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當代物權法百科全書小辭典

正文 當代物權法百科全書小辭典初稿7... 文 / 絲園

    當代物權法百科全書小辭典初稿767-2

    質物返還類型

    一、基本理念

    質物返還類型,是質權關係法中區分和確認質物返還請求權的必要步驟。現行的法律對於質物返還的規定,仍然是相對抽像與籠統的,有的是一定的,有的是不一定的;有的是與實現質權有關的,有的是與實現質權無關的。物權法第219條質物返還的規定,只不過是質物返還類型的一部分,因此需要我們系統地閱讀與分析。

    質物返還的規定,有的是以質權關係法和財產權關係法規範與控制的,有的是由債權責任法或者質權合同法規範與控制的。

    第一,首先要認識到與實現質權有關的質物返還類型。

    與實現質權有關的質物返還類型主要有兩種。

    一種是完全相關的。前提條件是,債務人履行債務或者出質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的,質權人應當返還質押財產。

    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是有幾種情況的。(1)出質人以自己的金錢清償完了債權,由債權的消滅引發了質權的消滅,原債權人已經無權再繼續佔有控制所有權人的財產,故質物必須返還給原債務人即所有權人;(2)出質人不以自己的金錢清償債權,仍然需要以質物變現後清償債權。因為是提前清償債權,給予質權人增加了權利,理應增加返還質物的義務。客觀情勢是,由所有權人親自處分自己的財產更加可靠,交易效率更高,產生的效果會更好。質權人尊重出質人,將其所佔有的質物返還給出質人及時處分,採取簡易交付或者指示交付的辦法,對於雙方當事人都是有益無害的。

    一般而論,質物返還與質權實現,是質權擔保關係、法鎖關係、信託關係、對世關係、質押合同關係發生效力的顯要標誌。無論是積極的實現質權還是消極的實現質權,總會以各種形式表現出來。質物在擔保債務過程中,在以上五大關係的共同作用下,對於債務人、出質人具有很大的約束力,可以促使債務人、出質人積極主動地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也可以促使質權人很負責地返還質物。

    另一種是不完全相關的。前提條件是,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質權的情形,質權人可以與出質人協議以質押財產折價,也可以就拍賣、變賣質押財產所得價款優先受償。

    如果仔細分析一番,這種前提條件是與以上的前提條件性質不同的。債務人履行債務或者出質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的,所形成的是積極的穩妥的質權關係,甚至於是在債權提前清償完畢、質權實現後才決定返還質物的。因此,這種情形下,質物返還與質權實現是完全正相關的。

    然而,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質權的情形,一般而論,質權人在質權實現前可以暫時不返還質物。只能是在需要拍賣、變賣質物之前,在已經折價處理質物之後,財產所有權不屬於質權人的,才得以向出質人「返還」質物。這裡的「返還」質物,實為向質物的買受人「轉交」其原佔有控制的財產。

    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質權人有必要將質物留置一段時間,而不必馬上返還(轉交)質物,這跟第一種情形的「馬上返還質物」是不一樣的。因此,這種情形下,質物返還與質權實現是正相關的,但時間段落是不同的。

    這裡真正返還質物的,就是對於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後多餘的財產的返還。

    第二,其次要瞭解到與實現質權無關的質物返還類型。

    在其他若干條款中,多次出現過與實現質權無關的質物返還類型。這種類型的性質是不同的,其物權化方針是反時針的。不過,有些地方是相同的。

    一個共同之處,就在於返還質物標誌著消滅質權。質權一消滅,與質權相關的合同關係、物權關係、信託關係、法鎖關係、排他關係、對世關係、社會關係和法律關係會隨著一同消滅。在消滅質權方面,成也消滅,敗也消滅。

    一種情形是,因質權人的原因導致質權失敗,需要返還質物。

    與實現質權無關的質物返還類型往往是「敗也消滅」。譬如,質權人轉質或者放棄質權的,需要將其佔有控制的質物返還給出質人,或者轉交給轉質權人;因質權人對其佔有控制的質物保管不善良,導致質物毀損的,需要將其佔有控制的質物返還給出質人,或者對出質人賠償損失;質權人怠於行使質權,妨害了出質人的財產所有權,出質人可以請求返還質物,出質人可以要求質權人賠償損失。

    另一種情形是,因其他原因導致質權失敗,需要返還質物。

    普通物權法和擔保物權法中,有一個普遍性的原則,那就是「公共利益優先的原則」。如果質物被徵收徵用,當事人得中止質權關係,質權人得向出質人返還所出質之物,或者通過質權人向徵收人、徵用人轉交其所佔有控制之質物。

    廣義的公共利益,還包括搶險救災、減災除災和慈善救濟等。遇到突發**件、應當救援事件等,質權人利益要服從公共利益,每當需要返還或者交出質物時,成了義不容辭的責任。

    二、一般分析

    質物返還,固名思義,指在質押期間發生一定的事實要件情勢下,質權人得不遲延地、保質保量地、義不容辭地向出質人返還所暫時佔有的質押財產,無論是出租使用的或者仍然是質權人自己佔有保管的質押財產,應當按照出質人的要求及時地返還。這是一種既定的質物保管信託制度,質權人負有一定的義務與責任。

    質物返還,是個主謂詞組,但與時態詞組、數量詞組或者數理詞組、人物詞組、事態詞組相關聯。大概的情形如下:

    (1)實現債權前後的差別。實現債權前是有條件地返還質物,實現債權後是無條件地返還質物;

