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穿越重生 > 皇帝,哥罩你

《》第一卷 :江南好 第224章 直取中京 文 / 基本是骨頭

    徐誠忻從軍事上、杜中師從治國方略上、章惇從權術平衡上,三個方面給出的建議讓哲宗搬掉了心頭的三塊大石,消除了他的所有顧慮。第二天哲宗便下旨,宣佈國家進入戰爭狀態。稅收、勞役適當增加,馬匹、鐵器、糧草等戰略物資嚴格管制,必須優先供予朝廷,所有決策優先考慮軍事。一時間,上至朝堂,下至尋常巷陌把目光都投向北方戰場,是議論紛紛。

    徐誠忻接到聖旨時已經在武州休整了半個多月。他那鐵衛營並沒什麼損失,最多休息上一二天補充點補給就足夠了。也是為了等這份聖旨,這半個月把他們閒得蛋疼,還好沒白等,發兵伐的命令總算是等來了。

    與此同時,女真族那邊也傳來了消息。耶律大石身為先鋒首先輕鬆佔領了外圍的一座小城池--裡吉,然後按兵不動等待大軍到來。主帥耶律辛乙到後十分不悅,責問他為何不繼續前行試敵。耶律大石分辯說黃龍府乃女心臟,此去地形複雜必有埋伏,故等大軍來到後再走,敵人才不敢妄動,同時也勸耶律辛乙應先派斥候探路二十里。

    耶律辛乙不聽,強令耶律大石帶兵直取黃龍府。耶律大石無奈,只得帶兵出發,卻又不取近路,而是從北面繞了遠道。如此一來大大延誤了時間,令耶律辛乙更為惱怒,直接傳令讓耶律大石回上京等候處置,自己馬上帶兵取近道直取黃龍府。

    如耶律大石所料,十萬大軍在黃龍府附近被女真騎兵埋擊成功,女真以六萬兵力與遼軍大戰一天一夜。竟以劣勢兵力殺敵四萬餘,而自己的傷亡不到三萬。

    此時耶律大石的三萬大軍正在納水附近駐紮,既不進攻也不回京,不明白他是什麼意思。耶律辛乙厚著臉皮讓他返回協助打仗,他卻儘是拖拖拉拉,幾天後耶律大石反而向西行進,在泰州一帶休整起來。

    耶律辛乙在女真地盤打仗,不到六萬的兵力,優勢盡失,退又不行攻又沒把握,一時陷入僵局。徐誠忻的情報網絡效率不錯,消息及時送到了中軍大帳。

    徐誠忻翻開地圖看了看,自言自語道:「耶律大石這人倒有趣,連主帥的軍令都敢違抗,蹲到泰州去做什麼?」

    他正思索間,手下將士們紛紛在門外求見,徐誠忻哈哈一笑道:「這幫傢伙,都等急了吧,進來吧!」

    「大帥,京城來聖旨了?」

    「大帥,聖上怎麼說?」

    ……

    一幫人進了屋行禮都免了,直接打聽起來。好在徐誠忻平時不在意這些虛禮,倒也不以為意,只是笑嘻嘻地看著眾人。劉武仗著跟他走得最近,催促道:「大帥,你就別賣關子,兄弟們都等急啦!」

    徐誠忻順手從桌上抄起聖旨往他懷裡一塞,笑道:「自己看吧。」聖旨在別人眼裡是極其鄭重的,豈會輕易扔給別人看。不過在徐誠忻眼如同一封書信,大家都是兄弟,有什麼可小氣的。

    大家一湧而上,擠著腦袋觀看起來。

    「尼馬,總算可以打遼人啦,哈哈哈哈!」還沒看完,董統第一個跳起來大笑。眾人也是興奮不已,一副磨拳擦掌,建功立業的時機終於到了。

    劉武是唯一一個把聖旨讀完的,讀完後略一沉吟,道:「大帥,我們在武州,杜將軍在薊州,估計沒錯的話此時他也接到聖旨了。杜將軍到上京的距離比我們短許多,如果我們同時出發,必須要落後於他們,這可如何是好?」

    「我們為何不能落後於他?」徐誠忻道。

    「聖旨上講了,先得上京者可封王,除了柴姓,這可是大宋歷代來的第一個異姓王啊。」劉武驚道。

    眾人一聽還有這事,更是興奮,有幾個甚至建議大軍立即開拔,免得落於人後。

    徐誠忻知道他們是為自己著想,當然主將封王做為部下也是十分有面子的。可徐誠忻經晚晴與章惇點撥,十分清楚哲宗的脾氣,略一思索便明白其中的關係。待大家議論得差不多了才擺手道:「封不封王在我眼裡沒那麼重要,再說我與杜子騫本是兄弟,與你們的交情也不淺,不管誰被封王都不錯。」

