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網游動漫 > 蚌珠兒

《》章 節目錄 47第二十八回 文 / 老草吃嫩牛

    顧昭的心裡很苦,若黃連入口一般。他想罵自己,卻不知道罵什麼好,自己這個叫色迷心竅吧?遇到中意的,便使了本性,眼睛,嘴巴,還有心都被漿糊糊住了,原本想保護家裡百年安定,卻一不小心的捲入了皇家內部鬥爭。

    整整三天,顧昭一言不發,魂魄都不知道飄到哪裡去了,整個車隊都因為他的低迷而悄然前行,誰也不敢弄出大的動靜來。

    自己到底是怎麼了,怎麼就這麼傻,顧昭很想寫一封信去質問,卻不知道該如何提筆,便是寫了,這一路多不安全,萬一信箋遺失一家大小,滅門的慘禍轉眼便會來臨。

    怪誰呢?怪自己沒把皇權放在眼裡,沒有半點顏色,那碧落山法元寺本是皇廟,那惠易大師本是先帝替身,這些他都知道啊,怎麼就會全然不在意呢?是小看了古人,那也不盡然,薛鶴不是也住在廟裡跟他待遇差不多嗎?

    這叫色迷心竅吧?若不是自己色迷心竅,怎麼能捂了眼,堵了耳滿心思的都是那個人。

    如今想想,顧家掌兵十萬,兄長武人皆是封疆大吏,手中皆有軍權,現在想來,是不是,這是一場針對自己的陰謀?

    不對不對,自己算什麼,沒有了父母,被家族丟在平洲老宅的一個鄉男,手中沒有半分的權利,能有什麼值得覬覦的,阿潤就是覬覦,最少也要找茂德這般的檔次才夠份量吧。

    好!便是阿潤沒有害他之心,可如今這十幾萬貫一出去,他就再也洗不清了,如今……顧家也洗不清了!

    顧昭左右開弓給了自己十幾個大耳光,打完,又喝了兩三壺酒,在車裡醉了一天多,第二天起來,屁事不疼,頭疼欲裂,該想的還是需要想,該斟酌的還是要斟酌,該面對的,怎麼也迴避不了。

    思來想去,他還是提筆寫了一封信,信裡的字跡很簡單「阿潤乃趙淳潤」。

    一封信就是這麼六個字。

    他想責怪,想憤怒,可是眼裡滿是堆積成山的經卷,滿是那傷痕纍纍的後背,還有後山的山澗與對面怒放的梅林。

    信箋被人從驛站尋了快馬,連夜送回上京南貨鋪子,這信箋一走,便是漫長的十天等待期,顧昭沒有叫車隊停下,只是叫他們放慢速度,慢慢走便可。

    十天,顧昭想了很多事兒,大多是想自己跟阿潤這段感情,為什麼自己便會糊里糊塗的掉進坑裡,還是自己死皮賴臉,哭著喊著想掉進去,為什麼呢,大概就是因為,上輩子,活了五十多,也壓抑著自己,憋著自己,始終沒敢告訴任何人自己喜歡男人這個秘密吧。

    秘密憋久了,就畸形了,來了這世,金錢有了,金手指有了,權利有了,靠山有了,便忘了形,只管自己舒暢,這就是無法無天起來,這是報應吧?

    一見阿潤,那股子幾十年被壓抑的情感便被宣洩出來,猶如滔滔江水,捲著他這個陳年老基,填到了阿潤的坑裡。

    阿潤為什麼會被鞭打,阿潤為什麼住在身後有深淵的寺廟,阿潤為什麼說那人瘋了,阿潤……他騙我,不不不,阿潤從未騙我,因為我也從來沒有問過他從那裡來。

    阿潤一直對我很好,總是對我笑,他一笑,我就招架不住了……

    「啪啪!」左右又是兩耳光,顧昭喘著粗氣,靠著車背,眼淚吧嗒,吧嗒的,又是怕,又是恓惶,又是擔心,又是心疼,又是難受,千種情緒卷的他□,猶如坐著海神號,遇到了十級風浪。

    啊,該怎麼辦呢?顧昭麻木的呆坐著……

    第十二天,一匹快馬,從上京帶來密信,顧昭打開,信裡依舊也是幾個字。

    「阿潤只是阿潤,阿潤心儀阿昭」。

    顧昭的臉上一片鐵青,心裡暗罵:「放你娘的屁!你說你是阿潤你便是了?皇帝答應嗎?心儀我,那你早告訴我你是誰,你要幹什麼,我幫你就是,反正……反正誰叫我喜歡你呢,你玩這狗屁倒灶的花花腸子做什麼!」

    虧自己還想把他偷出來,偷出來一起去大海邊,找個小島去做野人,開開心心,面朝大海,種菜養花,神仙一般。

    哎,別說他了,找個時代,世間男兒,都是金錢如糞土,權利才是珍饈美味,不咬上一口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活過,阿潤是,大哥是,誰都是,除了自己這個半路不小心走錯了的外來戶。

