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鬥戰西遊

正文 第008章 莫把金丹作等閒 文 / 悟空道人

    話說悟空拜入斜月三星洞中吃了七年桃子,於須菩提講道之時,洞徹玄妙,解道德箴言,使得須菩提祖師刮目相看,遂決定傳授道法。

    須菩提思量片刻後道:「我教你『術』字門中一道?你覺得如何啊?」

    悟空平心靜氣,也不著急,反正祖師最後肯定是會傳授自己長生法的,而且他已經有了長生法,所求不過是那三十六變罷了。天罡地煞之數,地煞七十二乃是左道之術,難有大成就,不過,悟空卻有感覺,豬八戒修煉的那三十六變還不如左道的七十二變呢,也就只有一個理由可以解釋了,須菩提祖師手中的三十六變比外邊流傳著的要厲害許多!

    「術」字一門乃是請仙扶鸞,問卜占卦,趨吉避凶的道理,這一門道理衍生於天皇伏羲。

    「可得長生否?」悟空問道。

    「不能!」須菩提似乎早有預料,便很快給出了答案。

    須菩提要教授一個徒弟長生法門,是要嚴格考核人品和出身的,如果品行太差,是斷然不能傳授的,出身倒是次要的,一般不會怎麼考察,關鍵是要看人品,還有領悟能力。悟空這才入門七年,他就當著眾位徒弟的面傳授長生法門,難免有失偏頗,讓諸位徒弟心裡不舒服了。所以,才要將左道之術一門一門問過去,然後再指點悟空夜半三更到他房間來,再傳授長生法門。

    悟空聽說不能,就立刻回答不學,他現在的想法就是先從須菩提祖師這裡得到三十六變,然後再套來一些法寶和別的法門,反正須菩提出品,必然都是精品,多一門防身技巧,對付如來,也就多了一分把握。

    「那傳你『流』字一門,如何?這一門乃是儒釋道百家學術的道理。」須菩提又道。

    「可得長生否?」悟空問道。

    「不可,不可!」須菩提又搖頭說道。

    一些弟子已羨慕得眼紅了,須菩提學術非凡,百家道理都精通無比,傳授一門下去,只要學會了,都可以在凡間位極人臣。昔有姜尚子牙公無緣仙道,元始天尊要完殺劫,遂派遣子牙下山,殺劫過後,姜子牙位極人臣,開創西周盛世榮華。須菩提的一些弟子並非仙道中人,有的乃是凡人之身,只因氣運在身,被須菩提收為弟子,傳授一些道理,如若時機到了,便派遣下山,入凡間去,也做得帝王將相。

    又有「靜」字一門學習持齋打坐,修玄牝之法;再有「動」字一門,學採陰補陽,煉丹製藥。不過,這幾門都不可得長生,悟空待他每每說出一門,便問可不可長生,然後否定。須菩提果然惱怒,提了戒尺下來在悟空腦袋上敲了三下,倒背著雙手,走入裡面,關閉中門,這也是一種機鋒了,悟空領悟,待三更時候便去尋須菩提學長生法。

    一眾師兄卻不由斥責悟空,道:「你這潑猴,師父教你這麼多本事,你卻不學,把師父惹惱了,我們還聽什麼?」

    悟空只一一打躬作揖賠罪,心中宛如明鏡,待三更時分,自去尋須菩提祖師,到時候就可光明正大修行法力了。

    到了爛桃山上盤膝座下,定息打坐,心中平靜,他得唐僧與一干聖人相助,得脫天道十餘年,彷彿是以天道的眼睛來看世間一切,由往生寶盒逆轉時空五百年,唯有他保留了前世記憶,自是今非昔比,以前讓他這般靜下心來打坐,那簡直就是比要了他的命都還要難受十倍!

    須臾,師姐無生便到了爛桃山來,看到悟空後,不由問道:「悟空,今天師父傳你諸般法門,為何不學?」

    悟空卻笑道:「師姐,若不能得長生,到頭來終歸不過黃土一抔,又有何用?既要學法術,那就得學長生法。師父敲我三下,乃是暗示我今夜三更從後門進去尋他,然後他再授我法門。」

    無生本以為悟空無法參悟須菩提的盤中暗謎,卻不料他早已領悟,心下吃驚,又問道:「如此甚好。你今日與師父答辯《道德經》和諸多道德箴言,是從哪裡學來的如此本事?」

    悟空便道:「師姐,我這些領悟還得歸功於你的悉心教導,或許是我天資聰穎,容易悟道,再加上師姐你指點,自然就領悟了許多道理出來。」

    悟空心頭知道,如果自己沒有領悟須菩提祖師的暗謎的話,無生少不得要提點自己的,這個師姐還是很關心自己的,夠嚴格,也夠護短。前世的悟空太過頑劣,沒少惹得無生發火,便一直以為這師姐是個冷面修士,而今卻是見識到了師姐的另外一面。

