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第三極崛起

正文 第236章 商人的想法 文 / 青木雙翼

    三四年春節過後,趙子贇迎來了第一批客人,馮少山的上海商界代表團抵達了察哈爾,隨同前來的還有他的小學校長唐乃康及幾名教師。原以為馮少山和唐乃康去年底在上海是說說而已,如今當真如他們所說,來到察哈爾,趙子贇無論如何都要出面接待的。

    馮少山的號召力也確實不小,除他之外,林康侯、陸鳳竹、石芝坤幾人都來了,察哈爾方面,趙子贇讓楊受成、俞鴻鈞和吳醒亞作為陪同,算是老熟人,少些拘束。

    「馮主席,張家口沒有像樣的飯店,只能委屈馮主席和諸位了。」

    在張家口飯店,楊受成表示著歉意。

    「無妨,我們不是來玩的,這裡的條件也不錯的。」馮少山笑著答道。

    「聽說招待我們的費用是趙主席自己出的?」林康侯問道。

    「不錯!」吳醒亞搶過話頭,「按照察哈爾的規定,外省來人招待是有標準的,不瞞祖晉兄,你們不是政府公職人員,察哈爾省府不好安排這筆費用,趙主席只有自己掏錢。」

    「那怎麼行?」馮少山急了,「我們的費用我們自己承擔,怎麼能讓趙主席破費呢?」

    那邊陸鳳竹有些不滿,低聲和俞鴻鈞道:「以行,這不駁面子麼?這錢還不如你出!」

    「我倒是想出,可我一來沒那麼多,二來趙主席也不可能答應。」俞鴻鈞苦笑道。

    「以行,這規矩誰定的?」石芝坤問道。

    有些汗顏,俞鴻鈞臉一紅:「我定的。」

    這邊說著,那邊趙子贇制止了馮少山找人拿錢來的舉動:「馮主席,沒有讓客人掏錢的道理,我作為一省主席,招待上海來的客人是應該的,諸位也是衝著我來,於公於私都該我出錢,這事就不用爭了,馮主席不如真的在察哈爾建一兩個廠,那我就感激不盡了!」

    「廠肯定要建!」馮少山說得很堅決,「我考慮的是建幾個的事。」

    「培喜,你…」林康侯大為驚訝,這建不建廠來的時候都還沒定論,眾人說好看看再定,怎麼馮少山一見面就變卦了?

    「祖晉,就衝著趙主席要自己掏錢招待我們,這就夠了,放眼全國,有誰能做到?我相信在這裡建廠,根本不用擔心那些不合理的攤派!」

    這倒是,商人首要考慮的是環境,至於政治原因,只能想想,上海再吵吵,那些租界不還是照樣在?做生意的不還是往租界裡擠?那些買辦不也是狐假虎威?

    林康侯贊同歸贊同,他還是決定按照計劃看看再說,做戲的領導人太多了,他不會輕易上當。

    僅僅在張家口看看,馮少山等人就大呼好地方,以往來察哈爾參加交易會,只關注自己買賣東西,道聽途說了些,這回就不同了,趙子贇帶著他們算是系統的走了一遍,上下堡各商號店面,橋東新的商業區,大境門外的各式工廠,真真讓馮少山有些後悔來晚了。

    「趙主席,我若建廠,這地怎麼辦?」馮少山有些苦惱。

    「張家口是有些問題,地價高,建廠不太合算,我建議馮主席將總部放在張家口,工廠可以考慮在天鎮、宣化這些地方。」

    「這土地就算子贇出面,也是一個價。」俞鴻鈞在邊上解釋道。

    「我覺得天鎮較為理想,交通和宣化差不多,但地價就差很多了。」楊受成建議道。

    「這不在張家口…」馮少山有些猶豫,省城背靠大樹好乘涼啊。

    俞鴻鈞看穿了他的心思:「培喜兄,在察哈爾,任何一個縣和省城沒有太大差異,稅是一樣的,天鎮以往農業較好,工業不行,真要在那,說不定縣府給的幫助比省城還要多。」

    「這話沒錯,天鎮縣長王永福說只要來天鎮投資建廠,他親自跑腿辦理一切手續。」楊受成笑道。

    「這樣啊….」馮少山意動了。

    「口外呢?我若建制鹼廠,安全有沒有問題?」一同前來的永利鹼業公司總工程師侯德榜問道。

    「沒問題,只是這制鹼用什麼做原料?」趙子贇問道。

    「鹽!」侯德榜嘴裡蹦出一個字。

    這有些奢侈,趙子贇蹙眉,他是不知道面前這人可是大名鼎鼎的聯合制鹼工藝的發明人,楊受成多少知道純鹼的重要性,插嘴道:「這純鹼用處極廣,咱們鋼鐵廠每年用量就很大!我想侯兄是看到這個才打算建制鹼廠的吧?」

    「何止煉鋼,紡織、化工、造紙….,那個行業都缺不了!」侯德榜嗡聲道。

    一聽到煉鋼必須用,趙子贇頓時重視起來,這是他兵器工業的基礎,未來戰爭的支撐,大意不得!

