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三國之四世三公

正文 第三六零章 曹操撤軍 文 / 120笑話

    彭城東南方向三十里外有一小城,名為呂縣。

    呂縣雖然不是很出名,卻也有著重大的意義。因為,呂縣乃是漢高祖劉邦的老婆呂雉的老家。呂縣本名呂姑村,因為出了呂雉這樣的人物,故此改名為呂縣。

    當初呂雉的父親呂文乃是呂縣的富家翁,因為得罪了人,怕被人報復,因為和當時的沛縣縣令交好,呂文便跑到沛縣居住,因此促成了劉邦和呂雉的結合。雖然呂文是從呂縣跑路的,怎麼說也是呂雉的出生地,劉邦當了皇帝,對呂縣還是頗多照顧。除了免除十年的賦稅之外,還大肆興建呂縣。因此,呂縣雖然不大,卻也跟座小城一般。

    如今,曹豹和陶商帶著十幾萬的敗兵則駐守在呂縣之中。

    之前為了防備曹操,陶謙將徐州的軍隊都調集到起來,除了徐州治所下邳有十萬士兵之外。彭城這座堅城,更是駐守了二十萬的大軍。以彭城的堅固,二十萬大軍足夠堅守百萬大軍數年,而按照曹操的糧草來算,不用那麼久,曹操也早就退兵了。然而,因為陶商*上頭,愣是讓彭城這樣的堅城,在一天之內就失守,更是因此放棄了二萬士兵。因此,如今二十萬的大軍,也就十七萬餘。

    「曹將軍,據探子來報,曹操大軍已經向呂縣進發,申時便可到達呂縣之外,還請將軍示下。」

    曹操此次進攻徐州,目的是為了震懾周邊勢力,也沒想過佔領徐州的領地。所以,攻下彭城之後,曹操也沒有去經營,在大軍整頓一番之後,便繼續進攻,朝著呂縣襲來。原本,曹操的糧草只夠一月之用,從山陽郡進軍也過了十幾天,還要算上返程的糧草,曹操的糧草最多能支持十天左右。然而,因為沛縣劉家支援的十萬石糧草,曹操還能多堅持一段時間。

    當初曹豹跟陶謙許諾,必定在彭城抵擋曹操,直到曹操退兵。雖然因為陶商的原因,讓曹操攻下彭城,曹豹作為主將,也是有一定的責任的。

    「派出探子,時刻注意曹軍動靜。」

    彭城既然已經失守了,曹豹也不想再去怪責陶商,那樣也沒什麼用處。如今也只能把陶商的過錯給忘記,到時候回到下邳陶謙也沒話說,畢竟是你兒子造成彭城的失守。因此,如今要做的就是在呂縣阻擋曹操前進的步伐,只要多拖延一些時間,不讓曹操接近下邳,也就差不多了。

    要是讓曹操的大軍勢如破竹的攻到下邳城下,估計陶謙的老臉也丟盡了。那時候,陶謙惱怒之下,說不定就會治曹豹的罪。

    聽從曹豹的命令,副將依言派出十幾波的探子盯視曹軍的動靜。

    「啟稟將軍,曹軍還在前進,並無特別舉動。」

    「啟稟將軍,曹軍還在前進…」

    「啟稟將軍,據探子打探到的消息,曹軍的糧草守衛極少,似乎可以從這方面下手。」

    探子的消息都是千篇一律,都只是在說曹軍在向呂縣接近,並沒有什麼讓曹豹歡喜的消息。直到曹操的大軍快要接近呂縣之時,終於傳來一個讓曹豹覺得不錯的消息。

    曹操此次進攻徐州,糧草是唯一的短板。兗州的糧草本就不是很豐富,為了這次進攻徐州,曹操可以說是把兗州的存糧都拿出來了。一旦糧草有失,曹操進攻徐州的戰略不僅失敗,就連兗州說不定都會陷入動盪。因此,只要將曹操的糧草毀去,徐州便可不戰而勝。

    當然,曹豹心中也有疑惑。曹豹他都知道曹操糧草的重要,曹操自己又豈會不知?既然如此,糧草的守衛又怎麼會如此鬆懈。故此,曹豹覺得這很有可能是曹操的計謀,就是為了**曹豹出擊,趁機埋伏消滅曹豹的兵力。只是,徐州一直都在失敗,曹豹也想打個勝仗,提高己方的士氣,如今有一絲的希望,曹豹也不想放過。

