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二六四章 人人平等 文 / 120笑話

    「百家學院?」

    「百家學院?」

    郭嘉和蔡邕二人皆是驚訝的低呼一聲,二人皆是聰慧之輩,從百家學院這個名字,他們就已經明白了很多東西。

    袁常微笑著望向蔡邕,肯定的說道:「我想伯父已經從學院的名字上知道小侄的意思了吧?自從武帝『獨尊儒術罷黜百家』始,儒家的發展已經陷入瓶頸階段。可以很直接的說,儒家如今不僅不能促進社會的發展,反而制約了社會的前進,若是繼續如此下去,很可能會造成華夏民族的衰亡。」

    袁常的話並非是危言聳聽,而是很實在的話。

    就說從西晉開始,士大夫階級竟然以吸食五石散為風。五石散那是什麼東西?簡單的說,那就是跟毒品沒什麼區別的東西,可是這些士人竟然沉迷其中。這樣的士大夫階級統治著國家,不滅亡還有道理?五胡亂華將沉迷在聲色之中的漢人驚醒,從另一方面來說,也是間接的拯救了華夏民族。否則,若是繼續保持下去,或許其他地方的人入侵華夏,那麼華夏也許就滅亡了。

    而後進入大唐,神醫孫思邈指出五石散的危害,五石散才逐漸的淡出視野。大唐是在戰火中建立起來的,儒家也經歷了沉重的打擊。因此,在大唐的時候,儒家並沒有什麼出彩的地方。然而,到了宋朝,儒家又開始發展,特別是宋太祖趙匡胤的政策,除卻謀反的罪名之外,刑不上士大夫,更是給了儒家發展的空間。而後南宋,更是有了程朱理學的發展,對於程朱理學,除了讓婦女遵從婦德,給了她們更多的約束之外,簡直就是給儒家道貌岸然的外表披上一層皮。

    短暫的元朝之後明朝和清朝更是讓儒家的腐朽進入巔峰,直到英法聯軍叩開華夏大門,有識之士留學海外,華夏民族才逐漸甦醒,儒家思想受到衝擊,且又有馬列主義的出現,儒家這才趨於平淡。

    可以說,儒家的思想,除了符合統治階級的利益之外,對於社會的進步和發展,簡直就是在拖後腿。

    當然,這並非是說儒家思想完全就是沒有益處的。只不過儒家思想一家獨大,沒有了競爭,使得儒家思想的優點沒能體現,反而是缺點得到開發利用。所以,百家爭鳴必須提上日程。在和平時期,想要扼制儒家思想的發展有些困難。但是,現在是戰亂時代,正是改革的好時機。

    蔡邕自然明白袁常的意思,況且,之前在長安的時候,他也從王允的口中知道儒家已經開始腐朽,唯有變革才能拯救。當時蔡邕不認為王允能成功,是因為王允所出的位置做不到這一步。王允必須借助天子的存在,才能實現他的理想。

    但是,袁常不一樣。

    袁常心有大志,而且是不一般的大志。蔡邕從袁常的雙眼能夠看的出來,任何想要阻擋袁常前進的,必將被袁常給蕩平,無論是任何人,即使是帝王也不行。想到這裡蔡邕心頭一顫,這是何等的勇氣。

    蔡邕定了定神,凝聲問道:「賢侄的意思是開辦的學院,在裡面傳播百家思想?使得儒家有競爭對手,從而在競爭中去蕪存精?」

    袁常豎起大拇指,跟聰明人說話就是輕鬆。

    不過,蔡邕卻是皺起眉頭,略顯憂慮的說道:「賢侄,不是老夫說大話。歷經朝廷數百年的統治,儒家思想可以說是深入骨髓,想要改變怕是困難重重,而且,還會遭到士大夫強力的抵抗。」

