原上了:「老曹,讓胖子集結隊伍,補充彈藥,準備出發。」

    「老奴遵命!」

    此時山南前線的明軍,七歪八斜地躺倒在陣地上,他們是值得驕傲的,四個月只有一個月糧草補給的情況下,即使從十天前就完成耗盡彈藥,變成冷兵器交鋒的情況,他們依然沒有讓敵人向前一步,不計拉薩的傷員,對面可是數十倍於他們的敵人。

    沒有補給了,為了扼止瑪拉王朝和天竺的僕從軍,所有的彈藥都已消費完了,大約除了高級軍官還有一顆留著自殺的子彈之外,再也沒有彈藥了。整個大明第一師,還能作戰的官兵,就都在山南前線這裡了,不到二千人的規模。

    高原比瑪拉王朝和天竺的士兵,更有效地重創了大明第一師。

    高原氣候不是說夠意志力就能撐過去的,身體適應不了就是適應不了,休克或痙攣等等,不是能硬撐著的事。在石璞還沒有死掉,補給和彈藥充足的時間,大明第一師至少殺傷了不下五萬的敵人,而自己的戰鬥減員只有個位數,但非戰鬥減員就達到了四位數,一部分是被急性腦水腫帶走的。而大明第一師的士兵,高強度的訓練和作戰,身體本來就有很多暗傷,併發症又帶走了一批軍兵。

    接著在缺少糧草的情況下,就越來越多的人倒下了,當然,他們用子彈讓敵人無法哪怕前進一步,在他們倒下的時候,更多的敵人也倒下,第一場戰鬥到現在,瑪拉王朝和天竺組成的僕從軍,恐怕已有十萬人出頭的傷亡,而往往那些沒有當場死掉的人,他們也終將會因為鉛彈造成的感染而死去,但這對於大明第一師來說,意義並不大,因為

    為帖木兒帝國不斷地驅趕著更多的僕從軍衝鋒而來,天竺也是大國,區區十萬人的消耗,並不算什麼,而似乎無論死掉多少天竺人和瑪拉王朝的人,都不會讓帖木兒汗國的將領放棄東進的決心。

    而大明第一師這最後的二千人,大約也會死在這最後的戰鬥裡。

    「傷員怎麼辦?」胡山舔了舔涸干發黑的嘴唇,向丁如玉請示,在他們身後,還有五位數的傷患,有在缺少彈藥時,發動白刃衝鋒將敵人趕出陣地而負傷的;有被敵軍弓箭射傷,缺醫少藥而傷情不斷惡化的;有因為高原反應又沒有對症藥物而奄奄一息,因為後方的封鎖,民夫全被撤走,也沒有人手把他們撤下去,而只能等待著吐出最後一口氣的……

    丁如玉已找不回往昔的明亮眼眸,她似乎連抬起眼皮,都要耗費著為數不多的精力。

    「打下這波衝鋒再說。」但她的語氣仍很堅決。

    胡山苦笑著道:「師叔,來不及了。」

    「剛才送來一封信。」丁如玉舉起望遠鏡看著對方的陣地,一邊對胡山這麼說。

    胡山不知道為什麼這個時候丁如玉要跟他提起一封信,這當口,就是下來一封封妻蔭子的聖旨都沒用,就這兩千人了,沒有彈藥了,帖木兒汗國的士兵,在第一天的交鋒之後,他們就沒有再露過面。

    這段時間裡,大明第一師儘管不斷出現大面積的非戰鬥減員,但也給予了對方強勁的殺傷,可胡山很清楚,除了第一天,後面幾個月裡,全都是瑪拉王朝和天竺的僕從軍,畢竟還有平民,帖木兒汗國的軍隊很狡猾地躲在後面,就像一群狼,在等著大明第一師疲累了,鬆懈了,再於關鍵時候,給予致命的一擊。

    丁如玉放下望遠鏡,從軍服的口袋掏出一封信。

    「少爺回來了。」丁如輕聲地這麼把這封信除了簽名和日期之年,便只有「我來了」三個字的信,交給了胡山。

    這封信在那些虛弱的軍官手中輾轉傳遞,似乎它有著某種魔力,可以喚起他們贏弱的軀體,最後的一點生命的光亮,可以教他們點著自己,來照亮這天地。

    有人爬了起來,然後是第二個人,更多的人,他們沒有把為數不多的力氣,花在雀躍歡呼上,那是新兵蛋子或是評書裡才會出現的事,他們是老兵,見過血、殺過敵、負過傷的老兵,他們早已在戰場上,由著生命和鮮血教會了節省每點氣力的本能。

    從瑪拉王朝的陣前望去,明軍的陣前,出現了一道紅褐色的細線,是大明第一師的士兵,那紅褐色是他們軍服上乾涸的血痂,他們站了起來,用被高原氣候折磨得脆弱的身軀,撐起了這一身軍服,用缺氧而使喚得指甲內陷的手,握住了步槍,子彈用盡,手榴彈也耗光了,機槍和迫擊炮早就沒有了彈藥,他們還有刺刀。

    丁一的信,不能讓他們緩解飢餓,也不能讓槍膛裡生出子彈。

    但可以讓他們把握著上了刺刀的步槍,再一次站起來。

    最後的刺刀。

    有一桿殘破的「明」字軍旗,倔強地飄揚,上面還有八個已褪色的金字:勇冠三軍,精忠報國。

    帖木兒汗國的騎兵驅趕開瑪拉王朝和天竺的殘兵,甚至揮刀砍下那些傷兵的腦袋,然後他們策馬衝向明軍。

    衝向那條,細細的紅線。(未完待續……)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