    無生便點了點頭,說道:「嗯,那好,我再來考校一下你的功課好了。」

    說是考校功課,實在是無生也有很多道理無法理解,但卻不好意思問,所以用了這麼個名頭,悟空自然看破了她的心思,不過卻沒有說出來,跟無生一一解答她的問題,這讓無生獲益匪淺。道理乃是修行之本源,領悟的道理多了,指不定哪天就一朝頓悟,再不濟,也是孔子一般這樣的學術大家,被後世奉為「聖人」。

    月亮總算升了起來,悟空送走無生,等到三更,這才下了爛桃山,從後門進了須菩提的房中。

    須菩提正側臥在床頭假寐,聽到悟空來後,不由微微一笑,但卻沒有說話,任由他在自己床頭跪了半個時辰後才猛然伸個懶腰,唱道:「難!難!難!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閒。不遇至人傳妙理,空言口困舌頭干!」

    悟空以前是聽不懂這話的,但而今卻是知道,須菩提祖師是在感歎玄法道術難學,尤其是長生之道,如果不遇到聰慧敏捷的人便傳授長生道法,也不過是對牛彈琴,到頭來說得嘴巴疲倦舌頭發干。

    悟空應道:「師父,弟子在此跪候多時了!」

    須菩提祖師披衣而起,問道:「你這猢猻,不去睡覺,來我房裡做什麼?」

    悟空笑道:「師父在早晨時候敲了我腦袋三下,教弟子三更的時候從後門裡進來,再傳我長生的道理。」

    須菩提祖師頷首微笑,道:「你這廝果然也不愧是個天地生成的,能悟透我的道理。」

    「我的道理」四字落入悟空耳中卻不由讓他想得多了,莫非師父就是太上老君?今天他講的,大多都是《道德經》中的道理,很多都是老君的理論。

    悟空拜道:「懇請師父授弟子長生秘法!」

    須菩提祖師微笑點頭,將手放到他的腦袋上,輕聲道:「你我師徒緣份一場,而且你又能懂得這麼多的道理,當然是要傳給你的。我這傳你一段心法口訣,你回去自行參悟,若能悟,則可成仙,若不能,也就只能等候壽元枯竭,化為一抔黃土了。」

    正是:

    顯密圓通真妙訣,惜修生命無他說。

    都來總是精氣神,謹固牢藏休漏洩。

    休漏洩,體中藏,汝受吾傳道自昌。

    口訣記來多有益,屏除邪欲得清涼。

    得清涼,光皎潔,好向丹台賞明月。

    月藏玉兔日藏烏,自有龜蛇相盤結。

    相盤結,性命堅,卻能火裡種金蓮。

    攢簇五行顛倒用,功完隨作佛和仙。

    這乃是修道之根源,並非一般功法那般固定了的,這種法門是堪破道之根源的,述說金丹大道,長生秘法。其中「顯、密、圓、通」乃是佛門修行的法門,但後面道理卻又是道家的,佛道結合,又含有儒家精髓,果不愧須菩提祖師說的「三教合一」,將儒釋道三家合而為一,尋一條嶄新大道。

    這一段口訣有佛門的觀想法門,「丹台賞明月」以觀想一輪明月當空,照徹自己,使得自身點塵不染,以作洗筋閥髓之效;而後又以道家手段「相盤結」、「攢五行」,凝結陰陽,匯聚五行,於殺機之中求生氣;再以儒家「中正平和」的理念,使得陰陽調和,以水火相濟,才能性命在手,如同火裡種金蓮。

    這一次須菩提說這一段口訣的時候卻用上了一種妙音,似佛門獅子吼,又如道德真言,又好似大儒講學,悟空細細體味,只覺得渾身毛孔都放開了,神遊天外一般,這是他此前沒得到的體驗。這一段口訣是須菩提新創,但卻是最為玄妙的,所以極重資質,這才考察悟空這麼久。

    「生滅者形也,無生無滅者性也,神也。有形皆壞,天地亦屬幻軀,元會盡而示終。只有一點陽光,超乎劫數之外,在身中惟性海,即元神也。」須菩提祖師待悟空回過神來後才開始講解,「這修煉一途,須得結三花與腦海之中,藏五氣於胸腹之間,三花五氣齊聚,是謂三花聚頂,五氣朝元,而後再以先天真氣凝結元神,可得成仙道矣。」

    「去吧!」

    悟空恍恍惚惚就走回了自己的房間裡,然後盤膝坐下,猶如夢遊。

    這一坐,就是一天一夜,這才魂歸肉身,但卻仍舊恍恍惚惚。

    他吃得蟠桃母樹所生蟠桃四十九顆,而今修持法力,五團白氣自胸口湧現而出,排列黃、白、黑、青、紅五色,乃是五行相生的道理,然後又緩緩被吸納進去。

    畢竟這大道難修,不知悟空能否得成仙道,請聽下回分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