    正在胡思亂想,那外面忽有琵琶叮咚聲,沒多久竟有一女娘,呢呢喃喃的在那邊唱到:「俏冤家,你情性兒著人可意,你眉來,我眼去,為你費盡了心機,我二人不到手,長吁氣。見了你又靦腆,離了你似癡迷。羞答答無顏也,教我這事兒怎麼處?」

    顧昭頓時羞憤異常,覺得這是唱自己呢,於是他一把掀開簾子對著顧槐子瞪眼,顧槐子一聲大喝:「修吵鬧!閉嘴!」

    顧昭擺手:「是誰?」

    顧槐子在馬上彎腰道:「是那吳行首買的嬌娘,今日也不知道發的什麼癲瘋,在後面唱艷曲兒。」

    顧昭有些訕訕的,半天後方點點頭說:「無事,隨她唱。」

    顧槐子臉上一喜,帶著騾子到後面,也不知道說了什麼,那後面唱的更加起勁兒了。

    「風月中那在乎年紀少,老成人歷練過,手段兒高,不弄輕浮態,那眼裡火的相交也,縱好殺也不到老……」

    可不是,那裡是年紀小,如今和尚都會騙人了。

    「肩膀上現咬著牙齒印,你實說那個咬,我也不嗔,咬的是你肉,疼的是我心。是那一家的冤家也,咬得你這般樣的狠。」

    他總是會賣乖,害的我那般心疼,捨不得他半點委屈,這是賤的,下次見到,必然不必那般寵著他,要先踹他幾腳,再咬他幾口,問問他,騙我有意思嗎,要是真的心裡有我,怎麼捨得我受這樣的折磨,害的我,嚇死了都,天子一怒,遍地浮屍,我顧家的人,一個接一個的排,算不上遍地,那也能慢慢的擠一平洲巷子。

    哎呀,算了,算了,大不了,到時候我一個人攬下來,我拿我海外的藏金,富可敵國的財富換我顧家平安,皇帝傻了才不換,再不濟,我甩點現代管理觀念,簽五十年,沒五保一金的雇工合同,賣於皇家便是,像我這般人才,最不濟,南邊萬里的山河,我白送你趙家,我不相信你們不動心!嗯!就是這樣。

    再若不成,萬一阿潤敗了,他是絕對不會供出我的,我找南邊的人馬過來,大不了劫獄去,大不了劫法場去,到時候便由不得他了,阿潤若不跟我走呢?無事,一棒子敲昏,偷了他去南邊丟到大船上,到時候四面都是海洋,哼!我看他能翻出花來?想翻出我的手掌心,那是沒門!

    想到這裡,顧昭思想裡尋到了後路,便安穩了,心裡好受了些,可是他卻沒想到,從頭到尾,他都沒想到阿潤可以成事,或者說,他都沒想到過,阿潤是不是能夠保護我。

    也許,骨子裡,顧昭的驕傲,不必這個時代任何人少,他可以去幫助任何人,甚至可以隨手的改變很多人的命運,不是他聖父,只是隨意自在開心的活法之一而已,至於說,誰能給自己神馬大富貴,他卻是不相信的,罷了,罷了,還是快點找到合適的石頭,搞那個神跡出來,這個天下,趙家誰座都成,反正顧家是神書裡上了名牌的保皇黨,誰來也不怕。

    若是阿潤做了那皇帝……三宮六院的,還認識他阿昭是什麼人,女人負心傷肝,男人負心他可要命呢,罷了,想那麼多,不還得活著嗎,那些事兒都已經發生了,自己便去好好面對才是。

    心理建設終於完成,顧昭自我催眠一萬遍之後,捲了車裡的軟被呼呼大睡起來,待睡醒,他又一口氣吃了三個大饅頭夾醬肉,嚇得細仔一直催他下車,溜食兒,生怕他淤著了。

    這一驚,一嚇,一傻,一呆,轉眼的,這路卻縮短了,顧昭站在淮山下,看著手裡的地圖,吸吸鼻子,這是什麼美工?誰繪的地圖,這人的美術是幼稚園老師教的嗎?這三個小山包,就是面前這座綿綿幾十里的大山嗎?