    「伯父,這一點你放心!」

    袁常雙眼迸發出強烈的自信,傲然說道:「正是因為困難重重,所以小侄才會去做,若是沒有絲毫困難,不做也罷!況且如今正值天下大亂,世家大族都在選擇強大的勢力投靠,即使我們開辦一個百家學院,也不會有太多人關注。而等到他們開始關注的時候,他們也已經來不及阻止了。再說了,如今的情形,就算殺些人,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袁常要讓百家重現的決心是非常堅決的,唯有如此,才能讓華夏民族前進,社會進步。從而避免日後那些慘絕人寰的歷史,袁常不相信所有人都會來阻礙他,為此,袁常不介意殺人。在華夏那些慘絕人寰的歷史中,死的人並不比如今這個時代的總人口還少。就單單五胡亂華的事件之中,死的人就不止百萬。

    見到袁常身上散發的殺氣,蔡邕又一次被震驚了。他才發現,隱藏在袁常溫文爾雅的外表之下的內心,還是個如此殺伐果斷之人。不過,若是蔡邕也知道華夏日後的災難,或許他就會理解袁常的想法了。

    「既然賢侄這麼說了,老夫也無話可說。」

    蔡邕點了點頭,袁常既然決心這麼做,況且袁常救了他一家的性命,蔡邕自然不會拒絕出力。而且,儒家的腐朽,蔡邕也清楚。曾經的他是無力改變,但是現在袁常有這個理想,那他都活了大半輩子的人,又有什麼好猶豫的。

    「賢侄,老夫從你的話中,似乎這百家學院還不止這一個意思,不知賢侄你還有什麼想法?」

    蔡邕和郭嘉都明白袁常百家學院其中的一個含義,但是,其他的他們就不明白。因為他們所出的年代,即使他們有著超越普通人的智慧,也是無法明白社會進步之後才存在的含義。

    袁常似乎早就知道蔡邕會詢問,蔡邕和郭嘉他都會信任,所以,他也沒有想過保留。

    「百家學院的內涵很豐富,百家思想是其中一項。至於其他的,伯父和奉孝都明白,如今的人們都有一種思想,那就是出身高貴的人,注定是高貴的,即使他一無是處,只要出身好,那他就是高貴的;而出身卑微的人,想要變成高貴的人,要歷經千辛萬難。大家同樣是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距,難道你們覺得公平嗎?」

    蔡邕和郭嘉聽了袁常的話,都不由自主的皺眉沉思。袁常雖然沒有直接說出其中的意思,但是,他們明白袁常的這番話並不是隨便說的,肯定有他的道理。

    沉思了片刻,蔡邕和郭嘉二人身子同時一震,有些難以置信的看向袁常,他們似乎已經明白袁常話中的意思。但是,他們覺得袁常的意思有些瘋狂,不要說蔡邕,即使是郭嘉都覺得自己是第一次認識眼前的主公。

    「賢侄,你的是意思是…」

    蔡邕即使再有禮儀,此刻都忍不住狠狠的吞了一口口水,震驚的望向袁常。

    「沒錯!」

    袁常依然神色堅定,擲地有聲的說道:「大家同樣都是人,為什麼會有高低貴賤之分?這有什麼根據嗎?沒有,而是有的人,因為自己所處的地位高了,所以他覺得自己高貴。可是,他沒有想過,在他的父輩,祖輩,乃至更前的祖輩,他們的地位難道就高了?就說高祖,他的父輩不過是農民,為什麼當高祖當上了天子,他們劉家的地位就高貴?他們能夠佔據統治地位,是他們的能力和努力獲得的,這一點無話可說。可是,這並不代表他們就一定是高貴的。人沒有貴賤之分,有的只是後天努力之後獲得的地位不同,而有的人能夠身居高位,而有的人還是一無所有。百家其中的一個含義,就是大家地位一樣,人人平等。」

