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恐怖靈異 > 蜀山異聞錄

正文 第八十七章 強者生存法則 文 / 迷奇夢蝶

    那因撕殺敗逃的異特龍們,好不容易逃出了角鼻龍、甲龍、恐爪龍等的重重包圍圈,正在山坡上喘氣歇息,心有餘悸地觀察著周圍的一舉一動。

    一塊塊紫紅色的洪荒石堆壘疊起,突兀聳立。砂岩層上一片片野生桫欏林蓬勃生長,毛肋桫欏和黑桫欏,株干高達2米多,葉如鳳尾,長約3米,它們或獨自成株,或四、五十株成片生長,枝繁葉茂,鬱鬱蔥蔥,景觀十分壯美。

    林中不遠處,一群恐鶴不聲不響、不哼不哈地尋食著小型哺乳動物和大型動物們吃剩下的腐屍,一片寧靜、和諧、安祥。

    異特龍有些惱怒:「老子們遍地撕殺尚不能填飽肚子,你們倒好,在這裡安安心心地過起了小康日子。媽的,這世道也太不公平了吧?我們費這麼大力氣狩獵勞動,才能生存生活下去,它們憑什麼不勞而獲或者輕鬆獲取食物,過起了小資的生活呢?」

    想到這裡,異特龍有些忿忿不平,繼而又有些發怒,後來乾脆吆喝著異特龍群衝了過去,欲將恐鶴們全部消滅,可憐那恐鶴是一種不會飛的大型的肉食性鳥類,立時高有2.5米,體重達130公斤,頭部和馬一樣大,真是讓異特龍群垂涎欲滴啊。

    那恐鶴被突然竄出的這群巨型不速客嚇壞了,恐鶴不會飛,但奔跑速度很快。

    恐鶴以其原始的翼爪倉促迎敵,又以巨大的鳥喙來刺殺異特龍,本來是想利用其強有力的爪子按住獵物並用長嘴將其撕碎。

    可是,異特龍不是小型動物那麼好按,它太強大,恐鶴與它壓根兒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即或是恐鶴的爪子和長嘴,偶爾能夠得著異特龍魁偉的身體,也只當是小爪撓癢癢,長嘴搞親吻似的,一切都無濟於事,最後,還是成了異特龍們的腹中之物。

    飽餐了一頓的異特龍,終於也帶著一點點勝利捕獵的喜悅,走出了山林,來到了坡頂。

    異特龍想到今天的狩獵相當窩囊,堂堂恐龍家族首領似的動物,居然還敗於棘背龍、角鼻龍、恐爪龍這些鼠輩之下,要不是碰上恐鶴這群菜鳥扳回點面子,恐怕今晚就得唱空城計(指腹中無食)、睡臥(餓)龍崗了。哼,想起來就來氣!……

    不過,異特龍很快就發現了新的情況,位於涼山州昭覺半山坡上一條條犀牛艱難地爬行著,在石上踩出了一個個深深的牛腳印……

    每個腳印寬約20厘米,長約32厘米,這些腳印左右交錯排列,構成一條清晰的行跡路線,步間跨距為1.1至1.3米之間,其中還有一道道明顯滑動的痕跡。

    這些犀牛大概是生了病,欲上山找草藥療傷治病,山坡上密林中生長著流光溢彩的千年靈芝,犀牛頑強地爬了上去。

    最後在一層很厚的暗紅色或紫紅色泥巖和黃綠色或黃紫色石英砂岩不等的泥質粉砂岩層面上,距離山頂約50米的地方,艱難地留下了數百個奇特組合的深淺不一凹坑腳印足跡,才採到了靈芝。

    正在犀牛們慶幸找到治病藥物,重新燃起生命希望之際,坡上的密林深處突然衝出一群兇惡的異特龍來,犀牛們慌慌張張地迅速起身欲往山下逃。

    不料,異特龍們憑借居高臨下的有力地勢,張著血盆大口,口中露出滿是尖銳的、帶有

    看書[網首發kanshu.

    鋸齒的牙齒,同時還伸出彎曲的爪子,掃動有力的尾巴,以橫掃千軍萬馬之勢,向半坡上仰望的犀牛群撲下來。

    那犀牛群見來勢洶洶,就加快了逃跑的速度,那沉重的四蹄在紅色頁岩上留下了大小不等的數千條凹坑,這些凹坑大小不一,深淺不等,深的地方,如果是我們人類腳踩下去的話,其高度也齊到小腿肚的位置。

    每個足跡都由三道長長的、平行的爪痕組成,是通過後肢的交替運動,雙腿像槳一樣提供俯衝推力,有點兒類似於現生的靠雙足行走的動物,沿著巖壁一路往下急馳。

    那異特龍是個比暴龍粗大、兇猛的捕食者,平常最拿手的是獵殺草食恐龍的強壯手臂(前肢),大多數時間捕食的是劍龍,迷惑龍和禽龍,它捕獵時最喜歡成群出擊。

    這廝塊頭很高大,假如有兩位個兒高的人,一個人站在另一個人的肩上,上邊的人剛好可以看到異特龍的嘴巴。

    異特龍屬於獸腳類,有個3英尺長的大腦袋,它挺聰明,在它的眼睛上有個鼓起的大肉團,眼睛上有兩塊角質的突出物,前臂有三指,下顎是咬合的,有些像蛇類,它吞食大塊的肉類。

    最先追上犀牛的異特龍,在距離兩、三米的地方,急不可奈地伸出長長的大腦袋,想去鉤住或者說試著觸碰及犀牛的身體部位,它那血盆大口也已張開。

    有70枚邊緣帶鋸齒非常大而堅固的牙齒也暴露無遺,每顆牙有4英吋那麼長,所有的牙齒都向後彎曲,正好用於咬開獵物的肉,而且還能防止咀嚼的過程中肉往外掉,這會兒正像一把把尖銳的匕首,等待刺進犀牛的屁股尾部。

