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第三極崛起

正文 第176章 錢啊錢(一) 文 / 青木雙翼

    三三年一月份,察哈爾有幾件喜事,陳振林和楚峰終於完成了成家大業,先後在這個月成親,陳淑珍和薛儒忙裡偷閒,算是完成了造人計劃,這位察哈爾第一女強人懷孕了。年終盤點,在經歷上一年年初的動盪,全省再次收穫豐收一年,歲入突破一千萬元大關,這還是不包括商品交易會的那筆收入,成為北方首屈一指的大省。

    同月,察哈爾召開了省府擴大會議,除了各廳正副廳長外,各縣的縣長也參加,對察哈爾一年來的工作進行總結。

    會議並沒有長篇報告,各廳分別對各自的工作進行了簡要的匯報,年僅二十二歲的建設廳副廳長李良代替陳振林匯報建設廳的工作成了一道亮麗風景線,這讓他在報紙上出現的頻率比趙子贇還要高!

    經過三一年的動盪,三二年成為各方關注趙子贇的一年,總的來看,他主政察哈爾的成績還是相當突出的。

    除了省府財政收入達到創紀錄的一千三百七十萬元外,幾組數字也是讓人振奮的,口外諸縣歲入全部突破兩百萬元,扣除上交省府的外,光口外六縣就每縣結餘一百多萬元,貢獻了察哈爾省近一半的財政收入,讓口內六縣無比汗顏。

    人均年收入突破一百元大關,這在貧瘠的察哈爾幾乎是不可想像的,當然,剛安置的東北難民未進行統計,但這也讓參會人員為此興奮了好一會。

    除農業獲得豐收外,工業出現了良好勢頭,鋼廠投產,發電廠也開始發電,除了直供鋼鐵廠外,張家口市的供電電網也在緊鑼密鼓鋪設中,上堡因都統府的存在,已經率先通了電。化工廠也已經開工建設,口內宣化等幾個縣的煤礦整合也初步完成,通過兼併重組,形成了幾個大公司,歸屬趙子贇名下的永興集團、光華集團光稅收就上繳了一百多萬元,成為工業、商業楷模。

    交通改善極大,重修了張家口至張北,張北至興和、興和到集寧的路,雖然有些還沒完工,但很多地方以及可以通汽車,張家口周邊賜兒山、東西大山也陸續種上了樹,風沙比以前小多了。

    教育變化最大,光省立高初等小學就達到六百多所,省立中等學校八十多所,還有了一流的北方大學、察哈爾醫學院,職業教育學院,教授就有五六十人,學生五千多人,這可是巨大的財富啊!

    蒙事也意想不到的取得突破,由多倫縣府主導的皮革廠、紡織廠再一次將八旗蒙民和察哈爾連在一起,正紅旗更是創紀錄的上繳了省府第一筆分成稅收,雖說只有十多萬元,和省府投入的五百萬元沒法比,但這在蒙區已經是了不得的大事了,他們知道正紅旗和省府私下的協議是七三開,而不是像其他縣對半,那就說明正紅旗居然收入了五六十萬元,這放在南方有些縣都達不到!

    有心人還私下算了算,察哈爾的平均稅賦一成左右,就是往高了算,正紅旗也要有四百多萬元的交易額,才能有這樣的稅收,那豈不是……戶均快五千了?

    鑲黃旗這還比個屁啊?人家正紅旗只用了一年就成了蒙區第一旗!

    只有趙子贇和烏素格吉勒格爾知道不是那麼回事,正紅旗有了集寧這個大站,光鐵路帶來的收入就佔了大頭,牛羊還在養著呢!農業上也就是以前放墾那些地劃歸正紅旗後帶來一些糧食上的稅收而已,哪有那麼快?何況算的人還忘了正紅旗尚有佔多數的漢民,只是烏素格吉勒格爾要這個面子,趙子贇要這個效果,兩人都不約而同選擇了不解釋。

    當然,問題也是不少,而且也很讓人頭疼,一千三百七十萬元歲入看著不少,可察哈爾去年全年支出近兩千九百萬!加上交易會的收入,依然還有進一千萬的赤字,趙子贇從瀋陽帶回來的錢無形中又少了一千萬。

    最麻煩的還是來自那些放墾的土地,省黨部插手,趙子贇放了他們一馬,多數公司交了一筆錢,算是擺平此事,答應按照察哈爾現行規定經營,但這也還有個要命的問題,那就是大煙,主政之後,趙子贇才知道察哈爾的大煙不是多,是多得數都數不清!他一直還納悶放墾為何有那麼多人願意來,種糧食有那麼賺錢嗎?現在才明白,從察哈爾到歸綏,那真是遍地煙田。

