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純愛耽美 > 三國征服者

《》章 節目錄 第八十六章 坑定曹黑子 文 / 夜九星

    當天朝會後,大漢皇帝劉宏親自頒發了詔書,正式宣佈西園軍成立以及主要高級軍官的任命,同時因為其中數人本身有官職在身,所以也同時宣佈了新的接任者的名單。其中比較引人注目的是袁術接替袁紹出任了虎賁中郎將一職,同時李思成則接了張揚胡騎中郎將的班,傅海鑫副之。

    李思成的陞遷當然是張揚爭取的結果,劉宏也點頭同意,他很看好張揚,而這麼多年來唯有張揚馴服了胡騎營,這點事自然是照準了。至於何進那裡,本來是萬萬不能容許張揚再在北軍裡插一手的,不過胡騎營情況特殊,以張揚對那裡胡騎的影響力怕是誰去都無法控制住局面,所以何進也只好咬牙忍了下來,心中對張揚的猜忌自然更深了一層。

    在這場大漢歷史上影響深遠的新軍之爭中,張揚無疑是最大的贏家。這位傳奇般的年輕人在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內從一個普通的上京武官一躍而成了手握重兵,佩紫帶金,並得到皇帝和朝中不少重臣支持的京中新貴,實在是出乎所有人的預料。

    一時間,朝中上下,京都內外,直至偏遠邊郡,對於所有關心政治的人們來說,張揚的大名可以說是盡人皆知。如何應對這樣一個新崛起的權勢人物,就成了各政治派別各政治人物關心的首要課題。

    至於朝中各政治勢力在這場角逐中的得失,大家則是各有看法。士林派固然借推薦張揚之機影響大增,再加上袁隗和袁紹的關係,一時間似乎風頭頗勁。而何進一派從人數上來看,在西園八校中佔了近一半,似乎也不怎麼吃虧,再說何進和大贏家張揚還未破臉,將來會不會有什麼變化還很難說。只有中官派明顯站了下風,不過考慮到蹇碩和皇帝劉宏的關係,中官派在宮中朝中根深蒂固的勢力,事實上,就此說中官派會走向衰微似乎也為時過早。

    總之,新軍之爭雖暫時告一段落,但中平五年冬天的洛陽政局還遠未到勝負分明的時候。

    回到家中的張揚,屁股還沒坐穩,上門道賀的人流已經蜂擁而至。無奈之下,張揚只好讓管家盧通出面,借口自己去了軍營交接不在家一一擋駕,送上來的賀帖自然得收下,至於禮物則一律婉拒,他可不想在這樣敏感的時候給人留下話柄。

    賀帖中也夾雜著不少宴請的帖子,其他的也還罷了,像盧植、張讓和何進那樣朝中大佬的帖子他絕對是不能不去的。

    不過最令他頭痛的是袁紹和蹇碩的帖子,這兩個競爭的失敗者兼且是以後的同事部下該如何去應對呢?張揚倒是真的需要好好想一想了。

    正在書房裡和緊急召來的郭嘉典韋以及李思成等人計議,李晨悄悄進來稟報,說曹操曹孟德前來求見,見盧通擋駕也不多說,只管坐在那裡喝茶,盧通也不能硬趕他走,所以只好讓他來問問該如何處置。

    張揚聽了一愣,隨即明白曹操已經看穿了自己在家,只不知道他有何要事,要趕在這熱鬧的當口來見自己。不過張揚那麼下力氣推薦曹操,自然是想利用他的謀略,搾取曹操的剩餘價值,難得他親自上門當然求之不得,於是一面示意郭嘉先迴避,一面趕緊吩咐悄悄將他請到書房來。

    片刻後,曹操跟在典韋身後進了書房,一見面就行了個軍禮道:「末將參見大人。」

    張揚趕緊起身迎上前去,笑道:「孟德兄怎的多起禮來,這裡又沒有外人,你我兄弟相稱便是。」說完親熱地拉著曹操的手進了內房。

    雙方落座已畢,張揚首先開口道歉道:「孟德兄莫怪小弟怠慢,實在是來的人太多,小弟實在是應付不暇,只好讓家人擋駕,他們不識得孟德,未免就有些怠慢了。」轉頭對典韋道:「吩咐下去,今後凡是曹大人駕到,一率不許擋駕,只管放行便是。」