    越來越靠近犀牛群了,異特龍在那小而短的前臂突然揚起,試圖想扒在犀牛身上,它的強勁的後腿呈60度角度斜撐之勢,相當用力,與此同時,它那健壯粗長的尾巴也在不停地左右兩邊來回掃射,以保持身體平衡。

    很快,一剎那間,異特龍那嘴裡的70把匕首似的牙齒,像利劍一般刺進了最尾一頭犀牛的殿部上,頓時,犀牛屁股血流如注,四散飛濺。

    可能是由於異特龍居高臨下的用力過猛,或者是犀牛疼痛難忍,受傷的犀牛身體一下子向下傾軋,向山坡下滾去。

    它一滾不要緊,還連帶將牙齒陷入它肉裡深深未拔出異特龍,也牽扯向前撲倒地下去,與犀牛一前一後向山坡下飛滾。

    這來勢洶洶的飛滾,在犀牛群中引起了恐慌,它們為躲閃而四處逃散,沒來得及避讓的,就被它們給擊倒了。

    於是,一撞十、十撞百,緊接著便是成群地滾落,遠遠望去,猶如山上懸石滾下一般,蹦蹦跳跳的,速度極快。

    隨著滾動的畫面由坡上逐漸移到山坡下,原來在這群山坡腳下,是一個東西兩邊稍長,南北兩邊略短,方園幾百公里的菱形盆地,盆地周圍有著碧波蕩樣的開闊濱湖,盆地中河湖密佈,河畔也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大樹參天,很普遍地生長著針葉樹。

    還有一些長著扇形綠葉,在秋天葉片會變成金黃色的銀杏,銀杏類是一種落葉喬木,高達30-40米,直徑達3米左右,松柏類植物是裸子植物中分佈最廣、種類最多的一類植物,裸子植物在侏羅紀時進入極盛期,蘇鐵、銀杏和松柏類占重要地位.

    裸子植物體內的輸導組織和機械組織更加完善,進行有性生-殖時,不再產生游動精子,可借助花粉傳播與卵細胞結合,形成種子,從而完全擺脫了繁殖過程中對水的依賴。

    生-殖-器官的進化,使它更能適應陸生環境而更加繁茂起來,松柏類的羽杉、蘇鐵類的側羽葉、古銀杏等生長更加繁茂,它們逐漸取代了蕨類植物的地位,組成了茂密的森林,統治了植物界。

    松柏一類的針葉林,樹蕨、棕櫚狀擬蘇鐵類和蘇鐵類,組成的大而密的原始森林,那裡氣候炎熱,水草豐茂,是無數恐龍棲息、覓食、嬉戲的生活場所……

    尤其是靠近盆地邊緣相時平坦的地面上,長滿了蕨類和木賊所構成的濃密植被,裸子植物中的蘇鐵類,松柏類和銀杏類,極其繁盛,蕨類植物中的木賊類、真蕨類和密集的松、柏與銀杏和喬木羊齒類共同組成盆地靠山一處最外圍的茂盛森林。

    這會兒,梁龍正在撕扯枝條上的葉子和針葉片,將它放嘴裡咀嚼,它的牙齒長在嘴的前部,而且很細小,它只能吃些柔嫩多汁的植物。

    梁龍是有史以來陸地上最長的動物之一,全長26米,是恐龍世界中的體長冠軍,比雷龍、腕龍都要長,梁龍的鼻孔跟腕龍、雷龍一樣,都是長在頭頂上的。

    由於梁龍頭尾很長,身體很短,背部骨骼較輕,身軀瘦小,所以只有十幾噸,並不算重,梁龍脖子雖長,但由於頸骨數量少且韌,因此它的脖子並不能像蛇頸龍一般自由彎曲,但它鞭子似的長尾巴可以幫助它抵禦敵害,也可以趕走所到之處的其他小動物,而且,梁龍在吃食的時候,尾巴還要不斷抽打。

    在比較乾燥的地帶,生長著蘇鐵類和羊齒類,形成廣闊常綠的原野,還有一群腕龍正在食用樹枝頂梢的嫩葉,那腕龍有相當長時期是生活在水中的,靠食用水生植物為生,後來漸漸爬到岸上,逐步也適應了陸上生活,它長長的脖子也就有了用武之地,掠食高大樹梢上的嫩葉。

    草本羊齒類和其它草類植物,則在盆地或湖邊低窪處遍佈覆蓋,便於蜥腳類恐龍的勺形齒或釘狀齒剪斷莖和葉吞食植物,蜥腳類動物主要吃蘇鐵類和蕨類植物,這些地方真蕨類繁榮生長。

    裸蕨植物物體矮小,無論草本或木本的,大多高不到1米,少數可高至2米。

    還有那頂囊蕨,不過是50厘米高的一種矮小草本植物體,更有那瑞尼蕨,不能完全脫離水環境,也不能全面適應更為乾旱環境生活,其表皮內的皮層很厚,木質部和韌皮部厚度不到整個莖的1/5,瑞尼蕨大多時候,需要生活在很濕潤的環境,或者半旱半水生中生活,植物體的假根部泡在水中,上部的莖露出水面。

    裸子植物經過長期的演化,由低等的種子植物向高等的種子植物進化,對於禽龍、氣龍、劍龍們來說,裸蕨植物比銀杏更加受到這些食植性恐龍們的青睞。

    就在犀牛和異特龍即將要滾落下的那山腳下,一些矮灌木叢中,生活著成群結隊的禽龍、華陽龍、畸齒龍等食植食草動物。

    本文由看書網小說(kanshu.)原創首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