    見顧昭高興,定九先生他們都鬆了一口氣。

    「七爺,這淮山景色甚好,不若,我們去山上耍子,鬆散下心情?」顧槐子在一邊勸。

    顧昭便隨手受了他這番美意,點點頭說:「那些行商,你去說說,麻煩他們等一天,我們明日再行。」

    「七爺想去便去,他們不算什麼,等一個月也是七爺給他們臉,不用解釋,待小人去安排竹兜兒,這裡山勢陡峭,還是抬著七爺去吧,省的七爺回來腳疼。」

    顧昭點點頭,便帶著細仔,新仔先溜溜躂達的往淮山邊上的一條小路走,他們走了一會,忽聞到一股子靠木薯的味道,拐個彎,竟看到十幾戶人家,在山上鑽了個矮窯洞,猶如野人一般的在這裡過日子呢。

    細仔他們上前,正要說話,忽然窯洞裡有人大喊:「君子末入,山民衣不遮體,恐嚇到君子。」

    顧昭他們便停了步子,倒退進步,到路口站住。

    片刻,那窯洞的柴門悉悉索索的打開,有個蓬頭垢面的人,裹了一件麻衣彎腰出來,一溜兒九十度的彎兒走到顧昭面前,趴下:「先生那裡來?怎麼到了這野山來?」

    聽聲音,這人卻該是個二十出頭的當家年紀。

    顧昭叫他起來,他硬是不願,只說丑。

    「你們這些人……怎麼住在這裡,是躲避官稅嗎?」顧昭以前知道的故事裡,有人居住桃花源,為了躲苛捐雜稅,可是這個地方風景倒是不錯的,只是桃花源卻差得遠了。

    「先生不知,我等是烏康遷丁民,先帝早年下過聖旨,令我烏康庶民,家丁有五戶者,去頭三,小人等原是一個村子的,後又被當地縣丞去家裡鎖了送至縣衙遷丁道子,原說是去沁郡州的,可是才走到半路,先帝就崩了,我們便被送到這裡,家裡也回不得,沁郡也去不得了。

    遷丁不得離開駐地十里,不然算逃丁,家中老小從此便紋面打入奴籍,小人等實在沒辦法,便在這淮山依山打洞,好不苦也……」

    這人說完,竟然伏地大哭,哭的人心都碎了,男人掉淚,其實比女人還動人,好吧,這是顧昭式思維。

    「聽你說話,有理有據,是念過書的吧?」

    這人哭的更加響:「在家中家學讀了整八年,卻不知道天降橫禍,落得如此地步……」

    顧昭歎息了下,叫細仔去下面車墊,找幾幅不用的鋪蓋,再提百斤粗糧上來。

    這人伏地道謝,便縮在一邊的樹後等待。

    說起來,先帝起兵到現在,兩代四十年,這片土地並不富裕,政策,法令皆不完全,有句老話,興百姓什麼的,是有道理的。

    過得一會子,顧槐子帶著幾個人抬著竹兜上了上,放下鋪蓋,糧食。

    顧昭沒有多說,直接上了竹兜,命他們抬自己上山,他們去後不久,那山洞裡的人都湧出來,圍著鋪蓋,糧食,對顧昭他們的背影又拜又哭。

    顧昭一路沒說話,只是四處看著,這淮山本就是出賞識的好地方,只是連年的戰亂,老百姓,甚至有錢的人也不會有這樣的雅致心思,於是這山也敗了。

    竹兜子在山上隨著小路,來回盤旋,如山沒一會,便看到了一條清澈見底的河溪,這條河溪就是顧昭必然要來的地方,生產淮山溪石的七魄河。

    如今,這七魄河總有幾十年沒人來採石頭,這河裡,河岸邊圓滾滾的,咕嚕嚕的到處都丟的是淮山石。

    沿著河溪走得一段,又見河溪邊上有幾張破網,這怕是那邊的遷丁民用來打漁的果腹的工具吧。

    顧昭命人停下,下了竹兜,沿著溪邊走,他走走停停,對淮山石越發的滿意了。淮山石有個特點,石面光滑,石潤猶如後世的雨花石,不過這裡的石頭可比雨花石要大百倍,最大的,要大幾百倍不止呢,看這石面種類,色澤也不雜,有純白色,黑色,土紅等等之類,不過,顧昭不看石頭的色澤,他過後要染石,便只挑選形如橄欖球那般的樣子,邊邊角角的也不能有,大小也要橄欖球那般大的石頭。

    這一路,為了遮掩目的,顧昭挑選了上百塊,最大的一塊如十口之家的鐵鍋面那般大小,這下子,這竹兜也坐不成了,只能用來抬石頭了,這一路上想的千辛萬苦的尋找過程,竟出奇的簡單,頓時,一肚子的烏雲便被這些可愛的石頭統統捲了去,顧昭看顧槐子他們抱的辛苦,甚至還開起玩笑。

    尋好了石頭,在山上捕了魚打了一頓野炊,天色插黑的時候,他們才慢慢下山,顧昭一邊走,一邊歎息,真是好日子過多了,這才幾步的路,估計腳底卻有了水泡,疼的鑽心。

    被細仔扶著,跌跌撞撞的走了十幾里,看到山腳的篝火之後,一行人都鬆了一口,可是,這口氣還未放下,顧昭他們便又看到那群遷丁民,這些人衣不遮體,蓬頭垢面,有的只是披著一床被子,整整齊齊的跪在路邊,見顧昭他們下山,先前來回話的那位,竟舉著一件衣衫大喊:「貴人,救苦救難,百年福報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