    典韋躬身抱拳應道:「遵命。」隨即退了下去。

    曹操一擺手,笑道:「此乃小事一樁,說來倒是曹某冒昧了。」頓了頓,正色道:「其實曹某此來,只是想問一個問題,不知沈兄能否給個答覆?」

    張揚臉上笑容微斂,鄭重地回答道:「請講。」

    曹操一雙眼睛精光閃閃,直盯著張揚問道:「曹某雖和張兄相處得頗為融洽,畢竟只有數面之交,不知張兄為何在朝上如此不避嫌疑大力推薦孟德,孟德愚鈍,還請張兄指點。」

    張素知曹操多疑,但怎麼可能讓他看清楚自己的真正意圖呢,因此張的臉上少有地露出了凝重的神色,道:「若我說是看中曹兄家世財產,只怕曹兄是不信的了。」

    曹操點頭道:「不錯,朝中家世顯赫,財富過人之輩多如牛毛。」

    張揚又道:「若我說單是和曹兄一見如故,愛惜曹兄之才,曹兄定然也是不信的了。」

    曹操又點頭道:「不錯,世上才能勝過曹某之人不知有多少,這點自知之明曹某還是有的。」

    張揚再道:「那我說是看中了曹兄地位孤立,懷才不遇,想要為自己增一助力,以對抗外戚閹宦,輔助陛下,振興漢室,曹兄信是不信?」語氣至此,已轉凌厲。

    曹操瞪了張揚良久,忽道:「張兄現在雖是嶄露頭角,畢竟地位未穩,根基尚淺,憑什麼以為曹某會答應助你,又憑什麼以為曹某不會假意應承,再去大將軍府或張常侍府告發呢?」

    張揚心下冷笑一聲,我還不清楚你曹黑子,隨即哈哈一笑道:「張某現在手下缺少智謀之士,曹兄出身宦官家庭難得豪門大族信任,又不屑與閹宦為伍,一身才能難以施展,咱們這是合則兩利,曹孟德雖是亂世奸雄,算不得正人君子,卻並非鼠目寸光之輩,更非出爾反爾的小人;張某若連這一點都看不明白,有何臉面奢談扶漢興國的大事。」

    張揚頓了頓,又放緩語速道:「何況張某現在冒險周旋於各派勢力間,為的只是有朝一日,能出掌朝政,振興國家,安撫百姓,重現我大漢昔日盛世的風采;曹兄如此英雄人物,難道願意放過這樣一個名垂青史的機會嗎?」

    曹操其實還沒想要稱雄的願望,此時被張揚一席話激起了胸中豪氣,揚首大笑起來道:「好!好一個亂世奸雄,好一個名垂青史,曹某信了。」

    張揚大喜,伸出手來,曹操忙伸手握住,兩人雙手相握,都是微微一笑,雙方都是英雄豪邁一言九鼎之人,也不須多話,這便算是正式定盟,也宣告張揚開始了坑定曹黑子的序幕。

    話既然已經說開,成功搞定曹操,覺得可以開始了,張揚當下喚郭嘉上來。

    郭嘉雖年紀很輕,但名氣早就通過其他名士傳播開來,更重要的是他看上去氣度頗為不凡,又明顯深得張揚信任,所以曹操絲毫不敢小看了他,言語之間也很是客氣。至於典韋李思成,雖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家世背景,但曹操的眼睛何等厲害,一眼就看出兩人是不可多得的武將,態度自然更是熱情,同時在心中也忍不住有點暗暗羨慕起張揚來。

    張揚當然將曹操的神情看在眼裡:你曹黑子,可能想不到吧,這郭嘉和典韋在歷史上都是你曹操的人,一個是你最貼心的謀士,一個是為你而亡的大將;現在老子我就不客氣,替你將二人佔有了,張揚他心裡得瑟道。見幾人和曹操互相認識之後,張揚也不多客套,話題很快就轉到了當前的洛陽局勢和下一步的方針策略上來。