    這事想解決還沒那麼容易,不光涉及地方勢力、南京高官,還有蒙古王公貴族,哪一個都不是省油的燈,除非趙子贇就此**,否則他是沒辦法的,以清黨為借口只能收拾了那些背景小的公司,大的他還是有顧慮。

    另一難題就是口內,如今口內怨氣大了,按他們的說法那就是後娘養的,橫豎不待見,別說外界了,就是察哈爾內部都搞不懂趙家兄弟為何就是不喜歡口內,他們卻不知道趙家兄弟在老師的影響下一直都認為地方勢力是最大的毒瘤,沒搞定之前他們是不會花心思的,趙子贇剛剛在上一年找到借口清理了口內,說實話,眼下還沒來得急發展口內。

    這回趙子贇不想在拖,口內人口眾多,各種條件也好,放著不管那就是傻子。

    「關於口內各縣我已經聽到很多不滿的聲音了,下面我就說說我的想法。」

    他話語剛落,口內六縣縣長那是身子前傾,豎直耳朵,生怕漏了任何一個字。

    「口內人多地少,光農業可不行,因此,我定下的是口內以工商業為主,農業為輔的原則,宣化要開採煤礦,龍關要開採鐵礦,最好以大的股份公司來做,各縣可以控制一下,其餘工業可以發展皮革、紡織、釀酒、造紙、制皂等,這些都可以和實業廳具體商討一下,農業試驗種植玉米、棉花,養的以豬、雞為主,牛年為輔。」

    「可趙主席,我們沒錢、沒技能怎麼辦?」宣化縣長馮承棣問道。

    幾位縣長也是點頭附和,想法好,可問題無法解決。

    「如今察哈爾銀行也已經開業,各縣可仔細考察,為那些信譽好,想幹事的公司擔保,解決錢是事。至於技能,我想你們可以和北方大學合作。」趙子贇說著,看著馬君武。

    這位大名鼎鼎的校長心裡頓時不爽起來,他搞學問,最恨這種壓下來的事,正想出聲反駁,趙子贇卻先開口了:「技能來自於科學,大學除了做學問,也應該替工農業解決一些問題,如果有可以直接使用的技能,不妨作價入股公司,這樣公司有了技能,大學也有了收入,可以進行其他技能的研究,如果沒有合用的,那就組織一些人在教學之餘搞一搞,馬校長,你可以讓那些年輕教師來弄,你們老先生們把把關如何?」

    他這麼說,馬君武還真沒理由反駁了,趙子贇說的時候他就邊聽邊想,臉上露出驚異之色,這絕對是條路子!「趙主席說得確實有道理,如果能和職業學校一起合作,順帶培養些人出來,那就更好了!」

    「這就是馬校長的職權範圍之事了,我只是建議。」趙子贇笑道。

    若不是在開會,幾個縣長恨不得現在就拖了馬君武去,先下手為強啊!

    「既然馬校長同意,我再多說幾句,各縣別只盯著眼前,要想遠些,比如這皮革,口外已經有不少廠子,那你們就不要跟著來,弄些更賺錢的,做皮衣、皮鞋什麼的。你們要盯著平津地區,盯著那些洋商,別和口外的弟兄搶食。」

    咦!這思路大好,幾個縣長頓時茅塞頓開,看來沒有自己想的那麼簡單!

    總結會後,便是新一年的工作計劃,這回,趙子贇借鑒了未來的一些做法,先由建設廳會同實業廳一起和各縣、旗初步確定各自的發展方向,然後由各縣制定一個實施方案,與建設廳和實業廳會商,最後確定具體的項目,估算出初步的費用盤子,至於民政和教育兩個口,則是右省制定總的方案,分成省、縣兩級各自的預算,省級預算納入省財政,縣級的則由各縣用自己的提留解決。

    這種方式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從察哈爾全省進行規劃,避免重複投資和浪費,也有了輕重緩急的區分,所有人都看到了希望,熱情很高,二月初,全省的重大工程和項目都已敲定,新的一年預算也出爐。

    在省府議事廳,趙子贇和各廳廳長、副廳長做了最後的確定。

    「主席,各位委員,建設廳和各縣會商的結果就是這樣。」身著藍黑色板板中山裝的李良乾脆利落的結束了自己的發言,經過駐天津和出訪德國後,年輕的李良迅速成長起來,他已經成為趙子贇手下非常得力的幹將。

    「陳廳長,建設廳和各縣確定的這些費用財政廳的意見是什麼?」

    陳淑珍理了理短髮,正要起來匯報,趙子贇慌忙制止,「陳廳長,坐著說,坐著說!」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