    「賢侄,老夫不得不說,老夫活了這大半輩子,沒有見過比你更瘋狂的了。」

    「主公,我也是這樣覺得。」

    蔡邕和郭嘉二人雖然震驚,但是,並沒有太過激動。因為,袁常人人平等的思想並不是沒有出現過,在王莽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有這個趨勢。只不過王莽存在的時期太短,就被世家大族給攻破,思想還沒有成型,就已經被扼殺。或許,那些世家大族就是害怕王莽人人平等的思想得到實現,他們再也沒有往日那種高高在上的姿態,這是他們無法接受的。

    王莽篡漢能成功那也是王莽的能力,為什麼別人篡漢失敗,人家王莽能做到?劉邦當初建立漢朝,不也是推翻秦朝,打敗項羽才能做到。歷史永遠都是勝利者書寫的,這一點毋庸置疑。

    袁常之所以會提出人人平等的思想,是因為蔡邕和郭嘉是他信得過的人。而且,二人的性格,能夠接受這種事,所以袁常會提出。

    當然,袁常沒有想過立馬就能做到,他不是神,不是他說了就能實現。這種局面,要經過不懈的努力,經過無數人的付出,才能形成。但是,百家學院是一個契機,一個能夠實現人人平等的平台。

    就如很多天子想要找一個朋友,但是,他們始終沒有朋友。並非說他們不渴望朋友,而是因為他們的骨子裡覺得自己是高貴的,找一個朋友,是給對方的賞賜,是對方幾輩子修來的福氣,倘若朋友惹得他不高興,照樣一句話就砍頭,這並非是真正的朋友。因為,天子的心中,沒有平等的思想,他注定不會有朋友。

    而平等的思想,其實墨家的思想就有這一點。但是,墨家的思想不夠完善,而且也不被統治階級所認同。否則,人人平等並非是件很難實現的事。

    袁常看著沒有嚇傻的蔡邕和郭嘉,不解的問道:「伯父,奉孝,你們沒話說嗎?」

    在袁常看來,他以為自己提出這樣的思想,會被人當成神經病來看待。蔡邕和郭嘉的表現,似乎讓他有些失望。他還準備了一堆的話來反駁二人反對的意見,如今他準備的話卻是沒有用武之地,心中似乎有些遺憾。

    「哈哈!」

    蔡邕朗聲大笑,目光炯炯的望著袁常,「賢侄,你莫不是覺得我們會認為你異想天開?你錯了,老夫覺得這樣的思想並沒有什麼不對。最早的墨家就有這樣的思想,而後王莽的新朝也已準備施行,奈何還沒實現,就半途夭折。老夫倒是想看看,賢侄你能走到哪一步。」

    蔡邕是續寫漢史的,家中更有藏書萬卷,對於各家的思想都有一些瞭解。所以,人人平等的思想並不能給他多大的衝擊。或許,他的心中還有些期待,期待袁常能夠做到哪種程度。

    「主公,我亦是想看看,在有生之年,能否做到人人平等。」

    袁常傻眼了,他覺得原本應該是蔡邕和郭嘉傻眼的,似乎角色調換了?

    其實,袁常的想法是多餘的。或者說,袁常是被前世那些電視劇或者網絡小說給忽悠了,覺得人人平等的思想在古代人的眼中是個很腦殘的提議。

    而事實上,人人平等的思想並沒有那麼難理解。

    如果,袁常是跟尋常的百姓提出這樣的思想,或許會讓對方覺得袁常是個神經病,然後不理他或者去官府告發他。因為,百姓的心中經過長久的影響,尊卑的思想早就已經根深蒂固了。想讓他們改變這種思想,是一件很困難的事。

    但是,蔡邕和郭嘉是誰?

