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二二一章 長安攻略 文 / 120笑話

    廷尉獄中

    「撲通!」

    「撲通!」

    重物撞擊的聲音響起,卻是那兩名王允留下來的護衛直挺挺的倒在地上。原來,王允已經暗中叮囑二人解決蔡邕,造成蔡邕畏罪自殺的假象,可惜此刻二人倒在地上,卻是不省人事。

    「爹!」

    蔡邕正驚異之時,耳邊聽到一道熟悉的女聲,隨後一名身穿獄卒服裝的女子跑向自己,仔細一看,不是自己的女兒蔡琰還能是誰?

    「昭姬,你怎麼在這?」

    蔡邕驚訝的詢問到。

    「嗚嗚嗚,爹,女兒好擔心你。」

    蔡琰哭泣著,卻是沒有回答蔡邕的問題。

    「蔡姑娘,蔡大學士,我們先離開此地。否則王允若是遣人查看,到時想要脫身就難了。」

    一道清晰的聲音響起,卻是陸小鳳。

    而蔡邕此時才注意到,自己眼前不知何時出現了五個人。其中二人手中的劍刃之上還流著血,顯然王允那兩名護衛是被他們二人所斬殺。

    「爹,我們回去,好嘛?」

    若是先前,讓蔡邕就這樣逃離,他絕對是不肯的。但是,現在他已經知道王允的目的,蔡邕也不是個迂腐的士人,自然不會拒絕。

    很快,一行七人,神不知鬼不覺的逃離了廷尉獄。

    到了蔡邕府中,蔡琰將陸小鳳五人介紹給蔡邕。

    「原來如此,多謝幾位壯士仗義相助!」

    陸小鳳五人阻止蔡邕的行禮,不說蔡邕是蔡琰的父親,也就是日後主母的父親。而且袁常也說過日後將要興辦學院,蔡邕則是主持大局的人。況且以蔡邕的名氣,他們也不敢大刺刺的接受蔡邕行如此大禮。

    「蔡大學士,我五人皆是奉主公之命,蔡大學士若要感謝,謝我家主公便可。」

    陸小鳳隨意的提了一句,然後鄭重說道:「相信王允很快便能發現蔡大學士逃離,屆時必定會封鎖長安城,並且派士兵全城搜捕。」

    「啊!」

    蔡琰驚呼一聲,焦急道:「既然這樣,我們為何不現在就離開長安?」

    陸小鳳望了蔡邕一眼,笑道:「就算我們想要離去,怕是蔡大學士也不願意吧!」

    蔡琰聞言望向蔡邕,急切道:「爹,你為何不肯離去?難道你不知道現在留在長安城很危險嗎?」

    蔡邕搖了搖頭,語氣堅定的說道:「我們若是逃離長安,府中萬卷藏書必定會被王允一把火給燒燬。即使我死了,也要保護這萬卷藏書。若是王允一定要將我致死,我便出現在他面前,而你們則要保護好這萬卷藏書。這些是我多年收藏,都是先人遺留的寶貴知識,我們決不能讓王允將它們毀滅。」

    「可是,爹,女兒不想讓你死啊,嗚嗚嗚…」

    蔡琰知道蔡邕對這些藏書的感情,而且蔡邕身為大儒,肯定把知識的傳承看的比自己的性命還重要。否則,蔡邕也不會請求刖刑、黥刑這種慘無人道的刑罰,僅僅是為了苟存於世,能夠繼續完成漢史。

