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第三極崛起

正文 第155章 百廢待興(三) 文 / 青木雙翼

    這邊馬麟走了,那邊張鴻又摸了進來,他接管民政廳,在各廳中算是最龐大、最複雜,事情也最多的廳,才兩個來月,他頭大如斗,人也一下子憔悴不少。

    「張鴻哥,你臉色不好,要多注意休息。」

    「我倒是想,可手上這些事不盡快處理,拖下來更麻煩。」張鴻歎了口氣。

    趙子贇知道他眼下最頭痛的有兩件大事,一是個縣,尤其是口內幾個縣,人員如何安排非常麻煩,除此之外就是兩番大戰,加上東北逃往的民眾除了入山海關外,也有不少走多倫逃往察哈爾,賑災及安置一事也耗去張鴻不少精力。

    「我看還是人手不足造成的,我覺得民政廳首先要調整自己的人,張鴻哥,不要心軟,現在正是按我們的設想調整的最佳時機,不合適的人一律清退,都是肯幹事的人才能盡快穩定下來。」

    「嗯,有道理,那我就以民政廳的名義進行選拔,只是各縣……」

    趙子贇歪頭想了想:「要不這樣,除了以前我們認可的縣長和各局局長外,其餘所有人一律改為代理職務,也給他們一些壓力,不過口內關係複雜,在沒有安定下來可以考慮暫時不要動。」

    「也好,子贇,我來找你還有幾件事。」

    二人移坐到邊上的茶几邊,讓趙振上了茶,張鴻才說道:「歸屬察哈爾管轄的蒙區除了完全是名義上的錫盟外,還有察哈爾八旗四群中的四旗四群,右翼的四個旗按照內政部的設置是由綏遠管轄的,以前察綏一體,倒也沒什麼紛爭,不過現在我們退出了綏遠,這幾旗以後如何考慮?」

    這件事是趙子贇比較頭痛的一件事,傅作義宣誓就職綏遠省主席後,已經發文來協商此事,核心領導層對此意見也不統一,包括趙子贇在內都主張暫時將四旗還回去,但陳淑珍堅決反對,外界不知道特木得出走真相,他們可是知道的,特木得騎兵多數來自這右翼四旗,不在自己控制之下,以後會不會出問題很難說。

    老師王頌是支持陳淑珍的,要想控制蒙區,察哈爾八旗非常關鍵,因此保證八旗四群的完整性就顯得至關重要。但傅作義怎麼回復?

    「右翼四旗你估計能給綏遠帶來多少收益?」

    這是財政廳的事,張鴻有些奇怪,不過他還是瞭解一些的:「除了土地,這些地方根本談不上收益,傅作義要這四旗,我估計和放蒙地有關係。」

    聽到放蒙地幾個字,趙子贇下了決心,「四旗必須在我們手裡!不過豐鎮以西的縣不要去管他,傅作義要想任命縣府人員就由他去吧。」

    張鴻一愣,這樣也行?雖說蒙區很多地方是縣、旗並立,旗管蒙民,縣管漢民,但也不是劃分得如此清晰,交叉還是有的,這樣豈不以後產生糾紛?

    「我會讓淑珍嫂子回復傅作義,旗的管理必須在我們手裡,豐鎮東面的縣反正是我們佔著,就裝糊塗吧。」

    「我若是傅作義,不可能答應的。」張鴻道。

    趙子贇笑了笑:「若是我提出他使用平綏鐵路不設卡呢?」

    張鴻心裡盤算了下,真這樣察哈爾明顯吃虧,「他也許會同意,不過我們吃虧太大!」

    「吃虧是肯定的!」趙子贇道:「若佔便宜他就不會同意了,不過我也不傻,綏遠貨物自由通過也有限制的,這個我可以讓實業廳列出一個名單來。」

    「那我沒意見。」張鴻不是很清楚他抓住察哈爾八旗的意圖,不過只要有解決辦法就行。

    喝了幾口水,張鴻翻了翻手裡的本子,接著道:「蒙區的事先這麼說著,我現在還有拿不定主意的就是鄉村如何管理。」

    拿不定主意?那意思是有主意的,趙子贇讓他先說說想法。

    「我仔細對比了察哈爾原來的管理法子和我們在陽高做的,我覺得當初山西提出的村本政治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只是…」

    「只是閻錫山提出的,你不好用?」趙子贇笑道。

    「你也知道我們現在和山西……」張鴻歎了口氣。

    「別忘了,我們很多人都是山西人,大哥的死不是山西人的責任,其實我知道,就是閻錫山都沒想要大哥的命,這就是戰爭的殘酷。」

    張鴻詫異看了他一眼,這等認識已經超出他的想像了。

    「就說那個村本政治吧,我認為對提高民眾意識是有好處的,不過以前在陽高,我們是被動實施,現在在察哈爾,就要考慮那些合適,那些不合適。」

    張鴻點點頭:「不錯,我也想過,比如那當村正要錢作保就很不合適。」

    趙子贇也點頭,「既然張鴻哥有認識,那我說說看法,我們再討論。」

    理了理思緒,趙子贇將他和老師就此事一直以來的討論說了出來:「我認為村一級主要還是管理職能,而不是行使政治職能,短期之內我們不可能提倡過度的民主,因此,村本政治這個說法要與政治完全脫離。」