    (2)主動與被動的差別。債務人主動履行債務或者出質人主動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的就有可能返還質物,債務人被動履行債務或者出質人被動清償所擔保的債權的沒有可能返還質物;

    (3)是否達成協議的區別。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質權的情形發生後,質權人與債務人、出質人達成協議處分質物的,多餘的質物由質權人返還;質權人與債務人、出質人未達成協議處分質物的,多餘的質物由人民法院返還;

    (4)擔保人的區別。是債務人以自己的財產出質的,一般可以不返還,僅將多餘的質物返還;是以第三人的財產出質的,應當視情況返還,將多餘的質物返還;是以第三人的保證金擔保的,參照保證金清償債務的比例,質物全數返還或者部分返還;

    (5)總數與分數的區別。債務人或者出質人以非質押財產的全部或者部分清償債務的,質物全數返還或者部分返還;其他的應當視情況返還,將多餘的質物返還;

    (6)質權人在可以不返還的情勢下的自願返還。當債務人不履行到期債務或者發生當事人約定的實現質權的情形發生後,理論上質權人可以不返還所佔有的質物,可以徑直進入實現質權階段,協議以質押財產折價,也可以就拍賣、變賣質押財產所得價款優先受償,但質權人在可以不返還的情勢下的自願返還;

    (7)質權人在怠於實現債權的情勢下的法定返還。債務履行期屆滿後,出質人請求質權人行使質權而受拒絕的,質權人將受人民法院強制執行,將質物交給人民法院並由出質人控制,以便於進一步的清償債權債務。以上7種質物返還的情形,是法定質物返還的就沒有價錢可講的,是前約定或者後約定質物返還的視情況調整。

    質權人暫行佔有質物的法律依據,是為擔保債務的履行和債權的優先受償而管領、控制質物。質權人返還佔有質物的法律依據,是債務人履行債務或者出質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質權行使的目標已經達到,質權法鎖關係、信託關係可以就此解除。解除以後,質權消滅,作為非所有權人則無權繼續佔有或者取得質物所有權,除非原債權人以合法交易的方式取得該質物的所有權。

    通常債務人履行債務或者出質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的,質權人應當返還質押財產。這是主要的質物返還情形,也是法律首先認可的情形。其他情形,如發生當事人約定的提前實現質權的情形,需要返還多餘質物的,按照約定履行返還的信託責任;如發生質權人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清償債權的,需要返還多餘質物的,按照規定履行返還的法定責任;如發生質權人需要向第三質押擔保人返還質物的,則向第三人返還質物;如發生質權人需要向其他情形的出質人返還質物的,則向此類出質人返還質物等等。質權人不按法律規定返還質物,給出質人造成經濟損失的,將以不行使質權或怠於行使質權論處,需要承擔信託責任與法律責任,賠償出質人的經濟損失。

    質權人應當如實地、不延遲地向出質人返還質物,這是本條款的一個中心思想。這是質權人與出質人之間權利義務均衡化、法鎖關係平整化、信託關係物權化等擔保物權關係的本質要求。質權因質押擔保而設立,因債權清償而消滅,質權人因非所有權人而返還原物,這也是出質人物權請求權的一個不容置疑的決定。這些本質的要求、事由與本質的權利與義務,體現了本質的法律規範化、公平合理化,質權人必須完成這一鐵定的指標任務。

    返還質物的客體要件是全部質押的財產,返還質物的主體要件是出質人。出質人可以是債務人自己,也可以是為債務人提供擔保責任的第三人。當出質人是債務人時,直接將質物返還給債務人。當出質人是第三人時,雖然債務人清償了債務,因為第三人提供擔保,而用於擔保的質物的所有權是屬於第三人的,因此應當返還給第三人,而非債務人。

    同樣地,如果債務人與第三人以其他質物提供了反擔保,第三人暫行佔有、管領、控制了債務人出質的其他質押財產,也應當在第三人對於質權人清償債務後返還其他質物。這種其他形式的返還質物的法理基礎與實踐經驗,與質權人返還質物的法理與實踐是基本一致的。

    返還質物後的客觀連鎖效應,首先是質權保管質物的信託關係趨向解除。這是在質物保管圓滿完成任務,沒有保管瘕疵與責任的情況下,其信託關係安全解除。否則,質權人保管質物不妥善,給予出質人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的,應當負賠償責任。其次是出質物的擔保信託關係趨向解除。無論質物變現後是否完全清償債務,由於質物已經不存在,出質物的擔保信託關係一律趨向解除。其再次是由於質權的實現與法鎖關係關係趨向解除。最後是質押合同趨向終止。

    相關法律:物權法第219條

    相關名詞:

    質權實現形式

    字數:3888字

    全面有效地保護我們的財產權是分分鐘的要務

    一切從現在開始hold住物權法精髓

    當代物權法的開山作

    宏觀物權法的奠基石

    物權法的饕餮盛宴

    品茶品酒不如品宏觀物權法

    全世界物權法愛好者的良師益友

    1000萬字的尚方寶劍

    從博士後到到中小學文化者的貼身保鏢

    世界上內容最完整意境最深邃文字最工整的物權法巨著

    中國品牌

    中國正能量

    《當代物權法百科全書小辭典》

    《解析物權法》

    好書齊欣賞

    潤物細無聲

    啟動防火牆

    遁入物權門

    請瀏覽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

    電子信箱:qq437116637或627592416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