    「其實,事情沒有那麼糟糕!」

    正在這時,陸小鳳隨意的話音響起。蔡琰頓時眼睛一亮,那個人遠在東平縣,卻早就知道長安將要發生的事,那自然也都做出了準備。

    「陸小鳳,到底是什麼辦法,快說出來。」

    「昭姬,你怎可對為父的救命恩人如此無禮,還不快快向壯士謝罪!」

    蔡邕見蔡琰直呼陸小鳳的名字,頓時不悅的呵斥道。蔡邕知道,蔡琰或許是因為自己的事情,太過著急,才忘記了自己平時對她的教誨。

    「蔡大學士無須介懷此事,我們也不敢接受蔡姑娘的敬稱。」

    陸小鳳見狀,連忙勸解到。讓蔡琰直呼他們幾人的名字,是他們的要求,蔡琰日後必定身份不一樣,想想袁常整人的手段,陸小鳳都覺得惡寒。

    蔡邕不解,陸小鳳五人是他們的救命恩人,怎麼就不敢接受自己尊敬的對待?當然,蔡邕不知道自家的女兒已經被某個不懷好意的傢伙給盯上了。

    陸小鳳也不想細說,他不知道袁常和蔡琰發展到何種地步,蔡邕是否知道此事。若是說漏嘴了,妨礙到袁常和蔡琰的關係,天知道袁常會怎麼懲罰他。因此,陸小鳳連忙說起解決的辦法,轉移蔡邕的注意力。

    「先前我們已經在長安城中買下住宅,而我們隔壁的住宅,主人家估計不是被董卓殺了,就是已經逃亡,因此無人居住。在這些日子,我們早就暗中挖好地道,連通兩家,蔡大學士可以到我們的住宅,到時若有士兵搜查,蔡大學士可以藏進地道躲避。而蔡姑娘則跟平常一樣呆在府中,以免惹得王允懷疑。我們只要再等些許時間,王允便無暇顧及我們。到時候,我們會找人幫蔡大學士將萬卷藏書帶走,不知蔡大學士是否同意?」

    「只要能保證萬卷書的安全,即便用我的命去換,我也答應。」

    雖然不知道陸小鳳為何會說王允再過一段時間就沒有空顧及他們,不過,陸小鳳沒有細說,蔡邕也沒有追問。對方救了他的命,反正也不會害他。

    商議完畢,陸小鳳五人帶著蔡邕離開蔡府,而蔡琰則如往常一般。

    ……

    「啪!」

    王允猛的一拍案桌,怒吼道:「活生生的一個人,怎麼就消失不見了?究竟是何人如此大膽,竟敢在天子腳下劫獄。」

    跪在王允面前的乃是廷尉,先前得到手下來報,說是蔡邕從獄中消失,而蔡邕呆的監獄之中,有兩人死在裡面。廷尉得知消息,慌了神,立馬來向王允匯報。

    王允當然知道那兩個人是自己的護衛,他讓他們解決蔡邕,可是他們二人怎麼死了,蔡邕不見了?王允自然知道不是蔡邕干的,蔡邕沒有這樣的能力。如此說來,便是有蔡邕的同黨將蔡邕救走。如今王允是雜家學派的弟子這件事已經讓蔡邕知道,他自然不能讓蔡邕繼續活下去。

    「來人,傳令呂布將軍率羽林軍全城搜查,明日天明,嚴查所有進出城之人,絕對不能讓蔡邕逃離。」

    「喏!」

    王允派呂布去搜查之後,心情依然無法平靜。思索片刻之後,他親自領了一軍搜查,搜查的對象是自然是平時與蔡邕過從甚密的大臣。首當其衝的,自然是蔡邕的府邸。

    「昭姬侄女,府中可有異常事件發生?」

    蔡琰帶著惺忪的雙眼出現在王允面前,王允到達蔡府之時,蔡琰已經躺在床榻之上休息。

    「異常事件?侄女今日為我爹之事奔波勞累,用過晚飯便入睡,不曾聽聞有何異常事件。不知伯父所說的異常事件是何事?」

    蔡琰好奇的詢問到,似乎真的什麼都不知道。

    王允微微瞇著雙眼,暗中盯著蔡琰的雙眼,不過,卻看不出什麼。於是,王允頓了頓,突然說道:「昭姬侄女,伯喈於今夜突然消失,老夫懷疑他被人劫走了。」

    「什麼?」

    蔡琰驚呼到,睜著烏黑的雙眸,震驚之中帶著三分憤怒、三分驚慌,厲聲喝問道:「伯父,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我爹他活生生的一個人怎麼會憑空消失?這件事我自會追究到底,我不會讓任何人陷害我爹。」