    曹操首先道:「目前當務之急是盡快將新軍建立起來,眼下多的是流民,士兵的募集倒是容易,只是有經驗的軍官奇缺,北軍那邊何進未必肯合作,涼州和幽燕那邊戰事甚緊,也未必能抽的出人來。」

    張揚笑道:「這個無妨,我已經報陛下同意,從常山調以前的部下來京,他們多有和匈奴白波軍的作戰經驗,正好可以充當新軍的骨幹,而且忠誠方面也沒有問題。」

    郭嘉點了點頭,又微微皺了一下眉道:「主公現在羽翼未豐,縱有盧張各位大人支持,恐怕暫時還不宜同時和其他兩派都鬧翻,最好是盡量先取得大將軍的諒解,能達成暫時的聯盟自然更好。那時,京中大部軍力和大臣都在我們掌握之中,宮裡又有陛下的支持,先解決諸閹也非難事。」

    張揚看了郭嘉一眼,有點迷糊了。按他的想法,要搞暫時的聯盟也應該找張讓,畢竟張讓手中缺少兵權,而自己建立新軍聯合士林派大臣等行為,等於是在和何進搶地盤,相比之下,和張讓的妥協合作更有可行性。再說以他的看法,只怕皇帝心中更偏向張讓而非何進。

    不過他也明白郭嘉到底是士人,對宦官有著本能的厭惡,要讓他改變想法恐怕很難,何況自己現在的靠山士林派也定不會贊成和宦官聯手,所以他只好苦笑一聲道:「諸閹在宮中勢力非同小可,暫時咱們還不宜輕舉妄動,再說這次立新軍的事讓大將軍十分憤怒,要想得到他的諒解恐怕並非易事。」

    曹操飛快地掃了張揚和郭嘉一眼,微微一笑道:「其實朝中現在已現三足鼎立之勢,咱們現在實力不濟,無論聯合哪派對付另一派都等於是在為他人做嫁衣,倒不如先想辦法維持住現在的平衡局面,時間拖得越久對我們就越有利。」

    張揚點了點頭,道:「這話不錯,不過孟德兄以為該如何做才是呢?」

    曹操答道:「這關鍵嘛就要著落在兩個人身上了。」

    郭嘉想了想道:「曹大人的意思是『袁本初』和『騫碩』?」

    曹操笑道:「郭先生果然高明,正是這兩位。袁本初是何進提拔上來的,騫碩則和趙忠等人打得火熱。若能穩住這兩位,再通過他們去溝通一下,申明公開對抗的利害,我看至少可以維持住現在的不戰不和的局面。」

    張揚瞄了曹操一眼,苦笑了一下道:「話是不錯,只是這兩位被我得了這個新軍主將的位子,只怕難免心存介蒂,想讓他們出手相助,何其難也?」

    曹操答道:「此事雖難,卻也不是沒有可能,袁本初為人好大喜功,耳軟心活,對付他可以曉以情理;騫碩眼光短淺,小人一個,對付他盡可以動之以利。」

    張揚聽了大喜,暗暗佩服曹操看人眼光的獨到和敏銳,歎道:「孟德兄果然大才!」頓了頓又道:「嘿嘿,幸好你我是友非敵,不然的話恐怕我要寢食難安了。」

    曹操心中一凜,忙道:「大人過譽了。」

    接下來幾人又商量了一些細節,最後決定由自己和曹操負責去招募士兵,李思成因為和傅海鑫成了鐵哥們,所以讓李思成繼續控制烏桓胡騎,郭嘉則正式搬進張揚的校尉府,擔當起幕僚的職責,同時負責招募人手眼線,收集京中各方勢力的情報。

    張揚又派李晨持皇帝批示的公文親自趕回常山,緊急召楊安國入等人京;順便通知士文和徐晃,除留下步兵營和陷陣營防守外,讓趙雲將楊家的騎兵營偷偷帶來洛陽,張揚他是已經下決心準備大幹一場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