    「你的意思是村一級不要設置村議會?」

    「對!很多民眾不識字,村議會要麼是擺設,要麼就掌控在少數人手裡,打著民主旗號,為他們個人的利益提出要求,真要是這個局面,我們反而被動。」

    這個說法張鴻贊成,他拿不定主意的正是在這一點。趙子贇說出一些思路,他也有了新想法。

    「如此村就完全是協助縣來進行管理,執行縣府的決議,而不參與縣府的決策。」

    「是這個意思,不管是叫村正也好,村長也罷,他們的職責就是將省府、縣府的決議決定實施下去。」

    「沒有村議會,會不會造成他們權力過於集中,出現以權謀私的情況?」張鴻有些擔憂。

    「利益要和權力掛上鉤才會出現你說的那種情況,我的想法是斬斷這個聯繫。」

    「如何斬斷?」

    「如果一個村的村長只有義務,並為此只獲得很少的利益,你覺得那些貪圖利益之輩會對這個職位感興趣嗎?」

    「這個…」張鴻沒想過,只是他覺得沒利益的事會有人做嗎?

    「任何一個村都有德高望重之人,不管他有錢沒錢,他們都會自認自己對本村有義務,否則他們就不會被村民認同。」

    張鴻茅塞頓開:「不錯,我們就是要形成這種局面,讓德高望重之人願意做村長,如果能形成以品德競爭村長,那就好辦了。」

    「因此,我以為民政廳要做些工作,仔細分析以往的村務管理那些部分和利益掛鉤,將這些部分分離出來,轉為縣府的責任,這樣就可以將村長一職變為公益職務,當然,我們也可以考慮配置幾個村務委員,協助工作,這些委員也是未來競爭村長的人選!」

    公益職務?張鴻以前聽趙子贇提過,這次算是完全理解了其含義,不過他還是有些擔心:「全公益恐怕做的人少,而且就算這樣,也需要一定的監督。」

    「不錯,我們要讓他們做這樣的事有所得,必要的經費還是要給的,此外就是名望,民政廳可以每年進行十佳村長這樣的評選,獲得者請他們來張家口接受表彰,並在各大報刊登,至於監督,我想村民大會還是要保留,每半年、一年開一次,評價村長的工作,當然,縣府要進行監督。」

    咦!這主意不錯,張鴻覺得趙子贇真是妖孽,這種主意都想得出,北方民風淳樸,有不少人家很在乎自己在當地的名望,若是加上什麼十佳村長這種榮譽,估計不少開明地主倒貼錢都願意幹這樣的事!

    「子贇!你這麼說我還有想法!」張鴻興奮道:「以往村一級管理還有不少麻煩事,不少紛爭都是雞毛蒜皮的事情,鬧到法院意思也不大,只是這些事積累久了,會引起大的紛爭,我想這些事以後就可以交給村務委員會來處理,不過這還不是我說的重點。」

    他喝了口茶接著道:「你讓我想到了另一個方面的事,就是道德的約束,察哈爾有必要在法律之下設立道德準繩,這樣村務委員會處理就有了依據。」

    應該說這主意相當的不錯,有人隨地小便,自然不可能抓去坐牢,可沒人管又會放縱,道德準繩是一個很好的辦法,準繩一旦建立,不道德行為必然受到遵守這準繩的人抨擊,只要一定時期後,很多法律無法涉及的行為也將會受到約束。

    「可以,這事我覺得民政廳和教育廳聯手,從我們的傳統文化中找出一些公認的,也可以商量設置一些新的,不但要向社會宣傳,還要編入學生教材!」

    張鴻大聲叫好,今日解決了他心頭最頭痛的兩件事,他可以放鬆不少。

    村一級的問題解決,張鴻就不在提區的事了,在這之前,他也猶豫該如何處置,不過今日趙子贇解決村一級的設想給了他靈感,他心裡已經決定將區一級定位在縣府派出機構,行使對區內所轄村的管理,但同樣沒有決策權,以避免出現以權謀私的情況,至於縣府,至少還有個縣議會監督,雖不完善,但短期之內也只能做到這樣了。

    張恆的民眾在經歷了一段黑暗時期,終於重新見到了曙光,街頭坊間整日話題不斷,談論著這完全不一樣的省府。趙子梧短暫的執政時代,察省省府並沒有特別的變化,和國內多數省份相似,只是在經濟上有些不同和新意,說白了,也就是投入大於搜刮而已,但趙子贇執政後,這變化就大了去了。

    首先讓民眾感覺驚訝的是人員,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做法見過,但趙子贇的做法明顯有著本質上的不同,這表現在張恆傳統豪門大戶的失勢,富家子弟靠關係謀得一官半職的法子行不通了,各廳根本不管以前你是什麼人介紹來的,或者是你有什麼根深蒂固的關係,只看履歷,看工作能力,想擺老資格也行不通,幾位廳長都是毫不猶豫的清除大批不合格人手,充實了一批有理想,品學過硬的年輕人,沒經驗不怕,只要有熱情就行。

    廳的層面對民眾影響還不算很大,但張恆就很有關聯,一夜之間,已掛名對外的張家口市府就來了大換血,原有高層幾乎一掃而空,隨即是警察,雖然警務處長的人選還未定,楚峰作為分管這一塊的核心領導人,也是一勞永逸的下手大動,他將所有警察所所長全部免職,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考核,此期間,張恆警務工作全部由剛組建的憲兵部隊接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