    「讓探子繼續盯視曹軍的糧草,不得有絲毫的紕漏。」

    想了片刻,曹豹決定還是小心謹慎一些好。於是,讓副將繼續派出探子打探,除非有百分百的保證,否則,曹豹絕對不會出兵。

    「啟稟將軍,據探子反覆查探,曹軍的糧草守衛確實鬆懈。曹操的大軍為了加快行軍速度,已經跟押送糧草的守衛隔絕。據探子打探到的消息,曹操的大軍跟糧草相距十里有餘,若是我軍突襲,必定能夠成功,還望將軍早作決定。否則,一旦曹軍的糧草跟上曹操的大軍,就不再會有這樣的機會了。」

    曹操的十萬大軍被夏侯淵帶走了一萬五千,也就剩下八萬五,從山陽郡一路戰鬥下來,還剩下六萬餘。押運糧草的只是兗州的壯丁,並不算在正規的士兵範圍之內。除此之外,曹操還派了五千的士兵保護糧草。而探子打探的消息是曹操的大軍六萬人並沒有少一個,顯然並沒有埋伏。因此,偷襲曹操糧草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負責保護糧草的五千士兵也並非是精銳,而是一些戰力比較低下的老弱傷殘。或許曹操覺得徐州的士兵不敢出擊,所以才如此大膽。

    「哼,曹操竟然如此小覷我徐州士兵,此次定要叫他知曉我徐州士兵的厲害。」

    雖然徐州的士兵不強,但是,總比押運糧草的曹軍傷殘士兵強多了。曹操卻無視徐州的士兵,用這樣的士兵來押運糧草,根本就沒有把徐州給放在眼中。曹豹身為徐州大將,此時也是與有榮焉,心中暗自想著要給曹操一個沉重的打擊,讓曹操知道他曹豹的厲害。況且,探子都多次打探,曹操大軍士兵都在,並沒有埋伏,曹豹還需要害怕嗎?因此,曹豹很果斷的下達了偷襲的命令。

    「許副將,本將令你統帥二萬士兵突襲曹軍糧草,勿要將曹操糧草毀之殆盡,一粒都不給他們留下。」

    「末將遵命!」

    許副將一臉喜色的領命而去,曹豹將如此任務交給他,顯然是白送功勞給他,他又豈能不高興?

    其實,讓許副將去偷襲曹操的糧草,也是曹豹深思熟慮過的。

    雖然從種種跡象來看,曹操的糧草護衛很弱,這一仗是沒有懸念的戰鬥。但是,曹豹卻還是有顧慮,若是沒有顧慮的話,曹豹就自己領兵去偷襲了,哪會把功勞白送給許副將?正是因為有顧慮,曹豹才做出如此決定。當然,曹豹也想過若是曹操糧草的護衛真的很渣,讓許副將去偷襲,一旦成功,他曹豹也沒有什麼損失。許副將是他的親信,得了功勞也是他曹豹的人。曹豹如今掌管徐州的兵權,已經沒有陞遷的空間,除非他把陶謙幹掉當刺史。自己有多少能力,曹豹還是很清楚的。正是基於各種原因的考慮,曹豹才把這個任務交給許副將。

    不多時,許副將便已經點齊二萬兵馬,隨後悄悄出城奇襲曹操的糧草去了。

    卻說歷史上曹操一向都是毀別人的糧草,從來沒有被別人毀過糧草。作為一名優秀的軍事家,曹操深知糧草的重要性。而且此次出征徐州,震懾的目的大於一切,曹操又豈會讓之前的一切行動都白費?既然如此,曹操的糧草護衛又豈會真的如表面上那麼弱,會讓曹豹得逞?可是,曹操的六萬大軍都被探子打探到了,明顯沒有埋伏,難道,就靠那五千的傷殘,以及上萬的勞役壯丁就想擊退許副將的二萬人馬?