    「你若真建廠,可放在興和或張北,我讓駐軍提供保護。」

    「多謝趙主席,那到不用,這不是什麼武器工廠。」

    在與財政廳、實業廳連續會談後,多數人決定要在察哈爾投資,馮少山決定在張家口建益民化工工業公司總部,在天鎮建益民油漆廠,在宣化建益民肥皂廠,林康侯僅在宣化建了油脂化學製造廠,並沒有設立總部,他的重心還是想放在上海,陸鳳竹在張家口投資新建大華彩印公司,從事印刷業,石芝坤則創建察哈爾書局,從事出版業,穆藕初步馮少山後塵,在看到察哈爾紡織工業有巨大的真空,決定在張家口建立大德紡織公司總部,在天鎮和陽高建兩個大型紡織廠。

    粗略一算,這次上海商團在察哈爾的投資就達到兩千多萬元,涉及多個行業二十多個工廠,楊受成相信天鎮縣長王永福恐怕嘴都何不攏了,最大的幾個廠幾乎都落腳在天鎮。

    不過問問題最多的侯德榜卻沒有下文,楊受成受趙子贇委託,私下問他,他有些苦笑,他只是總工程師,對察哈爾倒是興趣頗濃,不過公司董事長不是很感興趣。

    一門心思在鋼鐵上的趙子贇做出了一個舉動,挖人!他讓俞鴻鈞去做工作,侯德榜自然拒絕,這種事他做不出來,不過當俞鴻鈞把價碼提高到兩百萬元時,侯德榜真的吃不住了,兩百萬能建什麼樣的制鹼廠他心裡清楚,而且這裡的工作環境讓他心動,何況北方大學化學院實力有多強他一清二楚,相信要不了多久,大規模生產的技術一定會超過他,假以時日,他認為他這個目前制鹼行業的專家給化學院提鞋都不配!侯德榜也是從美國回來的,對於他這種留學生,只要真有本事,察哈爾就是天堂。若不是東家看重,早幾年他就想來了,這次也是他極力鼓動,才有了察哈爾之行。

    這次挖人並不成功,從道義上說不通,不過侯德榜回去沒多久,便重返察哈爾,永利公司董事會聽到了察哈爾的風聲,質疑他的忠誠,最重要的,是終止了他開發新制鹼工藝的資金,這要了他的命,想了很久,聯想到北方大學已經顯示出的化學實力,他一狠心,舉家搬遷至察哈爾,出任永興集團下屬永興制鹼公司總經理兼總工程師,趙子贇如他所言,投入兩百萬元,並追加五十萬元研發經費,怎麼用不管,只要結果,這讓侯德榜如魚得水,還有北方大學化學院做支撐,他比歷史上提前四年弄出來舉世震驚的聯合制鹼法,為感謝趙子贇在這事上的支持,他毫不猶豫將這種新制鹼法成為趙氏制鹼工藝。

    在經歷了交易會帶來的負面影響後,上海再遭重創,工商界將一部分重心向察哈爾轉移,隨後是教育界的動盪。

    以前北方大學成立時,就造成一批大學精英流失,這次教育界動盪完全是初等教育的人才,這來自於趙子贇一個感恩的舉動。

    唐乃康來到察哈爾前幾日完全是無所事事,他也知道趙子贇怎麼也要先處理好馮少山等人的事情,他倒是帶了些積蓄,也和幾位教師商量建一個私立學校,不過憑幾人實力,估計能弄個小學也就到頭了,夢是不做大的,能接著搞教育,他已經心滿意足。

    在上海商人一些投資基本敲定,剩下的是實業廳商談細節,趙子贇便約著李良一起宴請了以前教師,席間,唐乃康吞吞吐吐提了他還是想從事教育的想法,張家口地價貴,教育也相對發達,他想去張北,看看是不是能弄個小學。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