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第三極崛起

正文 第48章 民以食為天 文 / 青木雙翼

    陳嬌兒來到書桌翻找了一會,拿著一張簡陋的圖紙過來,這是一張手繪的草圖,僅僅只是表明了陽高的大致形狀和一些地名。

    「子贇,知道閻錫山的六政三事嗎?」

    「知道一些,六政是興水利、蠶桑、種樹三利,除大煙、纏足、蓄髮三弊,三事是、造林、。」

    「民以食為天,衣食是生存的第一要務,從這點看,閻錫山還是有些想法的,他提的三利和三事都是圍繞這個提出來的。」

    趙子贇仔細想了想道:「老師水利、蠶桑、種棉、牧畜確實和農事有關,可種樹、造林好像他提的意思是要木材。」

    「農業解決的是衣食,簡單來說,農業可以由工程和農事活動兩個方面組成,自古以來,政府、農民向來重視農事活動,種什麼、養什麼,怎麼種、怎麼養,往往在農業最重要的土地、水這兩大資源上考慮不多,這也不奇怪,以前是人少地多,土地不夠,開荒便是,盡量靠著水源種養就行了。」王頌進一步解釋道。

    「這個我大致明白了,老師所說的工程是何意?」

    「所謂工程,就是人為改變農業的基礎條件,為農事活動提供最佳的資源條件,也就是說改變土地、水這兩個最基本的要素,對於土地,不適合開荒的強行開荒,反而是浪費資源,而水,則是如何能夠人為利用它,農業中水的來源有兩種,自然降水形成的河流和土壤自身的含水,河流由降水形成的山間溪流彙集而成,這就和樹林有關了,山區樹木越多,就不容易形成大的溪流,降水也能保持住,持續給河流提供水,如果樹木少了,容易形成山洪,雨季會讓河流暴漲,而冬季有缺乏足夠的保持水,就算有河流,也沒有水源。」

    「老師,那種樹、造林對水是有很大作用的,閻錫山說提的水利、種樹、造林應該就是老師所說的農業工程吧,就算人為改變水這個農事活動的要素。」

    「對,你所需要做的就是通過農業工程提高土地的利用,並保證有充足的灌溉水源,子贇,知道陽高的地形和河流情況嗎?」

    趙子贇搖搖頭,王頌指著地圖道:「前段時間,我大致出去看了下,陽高北面是長城,那是山區,縣城這一大片是灘地,往南是丘陵,再過去又是山區,實際可以利用的土地並不多。」

    「我懂了,山區是很難耕種的,那陽高能耕種的土地就是中間這一大片。而山區就應該按照閻錫山說的,種樹,搞牧畜。」

    「對,再來看水,這陽高雨水有些怪,有些年多,有些年少,我打聽了一下,旱、澇都有,至於河倒是出乎我的意料,南有桑干河、北有白豋河、吾其河、黑水河。」

    「那老師,這麼說水也不是太大問題?」

    「表面上可以這麼說,其實這還是有問題的,水利如何跟耕地配合,就看現有的水怎麼用了。子贇,你應該出去走走,看看,再想想,到底該怎麼辦。」

    「好,老師,我現在就去!」

    「看你急的!」王頌一把拉住他,「做事要穩當些。」

    趙子贇衝著陳嬌兒吐了吐舌頭,乖乖坐了回去。「陽高這地方的農民,幾乎都是靠天吃飯,旱也絕收,澇也絕收,子贇,你要做的就是改變這種情形,至於種什麼,倒是簡單,北方不外乎小麥、莜麥、谷子、玉米這些。」

    「老師,我大致有些感覺了,怎麼種不是我要操心的事,解決能種才是大事。」

    「對,要和農民比種地,你不行,不過你要記住一點,有些地方不能開墾,還要種樹,就當前的農事來說,水比土地更重要,這道理你應該明白了吧?」趙子贇頻頻點頭。

    「老師,您怎麼懂這些?老師種過地?」趙子贇好奇的問道。

    「來這之前,我就是教這個的。」王頌眼神有些迷離,彷彿想起了往事。

    「老師,和我說說。」

    「好吧,我在大學就是教農業,哦,也就是農事…」王頌敘述著自己的經歷,連陳嬌兒都忘了倒茶,和趙子贇一起聽得津津有味。

    這天之後,趙子贇將陽高山川河流都大致查勘了一番,著手他的農業工程計劃,他按照王頌教的,將陽高整個農業劃分成為種植業和養殖業兩個大塊,種植又分山區和壩區,養殖則集中在山區以及塞外草原,自**旅的勢力越過長城進入察哈爾右翼四旗,老師就認為在無法取得地方政權的時候,從經濟上控制是較為妥當的做法,並讓趙子贇一定注意,不要輕易改變蒙古人的生產狀況,遊牧民族還是以畜牧為主,趙子贇雖然對養殖業不是太感興趣,認為變數太多,但還是遵從了老師的意見。