    當然並非如此,可別忘記曹操還有一萬五千人馬。

    沒錯,正是夏侯淵那一支走任城的一萬五千士兵。任城那一路戰線顯然已經沒有意義,陶謙都放棄抵抗,將所有的兵力集中在下邳城和彭城這一路戰線。夏侯淵一萬五千的士兵也打不下下邳城,下邳城作為徐州的治所,比之彭城還要堅固。因此,曹操果斷的將夏侯淵的兵馬召回,同時給曹豹一個假象,那就是糧草的護衛很弱,可以偷襲。而夏侯淵的兵馬,則隱藏在背後,等到偷襲的徐州士兵出現,再給他們致命一擊。

    許副將率領二萬徐州士兵突襲曹操的糧草,卻被夏侯淵的一萬五千兵馬給反包圍。最後,許副將戰死,二萬徐州士兵投降一萬有餘,僅僅只有數千人逃回呂縣。

    當得知這個消息,曹豹差點一口氣沒提上來,就一命嗚呼了。

    任他千算萬算,最後還是忘記了任城那一路戰線的夏侯淵兵馬。結果,就是這樣的疏忽,又損失了萬餘的士兵,而且,對於徐州士兵原本就低落的士氣,更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來人,將那負責打探消息的探子給我拿下,隊長斬首,隊員統統貶為勞役,真是一群沒用的東西,人家一萬多的人馬躲在後面,竟然沒有發現。」

    最後,曹豹將此次失敗的原因歸結為探子消息不實,將傳遞消息的那一隊探子處理了。而他曹豹作為此次下令的主將,當然是沒有責任。是因為情報的錯誤,才導致他錯誤的命令,錯的是那些探子而不是他。

    「傳令下去,堅守呂縣,不得出戰,再有人提出戰的事,軍法處置。」

    經過這一次的失敗,曹豹也心灰意冷了。士兵的戰鬥力不如人家,謀略也不如人家,這仗根本沒法打,所以,曹豹只能做出堅守城池的決定了。

    呂縣畢竟是一座城池,而且還有十五萬的大軍,如果只是守城,還是能夠堅持很長的一段時間;再看曹操這邊,八萬餘的士兵,扣除一萬的騎兵,也就七萬能夠攻城的士兵。如果真的要攻城,以曹軍士兵的戰力,自然能夠拿下呂縣。但是,曹操此次出征徐州,目的是為了示威,並不是真的要拿下徐州。如今兗州尚且還沒有完全的掌控,對於拿下徐州,曹操也不急於一時。就算拿下呂縣,還有一個更堅固的下邳,沒有拿下下邳,抓住陶謙,攻下再多的城池也沒用。等曹操糧草用盡,曹操還是要退出徐州,陶謙振臂一呼,徐州的領土又回到陶謙的手上。

    同時,因為虎豹騎在彭城的表現已經在徐州傳揚,不久之後就會向四面開花,曹操示威的戰略行動已經達成。所以,是否繼續進攻呂縣逼近下邳,對於曹操而言,已經沒有多大的意義了。

    呂縣五里外,曹操大營之中,曹操也已經聚集麾下文武正在商議。

    「諸位,此次進攻徐州的目的已經達到,爾等是否還有何良策?」

    曹操作為一名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對戰局的把握還是十分拿手的。此次進攻徐州的目的是為了示威,既然目的已經達到,曹操自然是準備撤退。攻打呂縣對於曹操沒有絲毫的益處,既然如此,那還不如把糧草給省下來,還能節省一筆開支,曹操何樂而不為?不過,曹操除了多疑的毛病之外,其他方面還是很開明的。雖然他心中有了決定,卻沒有直接下令,而是選擇詢問麾下謀士。如果謀士能夠提出更好的意見,曹操也不介意改變他的想法,重新制定戰略。曹操在歷史上能夠成為天下最大的勢力,能採納屬下的意見,這一點是尤為重要的。

    跟劉備和孫權相比,曹操無疑是一個更完美的上位者,因為曹操不會被情緒左右自己的大腦。

    劉備在關羽被殺之後,不顧一切後果的要跟東吳開戰,就連他平時最聽從的諸葛亮的話都不聽;因為要給關羽報仇,使得張飛也因此喪命,跟東吳的仇怨更深。原本實力強悍的蜀國,愣是因此一落千丈,最後成為三國之中第一個被滅亡的。至於東吳,孫權也因為周瑜的原因,更蜀國的關係大跌,在荊州的問題上,造成了兩家更深的矛盾。結果,關羽被害的事件之中,東吳有著很大的責任。

