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科幻小說 > 細胞滲透

《》第二卷 VIP卷 330章 探索 文 / 臭球哥哥

    第330章探索

    吸取上次的教訓,吳輝再也不敢隨便使用虛擬世界的時間加速功能,所以雖然同樣是三十年過去,人類在科技上的發展遠不如前些年迅猛。

    人類在科技上發展緩慢,但是在現實世界中文明實力翻倍增長。也許人類已經度過了最初的原始積累階段,文明的基礎實力足夠龐大,即便穩定發展也可以創造相當客觀的效果。

    最直觀的一個結果就是人類的戰艦數量變化,人類的超級巨艦變化不大,但是泰坦級戰艦和無畏艦數量猛增,各類機甲和傀儡更是數不勝數。

    因為人類是客居於此,也許哪天因為一個突然的變故,就不得不再次走上繼續流浪的道路,所以吳輝每時每刻都在為下一次遠航做準備。

    人類每天都會從u692-2的液氫海洋裡過濾出海量的氘,這些將作為人類的能源儲備儲存起來。這些氘裝滿了一艘又一艘泰坦,但是人類彷彿不知足一樣,不停的建設新的泰坦,承載新過濾出來的氘,讓泰坦戰艦數量在這段時間猛增到三百多萬艘。

    現在人類有一艘三千公里長的地球號戰艦,還有五艘同級別的生活艦。這些生活艦隻不過內部空間設計成生活空間,但是在戰鬥力上並不遜色多少。

    除此之外人類還有三百多萬艘一百公里長的泰坦艦,以及五艘二千公里長的綠毯號,一艘同級別的火星號生物戰艦,一艘一千公里長的月球號。除了這些巨艦,人類還有數以百億計的無畏艦和各類小型輔助飛船,以及超級巨大的引力透鏡。

    如此多的戰艦聚集在一起,已經可以深刻影響到u692-2的引力分佈,為了避免過多擾亂u692-2的衛星系統,人類不得不將絕大多數戰艦移出u692-2衛星體系,安置在拉格朗日點上。

    人類生物文明迅猛發展的同時,人類的機器人文明也在悄無聲息的壯大。它們已經幾乎將u692-3挖成了篩子,大量的金屬元素被提煉出來,成為機器人文明成長的養料。此時機器人文明的第二座直徑五百公里的太空要塞也已經完工,各種巨型飛船逼近萬艘大關。

    機器人文明沒有生物文明的便利,它必須擁有巨大而體系龐雜的工業體系,為了適應星際流浪的生活,機器人文明乾脆把各種生產廠建在宇宙飛船上。

    同時機器人文明擁有一個規模非常巨大的機器人隊伍,其中絕大部分都是各類生產機器人。數以百億計的機器人遍佈戰艦和要塞各處,在它們的推動下,機器人文明得以順利運轉。

    在機器人文明中同樣充斥著大量的遠程傀儡,只不過因應機器人文明的特點,這些遠程傀儡都是機器人形態。沿用生物文明單元化的思路,機器人文明發展的是納米機器人技術,現在機器人文明的大部分設備,其實都是由無數個納米機器人組合而成。

    這些納米機器人的能量來源於無線傳輸技術,通過這種技術,本身因為體型過小而無法配置能量存儲單元的納米機器人就可以隨時隨地獲得能量補充。

    生物文明是人類的最大優勢,同樣是吳輝的最大秘密。這次發展機器人文明還有另外一個用意。吳輝覺得不能再次重複上次那種被動的局面,既然現在已經找到一個生命星球,那麼人類在u692駐紮的這段時間裡,應該盡可能的探索周圍的星空。說白了,吳輝打算以u692為基礎,在周圍開地圖。

    大力發展機器人文明,同時另外一個目的就是在開地圖的時候,派機器人文明出馬。把人類的生物文明隱藏在後面,這樣遇到任何危險的時候,也好有個隱藏的殺手鑭。

    現在機器人文明已經初具規模,吳輝開始執行他的開地圖計劃。吳輝選擇十五公里長度的誇父級戰艦作為探索艦。誇父級原先是生物戰艦,為了因應探索需求被重新設計成純機器人文明戰艦,並且在設計過程中把尺寸從五公里加大到十五公里級別。

    這種探索活動往往需要駕駛員一個人孤獨的生活幾十年,對人的心性是一個巨大的考驗。所以吳輝選取的都是心性堅韌之人,並特意指出此任務的苦難和重大意義,他們幾乎相當於以一己之身為人類探路,中間所有危險都需要一個人面對,能否活著回來結果難料。