    壩區種植已經初步確定以糧食為主,山區則根據具體情況,能種一些地方雜糧的接著種,有果樹的接著玩,沒開墾的一律以種樹為主,爭取用上幾年時間,徹底改變陽高的現狀。

    看過幾條河流,在縣府以往的資料上瞭解了陽高土地情況,趙子贇才徹底明白老師的用意,光從糧食一項,就能看出陽高民眾的窮苦,壩區一半的土地集中到了大小地主手中,均是有水的上好土地,剩餘一半除了自耕農佔據了一半外,還有不少靠近山區的拋荒地,除此之外,縣城周邊還有不少灘地,這些地鹼性大,以往有人試圖種點什麼,要麼是死了,要麼等幾條河流夏季氾濫時,也是淹成一片汪洋。

    縣城以外的民眾只有為數不多的選擇,絕大部分成了地主的雇農或佃農,要是雇農,不但要承受長時間的農活,所獲也很少,折算到每畝的糧食也就兩成左右,佃農稍好些,大概能獲得每畝收成三到四成左右,做農活的時間也可自由安排,但對於他們來說,有著極大的風險,一旦天災**,很可能白忙活一年,不少雇農就是在做佃農時,一次乾旱或一場暴雨就徹底改變了身份。

    自耕農的情況也不樂觀,要不是他們的土地貧瘠,恐怕早就成了地主的盤中餐,一年辛辛苦苦,收成好的時候勉強能保證一家人的吃穿,不好之時,還得弄些野菜什麼的填補,吃肉簡直很奢侈的一件事,一般只有過年才有那麼一兩頓,這還是年景好的時候。

    「老師,畝產二十多斤到底是什麼個水平?」趙子贇隱隱覺得這產量有些低,雖沒做過農事,但也能夠從一個人一天吃的來大致推斷。

    王頌無奈的搖搖頭,趙子贇一看就明瞭,這產量怕是低的可以。「老師,在現代一畝地能產多少?」

    「北方的小麥怎麼也有五六百斤,要是南方的水稻,那是兩千斤上下的。」

    趙子贇差點沒把眼珠子掉出來,「什……麼!」

    他沒想到居然會有這麼大的差距,真要有這個產量,還愁吃嗎?「老師,怎麼弄的?是不是有水就行?」

    王頌忍不住笑了:「傻孩子,真要那麼簡單又好了,除了水以外,還要有好的種子和肥料,這些都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不過以我的經驗,只要水的問題能夠解決,畝產百斤應該還是可以達到的。」

    臉上掠過一絲失望,那個五六百斤實在是刺激太大了,沒想到解決水的問題,產量依然還這麼小。

    「子贇,一步步來,就算只有百斤,也不得了了,要是自耕農,只要有十畝地,基本就不愁吃了。」王頌看出了他的心思,給他打氣。

    趙子贇心裡一顫,是啊,那些自耕農守著五六十畝還餓肚子,真要這個產量,陽高也將翻天覆地。

    「老師,我明白了,不過總有一天,我一定要讓糧食產量達到老師說的!」

    這個雄心壯志支撐了趙子贇後來很多做法,讓他在這個時代成為最重視農業技術的地方領導人。

    「嗯,有理想,先全力解決水的問題,然後再發展養殖,子贇,在現代肥料還沒有辦法解決之前,牲畜糞便就是肥料的唯一來源。」

    王頌今日再提養殖,趙子贇聽著就不一樣了,原來養殖除了能得到肉、皮這些東西外,還能夠支撐種植。「那我現在就開始弄!」

    「別急,欲速則不達,養殖不必種糧,一旦多了,就要考慮如何銷,還有,養殖需要飼料,在種植沒有起色之時,你大肆搞,如何解決牲畜吃的問題?」

    一盆冷水,澆到趙子贇頭上,他有些鬱悶。

    「子贇啊,做事千萬別急躁,要不然會出大事的。」

    老師的話趙子贇並沒有往心裡去,直到後來他差點因為急躁送了小命,才真正體會到欲速則不達的道理,也是從那個時候起,他才真正成長起來。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原創!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