    「話雖如此,也應當努力爭取,也可以大大提升軍隊的士氣。」陳友直建議道。

    徐誠忻笑道:「封王的只有一個,與手下的兄弟何干,士兵們只要奮勇殺敵,朝廷自然均有封賞。至於我,聖上早已有了賞賜,現在你們的嫂子已經是二品誥命,我也知足了。待打完仗,大家陞官的陞官、發財的發財,少不了你們。倒是杜子騫,聖上只是褒獎一番,並沒見什麼實質性的賞賜。我們若再跟他搶功,豈不太不顧兄弟情誼了?」

    眾人見他這樣說都有些不好意思,一想也有道理,於是就不再勸說。

    「所以,我決定我們鐵衛軍出武州後先攻取中京,然後再休整幾日向西掃蕩。西部有大片土地,而且一半是原西夏的地盤,遼人立足不穩,應該不難拿下。待掃平了西面,遼人上京南有杜子騫、東有女真、北有蒙古,上京城不過是一座孤島。到時如果北府軍還沒拿下,我們再去攻打也為時未晚。」

    主帥的戰略決策已定,眾人不再多言,紛紛下去準備。鐵衛軍擁有強大火器,不管打哪裡大家都有必勝的信心,所以說只要有仗打,功勞必是唾手可得。

    第二天,鐵衛軍十萬人馬出武州向北挺進。大軍有一半是步兵,而且拉著千餘門大炮、輜重,行軍速度自然是上不去的。好在徐誠忻並無意搶功,封不封王他全不放在心上,只要能打敗遼國怎麼的都行。

    而此時杜子騫率領的北府軍已經先行一步,直奔萊州、錦州一線前進,速度快得驚人。看樣子,企圖十分明顯,就是奔著頭功而去。

    兩支大軍還未開動,遼國早就有所準備。幽雲十六州丟失、五萬騎兵只跑回來三千餘人,遼廷豈敢掉以輕心。這將近兩個月的時間,遼國調集了所有能動的軍隊開始佈署,同時開始著手籌建新軍以擴充軍隊。中京是上京的門戶,戰略位置非常重要,耶律洪基派出精兵五萬,另外從各處徵調來的守軍五萬,共十萬大軍駐守,可謂萬無一失。

    讓遼國想不到的是耶律辛乙竟然在女真族手裡吃了敗仗,女真族事情還沒解決大宋的部隊又打進來了。兩線作戰是兵家的大忌,再說樣兵分兩路,總兵力達三十萬。這個數字可是遼國全盛時期的總兵力啊,遼道宗耶律洪基急忙把攻打女真的耶律辛乙拉回來準備迎戰宋軍。

    北府軍雖有二十萬大軍,但在遼人眼裡,只有十萬人馬的鐵衛軍更為重視。因為鐵衛軍的統帥是曾經滅了遼軍兩次的徐誠忻,對於這個人遼廷一直有些摸準。因為依照描述他根本不像個將軍,倒像是個地痞流氓,至於他手裡的火器去年張孝傑曾高價買回來三座火炮。一試之下完全是聞名不如眼見,只打了三次就報廢,還害死了幾個兵丁。(張孝傑這個遼國的大奸臣,果然是害人不淺啊!)

    女真族見強敵退去,鬆了一口氣,也不出來追擊,借口休整觀望宋遼戰局。

    首先打起來的是北府軍與耶律辛乙十萬大軍,耶律辛乙回京後立即補滿了編製,人數重新到達十萬。由於杜子騫行軍速度較快,他受命前來阻擊。以一敵二巋然不懼,在萊州城外主動出擊,與宋軍大戰一天竟不落下風。直到天黑才收兵回城,雙方清點人數,各損失三萬餘人。

    雙方雖然傷亡人數相當,但遼兵經不起這樣的傷亡,拼人數是拼不過北府軍的,所以只好緊守城門不出。杜子騫攻了幾次均死傷慘重,不敢再攻,只得暫時圍住城池慢慢想辦法。

    與杜子騫相比,徐誠忻的行程順利多了,一路上幾乎沒碰到什麼像樣的抵抗,直接來到中京城下。看得出遼人對他很是忌憚,不斷地在收縮防線,把兵力集中在中京周圍。

    中京是遼最大的陪都,其地理位置與中原地相近,自古為遼河上游,燕山以北少數民族雜居地帶,為遼國的咽喉,在遼代後期軍事、戰略、經濟上有極重要的重要作用。若中京一失,則上京直接暴露在大宋的火力之下,形勢將極為不利。

    徐誠忻深知其重要性,不敢托大,在離城十里處便下令安下營寨,同時派出大量斥候偵察周邊情況。

    大軍剛剛打算安營紮寨,忽聽城上傳來一陣鼓聲,一支遼人騎兵突然從遠處急馳而來。顯然是遼軍想乘鐵衛軍立足未穩要來個出奇制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