    正因為劉備和孫權二人會被情緒所影響,將偌大的基業讓給了曹操。否則,二人能夠控制他們的情緒,歷史由誰書寫也就不能確定了。

    「主公,屬下以為如今徐州士兵士氣低落,正是進攻的大好時機。」

    其實,跟曹操一樣,大部分的謀士都贊同退兵回兗州休養生息。徐州的戰鬥不過是一盤開胃小菜,無論是曹操,還是曹操麾下的文武,根本就沒想過會失敗,也都沒有放在心上。震懾的目的已經達到,繼續戰鬥不過是浪費精力。還不如回兗州將政治搞好,為下一次的出征做準備。當然,大部分的人同意撤退,還是有人想要繼續進攻的。

    而程昱,自然是其中的一個。

    「仲德有何良策,儘管說來!」

    程昱的才智不下於在場的諸人,按理來說現在退兵才是最好的選擇。可是程昱為何還會堅持繼續進攻呢?顯然,不是程昱犯渾,而是有他的理由。

    「主公,徐州的士兵經過連番戰敗,士氣已經極低,只要攻下呂縣,更能增添我軍的威勢。雖然我軍勝利了很多場,但是,並沒有消滅徐州多少士兵。如今呂縣內還有十幾萬的徐州士兵,據探子傳來的消息,下邳城中還有十幾萬的兵力。若是我軍撤走,陶謙必定還會再次徵兵,等下次主公再攻打徐州的時候,依然還要面對徐州數十萬兵力。雖然此次我軍震懾目的已經達到,卻未能消滅徐州的有生力量。故此,屬下以為可以攻下呂縣,誅殺這十幾萬的徐州士兵,即使下邳還有十幾萬,待下次進攻徐州之時,陶謙也不過擁有十幾萬兵力,以及一些還未成型的士兵。」

    不得不說,程昱確實是個狠人,一口氣就想把呂縣內的徐州士兵都滅了。對於戰爭而言,程昱的做法其實倒也沒錯。

    而且,曹操其實跟程昱的想法就類似,要就摧枯拉朽的消滅敵人,不給敵人反抗的機會。當然,曹操不能贊同程昱的意見,畢竟程昱是個狠人,曹操同樣是個狠人。但是,曹操麾下很多人並沒有他們這麼狠。

    「主公,屬下以為仲德此言有誤。」

    站出來反對的是荀攸,荀攸有謀主之稱,是曹操謀士集團的主要人物。荀攸是出自穎川荀氏,學的是儒家的孔孟之道,講的是仁德禮儀,像程昱這樣狠辣的殺戮,自然不被荀攸所喜歡。當然,荀攸也知道程昱是替曹操著想,倒也無可非議。

    而歷史上,曹操逢迎獻帝移都許昌,就是讓程昱負責管理許昌的治安,相當於國防部長。因為程昱夠狠,無論是對待敵人還是自己人,只要有風吹草動程昱都下得去手。曹操麾下的文武都因此懼怕程昱,隨之而來的自然是程昱的人緣很糟糕。原本按照功勞程昱是可以位及三公的,但是,程昱的人緣太差,沒人替他說話,最終沒能做到這個位置上。

    「主公,我軍此次出征徐州是為了震懾徐州以及周邊勢力。目的已經達到,我軍可以撤回兗州,休養生息,準備下一次的進攻。若是過多的殺戮,對於今後主公佔領徐州有著極大的影響。徐州的士兵已經被我軍殺的毫無反抗之力,即使下次再出征徐州,也不能對我軍造成多大的影響。既然如此,又何必多行殺戮之事?」

    「諸位,爾等以為如何?」

    相對而言,曹操是更傾向於程昱的意見。不過,荀攸提出反對意見,曹操就不得不重視了。同時,曹操還要聽聽其他人的意見。

    「主公,我等以為荀教授所言甚是。」

    果然,大部分的人還是贊同荀攸的意見。曹操也預料到了,並沒有太驚訝。因此,最後曹操也從諫如流,決定撤回兗州。

    至於程昱,也並不是很在意。

    任何一名當權者,麾下都會有紅白兩種角色,程昱願意充當這個白臉,只要能施展他的才能就行了。

    正當曹操要撤軍之時,又有士兵向他匯報軍情。

    「報,青州有軍情傳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