    王允望著蔡琰的表情,微微的皺起了眉頭。從蔡琰的表情之中,他看出蔡琰並不知道什麼。

    「昭姬侄女你放心,我與伯喈乃是多年好友,自然不會看著他被人陷害。我一定會將伯喈找回,給你一個交代。」

    既然從蔡琰這裡找不到線索,王允也就不打算繼續留在這裡,決定前往別的地方搜查。

    「侄女謝過伯父,若有我爹消息,還望伯父能通知於我,嗚嗚…」

    說著說著,蔡琰忍不住痛哭出聲,似乎因為太過憂傷,連起身相送的禮儀都忘記了。王允輕輕的搖了搖頭,不再停留,如今最重要的事便是將蔡邕找到。

    然而王允查了一夜,卻是絲毫沒有蔡邕的線索。因此,王允也無心睡眠。正當王允煩悶之時,又為侍衛稟報有軍情匯報。

    「究竟何事!」

    王允面帶怒色的問到,今天他的心情極度不佳,此時的語氣自然沒有平日那般溫和。

    「啟稟司徒大人,涼州傳來八百里急報。李催、郭汜、樊稠、張濟四人謀反,聚涼州十餘萬眾,兵分四路,從陳倉、漢興、新平、武功四縣進發,不日即將抵達長安。」

    「啪!」

    王允一聽,頓時憤怒不已。蔡邕的事情還沒有解決,那邊李催、郭汜四人又謀反。當然,李催、郭汜四人會謀反,也都是因為當初王允不肯赦免四人造成的結果。

    「老陳賊子,當誅盡矣!」

    跟李催、郭汜的事情相比,蔡邕的事也就沒那麼著急。當下王允向左右親信命令道:「即刻傳令呂布將軍整軍迎戰,加強長安城內戒備!」

    「喏!」

    待親信離開之後,王允憤怒的將案桌給掀翻。屋漏偏逢連夜雨,李催、郭汜四人什麼時候不謀反,偏偏要在這個時候。因此,王允心中暗自決定,待平定李催、郭汜四人謀反之事後,定要大力整頓涼州,該殺的殺,絕不放過一個。

    呂布接到王允的命令後,就知道這件事是什麼人幹的。因此,呂布也不浪費時間,逕直來到陸小鳳五人住處。

    「呂將軍到來,不知有何貴幹?」

    陸小鳳五人迎了出來,佯裝不解的詢問到。

    呂布也不廢話,直言道:「蔡邕在你們這裡!」

    呂布雖然好似在詢問,不過言語卻是已經肯定。見五人神情,呂布嘴角一撇,不屑道:「蔡邕的事與我無關,我此行前來,是想與你們戰一場。」

    陸小鳳笑道:「呂將軍勇猛無雙,我們也很想與呂將軍大戰一場。不過,如今不是時候,李催、郭汜四人不日便會攻到長安,呂將軍還是留著力氣與他們作戰。有一件事還想勞煩呂將軍,還望呂將軍能答應。」

    「何事!」

    呂布沒有點頭,也沒有搖頭,直接問到。

    「我希望呂將軍離去之時,能帶上我們。同時,我們希望呂將軍能夠將蔡大學士府中藏書一併帶走。」

    「可以,不過你們欠我一次對決。」

    呂布很乾脆的同意,隨後二話不說轉身離去。

    「將軍,司徒大人急令召見!」

    呂布正要回府,卻有士兵尋到,卻是李催、郭汜四人已經攻向長安,王允令呂布率軍出戰。

    呂布之前便從袁常信中得知此事,並且家屬早就讓張遼和高順二人率護送到河內,聽到李催、郭汜四人攻向長安,呂布沒有任何的表情。不過在心中,呂布卻是對袁常感到好奇,袁常為何會知曉此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