    一個是名滿天下的大學士,一個是頂級的謀士,他們都是有知識、有文化、有理想的三有青年。對於知識分子而言,這樣的思想,他們都很容易理解。

    其實,只要是讀過書,有文化的人,對於這樣的思想都不難理解。因為他們有比較深厚的教育基礎,只要稍微解釋一下,都能理解。否則,縱觀歷史,那些想要改朝換代、謀權篡位的人都是有文化的人。他們難道就不知道尊卑,不知道天子是要尊敬的?正是因為他們知道大家都一樣,自己為何需要向別人奴顏卑膝?就如陳勝吳廣喊出的口號,「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不正是最好的詮釋。

    「你們沒有一點反對意見,我的心中似乎有些沮喪啊!」

    袁常最終說了一句話,頓時惹得蔡邕和郭嘉哈哈大笑。能夠看到袁常如此鬱悶的表情,這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蔡邕和郭嘉、袁常雖然才認識不到兩天,但是,此刻的他們,似乎早已是多年的好友。因為,他們彼此都能夠理解對方的意思,有了共同的理念,使得他們的心能夠連在一起。

    袁常定了定神,接著說道:「既然伯父和奉孝沒有反對的話,那我就接著說。想要讓人人平等的思想被人們接受,我們就要潛移默化的進行。而百家學院就是這個平台,無論是士、農、工、商、武的孩子在學院中學習,那麼他們的地位就是一樣的。然後,我們再用知識來武裝他們,讓他們能夠接受。等到他們離開學院之後,再慢慢的影響身邊人,最終達到人人平等的思想。或許這個過程要十年、五十年、一百年或者更多。但是,我們只要給他們一個種子,這個種子早晚都會生根發芽,最終茁壯成長。」

    聽到袁常的講解,蔡邕和郭嘉都沒有反對的點了點頭。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他們還擔心袁常直接就把人人平等的思想給宣傳出去。那樣的話,估計袁常立馬就會被各地諸侯圍攻到死。人人平等的思想,對於如今的百姓來說,是個不可能的事,所以,不會有人為袁常效力。而那些受過教育的諸侯,則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否則他們拚命的爭奪天下,又是為了什麼?難道就被袁常的一句人人平等給抵消了,那是絕對不可能的。

    因此,一旦袁常這個想法被人知道,或許袁常就會跟王莽一樣,被群雄給消滅。

    袁常望向蔡邕,壞笑著說道:「伯父,為了實現我們的理想,所以這個學院的院長之位非你莫屬啊!」

    如今似乎因為大家的關係更加密切了,袁常的話也隨意了許多。

    「好你個臭小子!」

    蔡邕笑罵了一句,他本是隨性之人,自然不會對袁常不滿,心中反而覺得這樣很舒坦。曾經的蔡邕是個譽滿天下的大學士,任何的後輩面對他的時候都是小心翼翼、禮儀十足。唯恐蔡邕給他們不好的評價,讓他們失去被重用的資格。別小看蔡邕說的話,那對於許多統治階級來說,可是有著極大的威望。如今終於碰到袁常和郭嘉這樣符合他脾性的人,自然是心中滿意。

    「賢侄你救了我老夫一家,況且,老夫也很期待人人平等的思想能做到哪種程度。所以,這個院長之位,老夫自不會推卸。」

    蔡邕明白,一旦人人平等的思想得以傳播,那他則是功在千秋。若是失敗,他則會變成遺臭萬年的罪人,因為勝利者會給他這樣的記載。不過,蔡邕對於名譽並不是很放在心上。否則,當初蔡邕也不會為了續寫漢史,請求王允讓他活命,而用其他的罪行替代。當初的司馬遷為了續寫漢史而受宮刑,可是遭受了何等屈辱的非議。可是,後人沒有看不起他,反而讚揚他的毅力。

    袁常的心中確實很激動,自己提出的思想能夠被人認可,無異於千里馬遇到伯樂。更加難能可貴的是,蔡邕和郭嘉願意跟他一起為了這個理想而努力。

    ps:好大一章奉上!寫這一章確實有點艱難,整整寫了一個下午的時間,不知道會不會被人噴。不管那麼多了,看看等下還能不能再來一章,不行的話,就先這一章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