    誇父級戰艦採取的是全科技體系,上面的戰艦主機採用的智能計算機,休眠裝置同樣是科技系的。因為採用全科技文明,所以沒有巖崎琢智腦的幫助,駕駛員在探索過程中大部分時間內都處在休眠狀態,將不會有虛擬世界可用,也不會有傀儡系統可用。

    在出發之前,他們就會設定好目的地,然後旅途中完全交由智能計算機控制,屆時喚醒操作也將由智能計算機來完成,中間如果智能計算機出現問題,他們將會永遠無法醒來。

    人類的科技提升之後,飛船的速度快了,並且人類壽命還獲得極大延長,絕對可以滿足人類在恆星系間進行往返旅行。30光年的距離,往返一次可能也只需要兩年左右的時間。

    之所以還需要在休眠狀態下旅行,是因為長時間的寂寞獨處容易讓人精神失常,為了駕駛員的身心健康,哪怕冒著一定風險,也必須在長途旅行中進入休眠狀態。

    吳輝以u692-2為球心,五十光年為半徑,在宇宙中畫出一個球形,這次首批探測隊伍將派出150多艘誇父級探索飛船。

    這次因為只派出去150多艘誇父級探測艦,所以這些飛船都很奢侈的配備了兩套引擎。一套反物質引擎,用以日常航行,一套核聚變引擎,用來當備用,它們攜帶的反物質儲備已經足夠返程燃料了。

    如果一切順利,那麼這批飛船隻需要三年時間就會全員返回,他們將帶回第一批探測結果,人類將點亮周圍五十光年半徑的球形地圖。

    如果其中有生命星球,將會成為人類的第二個發展中心,如果沒有,等這批探險隊伍返航之後,人類將會再次擴大探險範圍。

    按照銀河系恆星密度的估算,100光年內將會存在2000顆左右的恆星,而200光年內將會存在近3萬顆恆星。按照銀河系內生命星球的密度,從概率上講,十萬顆左右恆星會孕育出一顆生命星球。那麼最多400光年內,就會找到另外一顆生命星球,甚至人類運氣好的話,有可能會找到三到五顆生命星球。

    即使按照最遠的距離估算,如果人類派出40萬艘誇父級探索艦,花費30年時間,差不多就可以將400光年內所有恆星全部探索一遍。

    現在吳輝是需要第一批人成為探路石,看看這種探索方式否是可行,如果損失率比較小的話,人類將會以u692-2為原點,開始周圍恆星系的大規模探測。

    150艘誇父出發了,楊牧駕駛著誇父0083號駛離u692-3軌道,奔向幽深黑暗的宇宙空間。楊牧的目標最近,但是他的任務與其他人有些不同,別人是要找生命星球,他的任務怎不包括這點。他的目標是距離u692最近的天體,那個漆黑的球狀天體。

    人類既然已經安定下來,那麼這個距離u692只有3光年的天體就必須探查清楚了,3光年對於曲率航行不過是幾個月的時間,實在太近了,萬一有什麼未知的危險可是會對人類造成重大威脅。

    人類在抵達u692之後,認真觀測過這個球狀天體,這種天體叫做包克球。它是在恆星形成階段中有時會產生的由塵埃和氣體組成的高密度暗雲氣。通常來說恆星都是在星雲中誕生,星雲中的塵埃顆粒因為引力匯聚塌縮,最終引爆聚變反應從而形成恆星。

    在這個引力塌縮範圍內,日後會被恆星引力俘獲,成為恆星物質組成的那部分星雲通常被劃歸為包克球。嚴格來說它不過是星雲的一部分,通過聚集密度和引力範圍被從其他部分星雲區別開。

    但是這個黑暗球形天體出現得很奇怪,因為它周圍並沒有什麼星雲,似乎就是剛好能夠組成一個恆星系的一團暗星雲突然出現在這裡——一點不多,一點不少!

    楊牧給船上的智腦設定好程序,智腦將會在3個月之後喚醒他,屆時他的誇父0083號將會到達距離那個球形天體僅僅200個天文單位的位置上。這個距離大概相當於柯伊伯帶與太陽距離的四倍,如果誇父以十分之一光速航行的話,需要花上大概兩周的時間。

    楊牧在離開u692-3軌道之後,最後看了一眼身後的新太陽系,也許他能活著回來,也許不能,無論如何,這一覺睡過就要迎接這個命運了。

    楊牧躺進休眠艙,慢慢讓黑暗籠罩自己的意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